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率先研制和装备了常规航母,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展开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母战。 尽管日本战败后日本在航母领域的成就消失了,但近80年后,日本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举措,距离重拾航母梦只有一步之遥。 近日,日本宣布,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级***航母“加贺”号已完成一期航母改造,预计2024年赴美进行F35B舰载机的起降试验和资格认证,为固定翼舰载机的实际使用做好准备。 随后,该舰将进行第二阶段的航母改造工作,包括完善通信指挥系统等软件设施。 最终,预计整个航母改造工作将在2024年完成并移交给日本海上自卫队。 出云号是另一艘出云级***母舰的姊妹舰,在翻新方面落后,但也计划于2024年投入使用。 此外,为出云号和加贺号采购的42架F35B舰载机将于2024年交付,组成一个临时测试中队,负责舰载飞行员的操作和作战训练。
这意味着日本海上自卫队将在四年内拥有两艘具有实战能力的航母,最终实现重回“帝国海军”航母梦的目标。 近年来,根据美国重新聚焦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日本大幅增加了国防开支。 2023 年,军费开支增加了 24 年,而 2024 年也增长了两位数。 此举旨在打破日本一直奉行的所谓“排他性防卫政策”,大力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 具体措施包括自主研发高超音速导弹和从美国进口战斧远程巡航导弹。 此外,日本也在积极推进其航母计划,云和加贺号的改装只是其计划的第一步。 这些举动显示了日本的野心,并导致许多人对日本航母计划可能对中国构成的潜在威胁表示担忧。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正如这位伟人所说:“在战略上我们必须鄙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必须重视一切敌人”。 这同样适用于这里。
在战略层面,中国目前的海空作战能力和远程打击系统旨在对美国等主要大国对手进行反介入作战。 中国反航母作战的主要假想敌人是福特级、尼米兹级等排水量为10万吨的超级核动力航母。 即便是美式、黄蜂级等排水量在4万至5万吨级之间的准航母,也远远超过日本“出云”号、“加贺”号等舰载机数量,其打击距离、防御能力、感知能力等排水量超过2万吨,只能搭载20架左右的垂直短距起降舰载机。 可想而知,中日军事实力的对比,就像面对不同师的对手一样,就像面对重量级冠军和弱小的对手一样,这让中国对日本的航母计划并不特别关注。 此外,日本位于第一岛链的前方,缺乏纵深防御和机动空间,使得出云和加贺在战时环境中很容易成为高超音速导弹、反舰弹道导弹和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目标。 面对这种威胁,甚至没有必要使用过于先进的反舰**,像东风快运这样可以对付这两艘航空母舰。
就算是我海军手中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也足以让出云号和加贺号感到难以忍受。 因此,从整体实力和地缘战略形势来看,日本由于国力有限,地理条件相对困难,即使装备少量轻型航母,未来甚至可能装备4-6万吨级的中型航母(中型航母的建造和装备周期),也确实很难说日本对中国构成多大的正面军事威胁至少要十几年,届时中国的反航母系统可能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然而,时代变了,曾经游荡亚太地区的日本帝国海军的光辉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即使是移交给今天日本的福特号航空母舰也无法扭转这一现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战术上讲,“出云”号和“加贺”号两艘轻型航空母舰的服役,确实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在争议海域进行低强度对抗,向远离大陆的近海岛礁运送装备、人员和物资并提供空中掩护,巡逻和护航海上交通线,配合美国海军执行封锁和拦截任务,将大大提高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日本以突击不宣而战著称的传统作风,加上F35B等高性能舰载机的支援,完全有能力对中国前沿部署的军事目标和民用航线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充分吸取历史教训,保持警惕,不能轻心大意,不能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