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鲁迅的作品中选出一部最不“鲁迅”的作品,那一定是《晨花夕阳》。
林语堂大师曾说过:“鲁迅不叫文人,而是武士。 ”
作家张承志也说:“先生的文章不止犀利,政治论战,飞枪匕首,文学的纯艺术意味不足。 ”
诚然,只要一提到鲁迅的名字,人们就会立刻想到一个有着“金刚愤怒的眼睛”的战士形象;但当我们翻开《晨花夕阳》这本书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突然,我们遇到了一个一个经历过沧桑的中年男人,倚在岁月的门槛上,注意你来的路。
他捻了捻从一本旧书中取出的一朵枯花,忽然微微一笑表示理解,脸上顿时浮现出动人的温柔。
《晨花夕阳》用鲁迅难得的温暖笔触,将记忆中一些难忘的片段连成十篇文章。
而这些文章,引发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回忆,触动了他们心中潜伏的怀旧情结。
没有游戏,就没有童年
鲁迅小时候,家里有个花园,叫“百草园”。
在他的记忆中,园子里除了一丛杂草,什么都没有,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鲁迅童年的天堂。
鲁迅经常站在花园的石井篱笆上跳下去;
看着黄蜂蹲在花椰菜上,让天子从草丛中冲向天空;
有时我跑到墙下听蟋蟀弹钢琴和蝴蝶唱歌。
这孩子大概是世上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吧,听说何守武根长着人形,吃了就能成仙,鲁迅居然相信了。
于是他经常把它,以至于他打破了泥墙,并想知道为什么他一直没有找到一根看起来像人形的棍子。
哪怕是冬天,百草园是一年中最无聊的时候,鲁迅依旧能找到新的玩法:在雪地上撒网抓鸟。
钱钟书在《论幸福》一书中对“幸福”一词有精彩的论述,大意是幸福这个快字诠释了人生一切快乐的一瞥。
我们也有同感:
玩弹珠、跳橡皮筋,还没决出胜负,就已经传来了妈妈叫回家吃饭的声音;
喝苏打水吃冰棒,愉快的暑假还不够,上学的日子已经到来。
人生中最快的时光,永远是最幸福的时光。
百草园的快乐时光转瞬即逝,鲁迅到了上学的年龄,被家人送到三味图书馆读书。
这是鲁迅人生的第一次离别,他悲伤而幼稚地跑到百草园告别他的蟋蟀、覆盆子和莲花。
三围书房的生活极其枯燥,但即便如此,也禁锢不了孩子向往自由和玩耍的天性。 鲁迅很快发现,书店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
于是我经常趁着毫无准备的先生,和朋友偷偷溜进去,折李子,找蝉,抓苍蝇,喂蚂蚁。
丈夫发现后,孩子们一个个回来,张开嗓子看书;当绅士不注意时,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
其他孩子在指甲上玩纸糊的盔甲;鲁迅把纸放在**本上,描写了绣象,日积月累,居然描写了一本大书!
这个场景很像我们小时候:在树上抓鸟,在河里钓鱼,老师转向黑板时玩各种恶作剧。
有人说,美好的童年总是相似的,因为有游戏贯穿其中。
然而,现在的孩子整天穿梭于各种兴趣班,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才艺;一些合适的游戏也被很多家长视为洪水野兽,与孩子的生活隔绝。
李美瑾教授曾经说过:毁掉孩子的不是游戏,而是错误的教育;《中庸之道》又说:“天命是性,自发是道,道的修炼是教。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不应该被禁止成年人不应该以各种可能的方式阻碍它,而应该放开他们的手和脚。
把玩还给童年,让教育聚焦人性。
那些读过书的人,
它已成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书籍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在《晨花夕阳》一书中,有很多篇幅提到鲁迅早年读过的书。
小时候,他最爱读的就是清代写的《秘花镜》,因为上面有很多图画。 孩子们主要思考的是图像,那些能感受到的画面,自然很容易引起年轻的鲁迅的兴趣。
因此,当他听说有一幅《山海经》的图画时,“上面画着人脸的野兽、九头蛇、三足鸟、有翅膀的人,还有两胸无头无眼的怪物”。 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忘记过。
以至于当他的哺乳母亲,即大母亲给他买了一本时,他立即钦佩了不太欣赏他的大母亲。
这本《山海经》成了他小时候最喜欢的藏宝书:给了他一双想象中的翅膀,带他遨游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奇幻世界里。
从信件到怀疑,这是读者必须经历的心理之旅。
有一次,一位长老送给他一本《二十四孝图》,起初他很开心,因为上面像往常一样有很多图画。 但当他得知书中的孝道故事时,却感到失望。
尤其是其中的“老赖玉琴”和“郭菊葬儿”,尤其让他反感:老赖已经七十岁了,为了讨好父母,故意装作婴儿;而郭菊的孝顺更是可怕,为了给母亲省吃口粮,竟然将儿子活埋了!
