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乒乓球不能掌握真正的“重心转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只能属于在门口徘徊,很难进一步提高,就拿我自己来说,一年前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重心转换,我学会了玩弄身体, 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最多是学会“转身”击球,并没有真正的重心“交换”,所以一直很好,一旦人体需要移动,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通过近期的“重心转换”冲床训练,已经坚持了60多天,虽然天数不是很多,但对于重心转移的感觉有了新的认识,结合之前的“绕道而行”和现在的认知,发现要掌握真正的“重心转换”需要从简单到深入的三个阶段:
一个是“转动”阶段: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什么都不用想,就是想办法把身体左右转动,把你的身体想象成一个拨浪鼓,两条胳膊是两根绳子,跳动的是绳子末端的小珠子,转动身体的时候很容易“摇晃起来”, 拿着球拍找到“扛”的感觉,这个阶段基本可以毕业(怎么不小心想到马宝国连续五鞭哈哈),需要注意的是,身体要紧凑,手臂要无限放松。
第二个是“踩踏”阶段:这个阶段是体验“踩踏”的最佳时机,否则手臂“甩”不起来,蹬踏力传递到更大的传导,也会因为手臂紧绷而窒息,无法释放,这个阶段的核心是两个“踏板”和“转弯”, “踏板”是从拿着球拍的侧脚开始重心,“转身”是通过转动身体将重心向前推动,并转化为非握住的侧脚,这个过程必须有身体冲出去的感觉,但不能跳出来。
三是“两点”左右移动:以上两个阶段都没问题,需要在“重心转换”的过程中移动两点,要保证每次移动后“重心转换”的完整性,一开始不熟练的时候放慢速度,把动作做完整, 并专注于利用身体的重心左右转换,带动身体左右移动的体验,而不是刻意用脚移动。
熟练后可以做三点,不定点进行重心转换训练,当你发现击打和移动都是由重心驱动的时,我个人认为是完全掌握了真正的“重心转换”,以上纯粹是个人练习经验,对与否, 我希望你能纠正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