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明应宗也能体会到,再怎么勤奋,再怎么改革,还是会被后人批诟,被史学家的笔镌在明帝国的耻辱柱上。 于是,在天顺王朝有限的时间里,他就像一个走进考场的学生,先挑出高分的大题目,拼尽全力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统治分数。
在执政答卷上,明应宗选择了与自身感情相关的三大话题:释放鉴书人、恢复玄宗胡皇后的称号、废除明朝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的宫妃葬制度。 然而,他被蒙蔽了双眼,至少有两件事是对的。
虽然简书人的释放让当时的人们相信皇帝会变好,与过去划清界限,但被释放的朱文贵很快就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生活而去世。 这更像是皇帝自我安慰的展示,让人又哭又笑。
宫妃丧葬制度的废除,虽然朝廷百官乃至天下百姓都看出了明英宗当皇帝的意图,但在他的后宫中,妻子钱皇后的怜悯才是他最终废除宫廷殉道制度的关键。 为了防止汉唐时期女主插手政治的现象再次发生,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就规定,皇帝不得选择权贵大臣的女儿。 然而,在明英宗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为了自我安慰,选择了无视这条规则。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之所以选择无视,是因为妻子钱皇后的怜悯。 土木堡事变后,钱皇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财物全部捐出,希望朝廷能尽快赎回丈夫。 然而,由于综合考虑,不愿被蒙古人勒索,朝廷最终选择了另一位皇帝的道路。 身为“前皇后”,丈夫生死的不确定性让钱皇后忧心忡忡。 无助和绝望的她只能依靠真诚的祈祷来换取片刻的精神平静。
明英宗之所以辜负了妻子的一生,并不是殉道制度本身,而是他的懦弱和自私。 在这个制度的背后,有多少无辜女性的命运纵?他们的牺牲真的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吗?这些问题在明英宗的自我安慰中被忽略了。
明应宗被对第一个大问题的同情蒙蔽了双眼——释放简书人的行为被官外都视为“天顺王朝的第一件仁慈之事”,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其他问题上的无知和怯懦。 历史并不完全基于自我安慰和***,而是需要对现实的真实反思和对过去错误的反思。 明英宗的故事提醒我们,我们都需要有一颗对历史负责的心,而不仅仅是为了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