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名单
“长石茶轰鸣,5万茶叶跌至2000茶。 ”
近日,广州方村“长石茶”隔夜**,是一种像“**”一样可以自由买卖的茶叶,被誉为“金融茶”。
11月29日,每提5万元(357克,7片),两天后,跌至2000元左右。
据悉,已有500余户茶户深度牵涉其中,涉案金额高达5亿元,茶商损失惨重。
茶商反馈:“当时买茶叶的时候,他们说好茶可以比**价格**高,但现在不承认了。 ”
目前,“长石茶”主要负责人已被控制,但双方之间没有书面协议,口头协议没有证据支持,因此长期无法立案。
而且这不是第一个金融案例,所以,几年才会有一次,而且会层出不穷。
曾经当“长石茶”的茶商们,是多么的高兴,又是多么后悔当初没有。
9月中旬,在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出现了一家名为“长石”的茶叶公司,出售“长石茶”。
为了打通销售,公司先拿出4种茶叶在市场上销售,并承诺他们的茶叶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茶叶商人之后,往往会有**的“信任”到门口。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长石茶”生产的茶叶从每次提及3万多元增加到每次提及最高7万多元,茶商购买热情高涨。
“长石茶”立即推出了另一款**茶,当足够多的茶商购买茶叶时,**突然停了下来。
然后,公司推出的所有茶叶价格迅速下降,从5万多元降到2000多元,茶商**购买的茶叶砸碎了他的手。
一位茶叶店老板说:“我买了4块以'长石'开头的茶饼,价格是5万多元,现在只值几千元,亏了20万左右。 ”
目前,此事已涉及500人,损失金额为5亿元,是芳村茶叶市场金额最高、纠纷数量最多的案件。
事发后,茶商围住公司门店,高喊“还钱!“把我辛苦赚来的钱还给我!.”并一拥而上,为数不多的保安根本拦不住。
后来,警察赶到,将公司“00后”老板陈世宏控制在案,而公司律师则留下来与茶商谈判。
被带走的陈世宏说:“我没答应**茶,公司只有我一个人管理,没有其他人。 人**茶没有安排,这是茶商的话,公司一手卖茶,一手送。 ”
看似陈世宏是一个“无辜”的人,但他的身份却存疑。
从表面上看,陈世宏是公司董事长,也有“金融茶”的经验,但并不是受益者。
经核实,该公司法人叫陈文帆,还有一位股东叫刘家豪,两人占据了公司全部股份,陈世宏甚至不是公司高管。
而且,向茶商付款的还有3个人:陈文凡、陈磊磊和李烨聪,后两人曾经是公司的股东,里面至今还没有陈世红。
对此,陈世宏表示:“我和李烨聪是朋友,我的账号暂时没有,是我借他的账号的,陈文凡是我的亲戚。 ”
茶商们认为这个理由牵强附会,怀疑陈世宏只是一个“替罪羊”,背后还有其他人。
然而,这一切都是猜测,茶商们仍然缺乏“长石茶”做出**茶叶承诺的直接证据。
那么陈世宏又是如何一步步将茶商骗进“局”的,又何尝没有留下有用的证据呢?
与之前的茶叶“雷雨”事件相比,这一次显然更加“狠辣”和“神秘”。
陈世宏一登台,就被誉为“茶界少帅”,让人误以为他是财力雄厚的富二代。
随后,他开始大力推广长石茶叶,并找了多位销售人员广泛宣传长石茶叶在茶叶市场和微信群中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同时,市场上也流传着不少疑似明星代言的海报和**,增加了茶叶增值的可行性。
茶叶升值有余地,有人开始在微信群里买卖。
几天后,长石安排的“信托”中开始出现各种微信群,长石公布了自己的交易**和厂家的回购价格,并分享了自己赚快钱的经历。
这造成了一种错觉,即总有人“进入”以保证固定收入。
长石公司的员工一边卖货,一边也在买茶叶,甚至刷信用卡或者借钱卖茶叶。
双方共同行动,营造一种容易赚钱的氛围。
在卖茶叶之前,长石还进行了“饥饿营销”,他们设定了买茶的门槛,茶商一次至少要买500-600两,并且有一定的经验和人脉,才能买到茶叶。
于是,出现了许多谣言:“很多想买的人都没买”、“他们做得很好”、“刚成立一个团,一下子就爆满了”。
新的茶商开始疯狂加盟,然后公司需要更多的钱来抬价,于是长石开始“玩”加盟,加盟商可以得到更便宜的**。
他们的加盟商分为5个级别和不同的分配金额:
合作专卖店,拥有8万元产品;体验馆V1,拥有20万元产品;v2,50万元;v3,100万元;渠道业务,150万元。
此外,5级加盟商还需要分别缴纳10000、20000、50000、80000、150000元的定金。
同时规定加盟商持有的商品一年内不得出售,以稳定**。
茶**涨,“盘子”越来越大。 紧接着,如上所述,长石突然“退出”,茶价暴跌。
整个过程极快,毫不含糊,根本没有给茶商缓冲的机会,而且在以往类似事件中,厂家会给茶商一定的退却机会,这样茶商就不会输得太惨。
但长石茶完全是“不顾明天”,茶商一夜之间损失了最高90%以上。
而长石茶叶早就做好了应对法律的准备。
在这份**中,长石没有给茶商留下任何纸质或法律认可的回购凭证,双方签订的合同中也没有任何与“**”相关的字样。
交易群里没有“保证涨价”“**”等字样,当时也没有记录茶商的口头承诺,商贩也找不到。
从表面上看,“长石茶”的特许经营体系是5个层次,但实际上只有3个层次,而且将“体验馆”的层次一分为三,以至于这个**不能被认定为传销。
目前看来,茶商很难收回全部成本,尤其是大量的**。
这一切不得不让人不禁思考,原本用来喝的茶,怎么会成为人人追捧的投资产品?
