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落下帷幕,今年是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的一大主题。
选择重点企业作为观察对象,期间有人高兴,有人担心。 一方面,头部企业整体展现出较强的韧性,资本市场也迎来了电动两轮车企业的新面孔另一方面,由于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和需求逐渐趋于稳定,以及消费者选择更加保守,许多电动两轮车企业的业绩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就拿小牛电动(牛US),根据该公司此前披露的 2023 年第三季度业绩,该公司在 23Q3 期间的收入萎缩了 196% 至 927亿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为-7940万元,上年同期为290万元。 从长远来看,小牛队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已达142亿元。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似乎正在失去耐心。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特立独行电气股价一度触及1在 94 美元,距离创下历史新低仅一步之遥。
业绩下行压力大幅上升
特立独行电动增长停滞背后的行业背景是,国内电动两轮车市场逐渐进入新的动态平衡期,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再次开始上升。
回顾历史,事实上,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自2024年以来逐步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2013-2024年全年产销量一直保持在3500万辆左右。 2024年新国标正式实施后,电动两轮车行业加速整合清仓:一方面加快超标车换代,助推市场销量;另一方面,也规范了电动两轮车的生产和销售,为产业融合创造了重要条件。
根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数据》,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约为5010万辆,同比增长15%,2019-2024年销量CAGR达到11%。
但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电动两轮车行业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国标的实施。 2024年以来,随着各地过渡期结束,置换需求已接近释放。
将注意力转回小牛电气,回顾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小牛电气的业绩变化曲线也反映了更大的波动性。 从 2020 年到 2022 年,Maverick Electric 的收入为 2444亿元,375亿元,3169亿元,净利润为169亿元,226亿元,-494629万元。 2024年,公司核心财务数据遭遇断崖式下滑。
特立独行的电动表现“过山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公司电动滑板车销量的波动。 2020-2024年,小牛电气产品总销量为60170,000 台, 103790,000 辆,83 辆16万台,其中2024年销量下滑趋势非常明显。
进入2024年后,小牛电气的基本面复苏预期也遭遇了现实的“打脸”。 今年前三季度,小牛电气总销量为5723万台,全年仍难以超过去年的销量数据,几乎不可能突破100万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从小牛电气给出的经营前景来看,公司对23Q4的预期也较为悲观。 根据财报,该公司预计第四季度的收入将在49亿元-61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20%。
竞争激烈度上升,高端逻辑或受损
从行业角度来看,小牛电气的增长困境可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变化而改善。 对于Maverick Electric来说,新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从目前电动两轮车行业供需形势来看,考虑到需求端新国标出台后行业短期带动的微观市场需求趋于稳定,而供给端各大厂商仍在争先恐后地推出新产能,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强度将上升几乎已成定局年。
据丽鼎产业研究网数据显示,2023-2024年我国有换代需求的电动两轮车数量预计为1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0%和-7%。 根据太平洋**提供的数据,到2024年,中国预计将拥有3辆电动两轮车5亿辆,相当于每4人一辆,渗透率可能接近“天花板”。
除了行业增量空间有望越来越小外,高品质和低价格也可能是未来电动两轮车行业的一大趋势。 据智通财经APP观察,今年以来,受消费需求减弱影响,行业竞争再起,不少龙头品牌产品降价。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许多知名品牌的部分产品补贴价格甚至超过数千元。
头部品牌纷纷探索首带下沉,这对于主力智能化、科技化、高端特立独行电气来说,显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与主流电动两轮车品牌相比,小牛电动的平均价格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以23Q3的数据为例,该期间小牛电动自行车均价约为3486元,而去年同期为3595元。
以产品矩阵中相对低端的产品为例,特立独行电气的产品定价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虽然在智能功能方面,小牛电气的产品功能看起来确实更加丰富,但未来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些功能支付近1000元的溢价,恐怕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与主流品牌的高端产品相比,特立独行电气的产品价格也明显高于同行。 只不过,**上的“遥遥领先”,似乎并没有让小牛电气的业绩也达到长虹。
除了围绕产品端的竞争外,渠道端的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 截至9月30日,Maverick Electric在中国共有2,834家特许经营店,而去年同期为3,300多家。 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小牛电气要想保持目前的基本面并不容易。
此外,这些年来被众多电动两轮车企业津津乐道的出海故事,似乎也不是“灵丹妙药”。 今年第三季度,特立独行电气海外销售额和收入同比下降两位数,前景不容乐观。
在行业的顺风期,押注一个概念或许能够逆风而行。 然而,当逆风期到来时,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能力。 对于特立独行的电气来说,如何在险恶的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发展“锚点”,或许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