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密闭空间操作?
凡是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称为密闭空间(限制作业的空间),密闭空间作业称为密闭空间作业。 密闭空间作业涉及领域广泛,行业众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严重后果遇险作业人员救援困难,盲目救援或救援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扩张。
二、密闭空间作业基本要求
1、从事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安全生产培训,并通过考核。
2、应安排专人对密闭空间危险工作场所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遵守作业规程,落实安全措施。
3、每次操作前,必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公开安全技术。
4、进入密闭空间,需要办理《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5、密闭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无阻,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在作业中断期间,应采取必要的警示或隔离措施,防止人员误入。
6、人员每次进出限位,都必须进行清点登记。
7、带入密闭空间的工具、材料应进行登记,操作完成后应清点库存,防止遗留在密闭空间内。
3、操作前的安全要求
1.通风要求。 密闭空间应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严禁在密闭空间内引入纯氧在可能放出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的密闭空间内涂漆、喷涂或使用易燃溶剂进行清洗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进入易积聚易燃、有毒、窒息性气体的设备、沟槽、井槽等密闭空间前,应先进行吹扫、通风等气体置换。
2.监控要求。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按照作业许可证或安全作业计划的要求进行气体检测,作业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自气体检测时间起,进入密闭空间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 如果操作超过30分钟未开始,则应重新进行测试;氧气浓度应保持在195%~23.5%。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器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测得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气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下限的10%(lel)**,并采用两种装置进行比较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气体检测设备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合格,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其处于正常状态。 气体取样和检测应由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进行,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点应包括密闭空间的顶部、中部和底部。 检测顺序应为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按作业许可证或安全作业计划规定的频率进行气体监测,并记录监测时间和结果,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应首选连续监测,如果使用间歇监测,间隔不应超过 2 小时。
四、操作中的安全要求
1.个人防护要求。 在缺氧或有毒的密闭空间内工作时,应佩戴隔离防护口罩,必要时应将操作人员绑在救生索上在易燃易爆密闭空间工作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鞋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密闭空间内工作时,应穿戴抗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在产生噪音的密闭空间内工作时,请佩戴耳塞或耳罩等噪音防护装置。
2.照明和电力要求。 密闭空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密闭空间使用的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湿容器和狭窄容器的工作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2V手持式电动工具等,应当有漏电保护装置;所有电线均绝缘良好;通过移除电源、气源、锁定、挂牌等,断开密闭空间与其他能源的连接在盛装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等介质的容器内工作;所使用的工具、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应符合防爆要求。
3.监护要求。 进入密闭空间时,应当指定专人监督操作,无监护人不得操作;经营者与监护人之间应有明确的联系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沟通;进入特别狭小的空间时,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绳,并利用防护绳与监护人沟通;密闭空间内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操作人员和操作监护人应再次确认安全条件后方可继续作业。
5、操作后的安全要求
当操作人员离开密闭空间作业点时,应将工装工具取出;手术后,应检查密闭空间的内外,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关闭密闭空间。
6. 应急要求
在紧急情况下,严禁盲目救援。 当需要进入密闭空间进行救援时,应明确监护人与救援人员的联系方式,并培训救援人员具备与操作风险相适应的救援能力,并确保在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和使用救援装备的前提下进行救援;如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呼吸困难,应立即向安全卫士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经处理并满足安全施工条件后,需重新申请许可证方可进入。
七是落实“三个不进”。
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密闭空间工作;如果监护人不在场,则不得进入;如果不采取安全措施,则不会进入。
8.落实“五必须、五严禁止”。
必须严格执行运营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要做到“先通风、后检测、后运行”,严禁不合格操作通风检测必须配备防毒、窒息等个人防护用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擅自操作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从事教育培训不合格的岗位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必须配备应急设备,严禁盲目抢救。
在密闭空间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