在外行人眼里,茶叶只能泡在水里喝,喝完就没了,是消耗品,但在业内人士眼里,茶叶也可以作为投资产品。
普洱茶在市场上一般被用作投资产品。
普洱茶易于保存,没有保质期,保存时间越长,越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而且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保存完好的老茶非常稀缺,使之成为**常数**。
据说,陈年顶级普洱茶的市场价值真的会高达几十万块。
于是,普洱茶成为“金融茶”的交易对象,可以收藏,也可以炒作。
与资本市场一样,“金融茶”也出现在发行销售的一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之间自由交易和投机的二级市场。
还有投资者、发行人、经纪人、交易平台和***系统。
在交易“金融茶”时,只有“提单”不需要茶叶,卖方卖给买方,买方再找到买方,茶叶的**就涨了。 甚至还有一个巨大的**网格“宝马的茶饼,套房的茶的提及”。
而应该是让“金融茶”做大做强的太茶创始人吴元志。
2024年,吴元志计划让大益普洱茶成为中国的奢侈品,并推出了第一款数字级茶“轩辕”。
通过高调促销包装、限量配送的“饥饿营销”方式,他在几年内将这款茶的**增加了30倍。
为了更方便、更直观地感受产品的走势,吴元志还创建了大益指数,就像**图表**一样,展示了当天的**、产品的涨跌、最新的**趋势分析等。
“轩辕”成功后,大益天匆匆推出“苍颉”。
当时,大益采取的交易方式是先下单,再约定成交,导致很多“仓颉”的订单被以高于官方分销价格的价格出售。
茶叶生产出来的时候,订单多于现货,茶叶的**急剧下降,从最高的15万到近7万,这简直是彻头彻尾的雷雨。
吴元志的一连串炒作,给大益茶带来了数亿元的收入,但真正赚钱的人却是少数,大部分至今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成本。
2024年底,随着吴元志的去世,大益逐渐退出市场,导致出现了一批新的“金融茶”品牌,仅去年一年,就出现了二三十个新品牌。
这些品牌吸钱的方式是无穷无尽的,很难回头看。
其实我们已经遇到过很多类似的“金融茶”,只是每次的产品都不一样。
《金融茶》是标准版的“滴水轮滑游戏”。
其逻辑是找到一个不易量产、稀缺性的产品,通过再加工,赋予它新的特性,然后通过明星代言、广告宣传等,来宣传其市场前景,提升产品价值。
然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市场,拉长一线,分阶段叠加质量,最后将高水平撤出,将资金带走整个过程就是利用高利润**新人加入进来,最后切了一根韭菜茬。
这波操作类似于我们熟悉的庞氏骗局,比如荷兰郁金香、东北人炒君子兰花、王凤友采集蚂蚁等。
毋庸置疑,荷兰郁金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经济,引发了世界上第一次金融危机,拖累了荷兰经济。
上世纪80年代初,普通人的工资只有40-50元,但东北的一壶君子兰花可以换一台彩电、一台冰箱,甚至一辆汽车,最好的君子兰花最多可以买到15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万元。
一人偷了17株君子兰花,按市价判刑14年,后来紫子兰花从万元降到几十元,被判重刑,成了笑话。
21世纪初,王凤友的蚂蚁更是夸张,王凤友的公司打着保健品原料的名义,让农民工代养蚂蚁,交纳押金1万元,14个半月后,公司统一**,可以拿到13250元。
但实际上,第一只蚂蚁没用,后来,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被揭穿,导致120万农民上当受骗,涉及资金200亿元。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庞氏骗局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金融茶”不会是最后一个
那么面对这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远离呢?
首先,要恢复普洱茶作为饮料的属性,近几年经济环境并不理想,普洱茶市场也非常低迷。
这时,比正常生意更快、赚钱的烤茶出现了,茶商们自然会参与到狂潮中来,相信普洱茶在时间的沉淀下会有超高的升值空间。
而犯罪分子则利用这种心态犯罪。
虽然互联网上充斥着假货,但各大普洱茶品牌应该通过优质的产品和口碑来吸引顾客,而不是用金融手段赚钱。
二是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维护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智,不要盲目追求高回报,学会规避风险,坚持现金为王。
当然,现金为王,不是说你不用现金投资,而是投资安全性更高的产品,坚决不投资或参与你不懂的项目。
永远记住,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如果收益率在6%以上,就会有疑问,如果超过8%,就会很危险,如果超过10%,就有可能随时损失所有本金。
**要想成功,都离不开一个“贪婪”的字眼,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贪婪”,就不会上当受骗。
- end -
作者:婷岚。
编辑:柳叶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