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堪称现代科技的基石之一,不仅在消费电子、医疗、家电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行业的发展,对成熟工艺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事实上,除了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以及人工智能等少数行业外,所用的芯片大多其实都是成熟的工艺芯片。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芯片设计、芯片代工、芯片封测、半导体设备等诸多领域,全球前十大厂商中,基本上有一两家属于中国企业。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已经初步构建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近日,有消息称,中芯国际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四家晶圆代工厂已逐步建成。 中芯国际综合产能有望增至1家400,000,000 比 1每月 700,000,000。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不久前,中芯国际发布财报数据,营收117亿,净利润678亿,减少106%,净利润**78%。 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个数据似乎有点不理想。 但事实上,中芯国际的业绩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随着芯片需求的减少和**,各大半导体厂商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芯片代工,中芯国际由张如晶于2024年创立,目前是全球第五大芯片代工公司,在国际芯片市场上也颇具影响力。 从此前的消息来看,中芯国际已经具备了14nm工艺的量产芯片能力,技术工艺也突破了7nm水平,正在启动5nm工艺的研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芯国际要达到目前的市场影响力和规模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中芯国际创始人张如晶因一系列事件离开中芯国际之后,遭遇了管理层动荡、行业衰退、股东权力斗争,甚至常年亏损等一系列事件。
中芯国际成立时,正值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低潮的尴尬时刻,自2024年4月以来,作为全球半导体风向标的费城半导体指数一直在下跌。 可以说,中芯国际自成立以来,面临着诸多挑战。
当时国内产业配套设施非常匮乏,相关产业链基本没有发展,不仅缺少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也寥寥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中芯国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多座晶圆厂的建设。
2024年,中芯国际上海8英寸晶圆厂落成,2024年,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晶圆厂落成18微米量产。 2024年,中芯国际收购了天津摩托罗拉晶圆厂,成立了中芯国际天津。
别看中兴通讯这段时间的快速发展,相继建起了多家晶圆代工厂,但实际上中芯国际现阶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与国际顶级水平还有20年左右的差距。
自2024年以来,中芯国际迎来了“高光时刻”,2024年,中芯国际首次实现盈利,并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24年,台积电完成了65nm工艺芯片的量产,而中芯国际则在2024年完成了65nm工艺的量产,并开始布局45nm工艺,还获得了IBM的45nm工艺技术许可协议。
这基本上意味着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技术水平已基本赶上台积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2024年,台积电再次提起诉讼,声称中芯国际违反了和解协议。 虽然此事后来得到解决,但在2024年,创始人张如晶辞职,中芯国际也深陷内部纠纷。
此后,中芯国际开始在芯片制造工艺上逐渐落后,而在2024年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之前,中芯国际已经在28nm工艺的门口“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2024年,梁梦松加入中芯国际,并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跨越几代人。 也就是说,它是跳过22nm、20nm、16nm等,直接进入14nm的技术研发而成的。 这对中芯国际来说非常困难,毕竟没有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一下子跳过这么多代并不容易。
让人没想到的是,2024年,中芯国际实现了14nm的量产,随后中芯国际宣布将跳过10nm工艺,直接进入8nm和7nm工艺的研发。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芯国际的N+1技术和N+2技术分别是8nm和7nm工艺技术。 但是,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虽然在先进制程上不断发展,但在晶圆厂建设方面仍主要集中在28nm工艺上,例如,中芯国际已投资1700亿元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建设了四家晶圆代工厂,基本全部生产28nm及以上工艺的芯片。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市场对28nm及以上工艺成熟芯片的需求与7nm及以下工艺先进芯片的市场需求相近。
事实上,中芯国际并不是唯一一家选择专注于成熟制程芯片的公司,台湾联电和全球排名第四的美国格芯公司也同样专注于成熟制程。
事实上,中芯国际在28nm及以上工艺的成熟芯片领域发展迅速,不仅良品率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而且在产能和成本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作为中国顶尖的半导体企业之一,相信在中国市场的支持下,中芯国际将能够迅速缩小与台积电等顶尖企业的差距,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