长沙晚报记者徐媛实习生夏志琪。
温暖的宝宝、电热毯、热水袋、电暖手器......在寒冷的冬天,依靠摇晃取暖的南方人对这些“取暖神器”再熟悉不过了。
在日常生活中,开水、明火等高温造成灼伤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很多人不知道,热水袋、电热毯、小太阳等取暖设备通过直接接触或照射,都会造成低温灼伤。
前段时间,随着气温骤降,长沙市各大医院收治的低温烫伤病例明显增加,一些严重烫伤病例甚至需要手术**。 专家提醒,应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的日常取暖,不要忽视低温烫伤可能造成的危害,深部伤口及时就医。
贴了5个小时给宝宝取暖后,小腿**拉得很痛。
17岁的小李正在准备高考,每天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复习作业。 最近,为了御寒,他把温热的宝宝直接放在小腿上**。 因为太专注,他忘记了自己粘着的四个温暖的宝宝,直到5个小时后放下书,打算动弹,他才感觉到小腿有些拉扯疼痛**。 他脱下温宝宝检查,发现小腿**已经发红了,虽然他立即涂上了烫伤膏,但第二天出现了红肿、水泡、干痛等症状,只能去医院**。
林女士也有类似的经历。 前段时间,林女士因内科疾病住院**,家人担心夜晚寒冷,于是把装满水的热水瓶放进了林女士的被子里。 整整一夜,林女士的小腿都贴在热水袋上,第二天早上,女儿搬热水瓶时,发现林女士的小腿**是红色的。 很快,林女士**就出现了干痛、水泡,然后形成了久久不愈合的伤口。 最终,她不得不被转移到烧伤外科**。
从理论上讲,温度高于45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温暖的婴儿和热水袋,虽然温度相对较低,但都高于伤害阈值,长期接触后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灼伤。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主任、护士长苏喜梅表示,一般来说,人体的温度在37左右,当热源高于人体温度并长时间作用时,可能会导致软组织由浅到深的损伤。
据介绍,在来医院进行低温烫伤的人群中,最常见的是老人、儿童、糖尿病患者等。 “这是因为老年人下肢有迟钝的感觉,在烧伤严重之前不容易察觉烫伤。 儿童也容易因娇嫩、表达能力差等因素而发生低温烫伤。 苏喜梅提醒,糖尿病患者因对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末梢不敏感,低温烫伤风险也较高,残疾人因局部感觉功能障碍或对热刺激敏感性降低,低温烫伤风险也较高。
学生和上班族,虽然不属于容易低温烫伤的人群,但是当他们处于深度睡眠和夜间醉酒状态时,由于温度不太高,如果长时间继续作用于同一部位,也会被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就像“温水煮青蛙”。
事实上,低温烫伤与“在温水中煮青蛙”是一样的。 苏喜梅解释说,疼痛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当人体接触到沸水、明火等高温时,相当于一种强烈的刺激,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迅速将这种刺激传导到人脑,从而产生疼痛,大脑会引导人体迅速避让。
当接触温度在45至50°C时,如使用热水瓶、暖婴器、暖风机、电热毯等加热设备,感觉神经末梢不会立即感受到刺激,而是在长时间接触后会适应与温度的接触,因此不会引起疼痛感和脑感, 并且不会立即感到烧伤的疼痛。然而,当表面组织在热能作用下逐渐脱水,在压力作用下散热不顺畅时,最终导致深部组织烧伤。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感觉神经末梢比较迟钝,更容易引起低温灼伤。
温暖的宝宝不能直接贴在**上,应透过衣服粘贴。
在寒冷的冬天,最好不要使用不与身体直接接触的加热物品,最好不要在同一部位使用加热物品不超过30分钟。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瘫痪患者、老年人、婴幼儿、肢体远端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在同一区域长期使用取暖物品。
苏喜梅介绍,保暖的宝宝不能直接贴在**上,而应该贴在衣服上,而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烫伤;热水瓶和暖手器在使用前应盖上保护罩,最好每30分钟更换一次位置使用电热毯,不要开得太久, **入睡时,应关闭电源,避免整夜使用,最好使用带温控的电热毯,温度合适时可调至保温档位热水瓶不宜装得太满,加注70%左右的热水,水温不宜过热,将热水瓶放在脚下加热时可用毛巾包好,不要让热面直接作用在**上;暖手器通电时,请勿抱在怀里,不要直接接触**,可以戴上防护罩,同时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不要打动,坐着受压,并用尖锐的物体刺暖手宝,以免造成漏电。
另外,拔罐艾灸一定要注意**的防护,拔罐口温度不宜过高,控制好艾灸的持续时间。
有低温烧伤,怎么办?如果烧伤较轻,可以涂抹烧伤膏,同时通过抬高患处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的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出现大水泡或溃疡,应立即就医,以免伤口进一步恶化。
相关链接: 避免低温灼伤:
1.在使用任何加热设备之前,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工作温度和推荐使用时间。
2.避免在睡眠期间直接接触加热设备,如果需要,在设备和**之间增加一层额外的隔离层。
3.对于需要长时间加热的设备,选择具有自动关机功能的产品,以降低过热的风险。
4.定期检查**反应(建议时间间隔不要超过30分钟),特别是在加热设备接触的部位,应及时调整位置或停止使用。
5.对于不敏感的人,家庭成员或护理人员应注意他们使用加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