鲁迅从这本书中读出了封建孝、虚伪和人性灭绝的精髓,以及他自己的发现和思想。
一旦人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主动选择自己想读的书。 随着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兴起,鲁迅也开始关注自然科学书籍。
他听说有一本书叫《天演论》,于是他一个人去城南,花了500块钱买了一本。
这本书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冲击,从此他的大脑被打开,他强烈吸收了“自然选择”、社会进化等新的理论和理论,这也为他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高尔基说:“我读得越多,书就越接近这个世界,生活对我来说就越光明、更有意义。 ”
人是活一辈子的,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决定兴奋程度的,只能是中间过程。 因此,有了更多的感知和更多的体验,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所能触摸到的世界其实非常小。
总有我们攀登不了的山,总有我们无法到达的大海。
然而,书籍可以打破这种限制,让我们的思想驰骋千里,自由旅行。
人生没有白苦,没有白读的书,那些读过的书,都成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有些人走路时四散开来
鲁迅家在当地算得上是大家族,但后来家倒是陷入了中路。 这时,鲁迅的父亲又病倒在床,无异于让事情雪上加霜。
在书中,鲁迅并没有太在意父子关系,但从他为了给父亲治病不惜一切代价聘请“名医”的事实可以看出,他对父亲有着深厚的感情。
名医的医术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他开的药实在是很不寻常:药是一对原装蟋蟀;药丸必须由破碎的旧鼓皮制成。
鲁迅也对庸医起了疑心,但他还是踩着铁鞋去找药材,却想在绝望中找到一线希望。
然而,我父亲还是放弃了。
留给鲁迅的,只有无尽的怨恨。 前往日本学医成为他弥补怨恨的唯一途径。
在生命的海洋中,人们总是在分离和再次相遇。
在日本,鲁迅遇到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非常关心鲁迅:他纠正了解剖图;为他修改讲义;日本同学诽谤鲁迅在考试中拿到教官泄露的题目,是藤野先生站出来平息此事。
只是藤野先生的关心,无法重新点燃鲁迅熄灭的热情。
在日本的各种经历,让鲁迅意识到:医学只能医治人的身体,却不能医治人麻木的灵魂。
鲁迅决定放弃医学,追求文学,只好与藤野先生分道扬镳。
从此,路途遥远,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生命是看不见的,它就像一个参与者。
莫言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 没有永生,也没有不老的青春。 到时候,老的该老,该走的。 ”
生与死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无论我们多么不情愿,我们终究都会含着眼泪转身,挥手告别所爱的人,再也见不到对方。
既然我们再也见不到对方,那不如错过;既然改不了,不如放心。
只要你们善待彼此,珍惜彼此,就会不辜负这辈子所遇见的。
美好的生活就是思考和遗忘
学者温 Rumin在《晨花夕阳》上评价:“在对爱与死的回顾中,有一种爱的精神和情绪,揭示了鲁迅精神世界最柔软的一面。 ”
的确,这些柔和的话语也让我们回到过去,捡起几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贝壳。
不过,这种复习毕竟是年月相隔的,不禁有些朦胧的花。
就像鲁迅自己在序言中说的:“用露水折花,色香自然好很多,但我做不到。 这十篇文章是从我的记忆中复制出来的,它们可能与实际内容有些不同,但我现在才想起来。 ”
人就是这样,因为他们有记忆的功能,他们总是要回头看;但毕竟,记忆并不是可以存储所有过去图像的无限内存。
有些人,有些事情,不管他们当时多么惊心动魄;当我匆匆回头看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模糊成一个幻影。
或许,这恰恰是上帝对人类的怜悯。
背着太多的过去,你不能轻装上阵地走到前面。
因此,美好的生活应该同时被记住和遗忘。
怀旧中的慰藉;在遗忘中恢复力量。
开始计划我的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