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罐头食品生产国,每年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出口数百万吨罐头食品**。
中国人自己很少吃罐头食品,人均年消费量只有1kg,与美国平均消费量90kg、欧洲50kg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中国认为自己是世界工厂,大量生产罐头食品并出口到海外另一方面,中国人远离罐头食品。
这种看似荒谬的现象背后是否有某种历史或文化原因?
中国罐头行业:全球最大产量背后的消费缺口。
中国罐头工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第一家罐头厂诞生于广州,其主要产品是豆豉和凤尾鱼。
随后,上海、重庆等一些城市开始出现罐头厂,但由于多年的战争,早期罐头行业的发展并不顺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环境稳定,罐头工业发达,但主要用于军事需要。 这一时期,罐头食品不是老百姓的主食**,而是富人的奢侈品,大多数人仍然依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改革开放后,随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罐头食品逐渐从奢侈品转变为大众消费品,但罐头食品在我国的消费量仍然非常有限。
数据显示,人均每年仅消费8公斤左右的罐头食品,与欧美平均消费量50-90公斤仍有较大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家庭收入水平和饮食习惯的差异。
与国内市场需求低迷不同,我国罐头生产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我国罐头食品产量已达454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罐头生产国。
主要原因是中国已经开始大量出口罐头食品,已覆盖150多个国家,橙罐头占世界同类产品的80%。 “中国制造”的规模优势和最佳优势使其成为世界工厂,支撑全球对罐头食品的需求。
可以说,中国罐头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带动的,而不是国内市场需求。 这种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产业模式也反映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上的差异。
那么,为什么罐头食品在中国不受欢迎呢?
中国人不吃罐头的原因。
新鲜度无法与新鲜食材相提并论。
中国人提倡烹饪新鲜食材,认为新鲜度直接决定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美味。 另一方面,罐头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温杀菌,然后长时间罐装,难以保持食材的新鲜度。 许多人认为,与新鲜食材相比,罐头食品简直就是“死食品”。
以水果为例。 新鲜水果多汁清爽,口中立即感受到果肉的酥脆。 然而,经过高温处理后,水果罐头水分严重流失,果肉变软,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口感。 不仅口感不如以前,营养价值肯定会受到影响。
以肉类为例。 生猪肉色泽鲜艳,质地细嫩,一口就有生肉的香气。 相反,肉罐头颜色苍白,色泽老化,完全失去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远不如鲜肉。
可以看出,与生鲜食品相比,罐头食品在口感和营养上损失了不少,这也是中国人不喜欢罐头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腐剂会导致健康问题。
许多消费者认为,罐头食品由于防腐剂过量,可以长期保存,这也导致许多人对罐头食品的健康产生怀疑。
虽然业界断然否认添加任何防腐剂,但消费者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根据相关监管部门的抽查,个别不法厂家确实在罐头食品中添加过量防腐剂,无疑增加了健康风险。
更重要的是,即使不添加防腐剂,仅靠高温杀菌和密封也无法完全消除微生物的活性。 在长期储存条件下,食品本身会在一定程度上变质,这也是消费者不放心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适合罐头食品。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崇尚新鲜,讲究厨艺,而罐头作为快餐,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格格不入的。
中国人非常热衷于手工烹饪,从选材、切割到烹饪,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操作,倾注心血,才能呈现出色彩饱满、风味浓郁的美味佳肴。 相比之下,罐头食品可以简单地加热食用,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烹饪意图。
同时,中国人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常吃快餐的习惯。 即使在外出就餐时,选择新鲜的现成食品而不是购买罐头食品,也会导致罐头食品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一席之地。
消费惯性已经很久没有形成。
最后一个因素是罐头食品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悠久。 改革开放前,罐头食品还是少数人的奢侈品。 虽然逐渐被普通人接受,但老一辈人仍然很难消除陌生感。 这种消费习惯的惯性,依然影响着人们对罐头食品的认知。
那么,为什么西方人如此喜欢罐头呢?
为什么西方人这么喜欢罐头?
罐头食品深受西方各国人民的喜爱,这与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习惯不无关系。
19世纪,拿破仑扩大了军备和战争,急需长期储存军粮。 2024年,法国商人尼古拉斯·阿佩尔(Nicolas Appel)发明了罐装和高压灭菌食品的方法,解决了军用物资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美三国大规模生产军用罐头食品,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单位成本,使罐头食品从奢侈品转变为大众商品。 随后,大量剩余的军队罐头食品进入平民,帮助欧洲人民度过了战后的困难时期。
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低价罐头食品拯救了数千个家庭。 这种“以罐头食品为生”的记忆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罐头食品的质量也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度也逐渐提高。 直到今天,罐头食品仍然是西式餐桌的主角。
此外,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西方人热衷于简单的食物,中午开罐头比点外卖更快、更可靠。 价格高企、肉质相对便宜的市场形势,也使得可以开门吃的肉罐头变得流行起来,成为西方常见的食品选择。
西方人对罐头食品情有独钟,这也源于他们独特的饮食文化。 西餐简单快捷,三餐往往合二为一。 与复杂的中餐烹饪相比,打开罐头可以节省大量的准备时间。
另外,西方提倡个人主义,外出就餐不如在家开罐头方便,而且有一种开放尝试新事物的精神,这让人乐于接受罐头食品,这在当时是比较新鲜的。
在当今社会,罐头食品的形象越来越正面,不再是过去很多人心目中劣质食品的形象。 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了其新鲜度,真空和无菌灭菌也增强了卫生和安全性。 这些客观条件带动了罐头食品在西方的普及。
可以说,罐头食品之所以在西方生根发芽,关键在于它陪伴着人民走过了战争和经济困难,成为大众眼中物美价廉的食品。
这种历史渊源和文化习惯的积累,加上时代进步的影响,造就了西方人对罐头食品的热爱。
罐头食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不仅面临着文化差异的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关键是企业要深入了解消费者,使产品适应当地口味,通过有效沟通建立品牌形象。
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罐头食品不新鲜、不健康,需要时间来改变。 然而,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改变,消费者逐渐接受方便食品。
如果未来中国罐头行业能够抓住这一趋势,加强创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实现产品本土化,可能不再是梦想。 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终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