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发布

小夏 科技 更新 2024-01-31

12月25日,由中国科学会主办,中科院、中科院部分院士联合评选的2024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

*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首次揭示农作物主要耐碱基因及其作用机理,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商业飞行,“中国天眼”发现存在纳赫兹引力波关键证据,制备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团簇态,刷新世界纪录。

*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

今年3月,《党和国家机关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印发,提出要加强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一级科技委,重设科技部,重点推进科技工作前瞻性规划、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闫妍摄。

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有核心地位。 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要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地协调科技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改革方案明确,将组建第一届科技委员会。 加强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检讨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和重大政策,统筹解决科技领域重大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 研究确定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项目,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

改革方案明确规定,整体改组后,科技委办公室的职责由科技部承担。

农作物主要耐碱基因及其作用机理首次揭示了盐碱地成为肥沃的土地,这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 现在,我们科学家的最新成就使人类离这个目标更近了一步利用高粱这种耐盐碱作物,他们首次发现了主要的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 田间试验证明,该基因能显著提高盐碱地高粱、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的产量,有望大大提高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水平。

该研究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于飞飞、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欧阳一丹等科研团队及多家合作单位共同完成。 研究结果于3月24日发表在《科学》和《国家科学评论》上。

吉林省白城市,种植AT1 GS3改良水稻的试验田(航拍照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世界上有数亿公顷的盐碱地,培育和推广优质耐盐碱作物品种,将有效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谢琦介绍道。 目前,在作物耐盐性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作物耐碱的机理还知之甚少。

研究团队对高粱遗传资源进行了全基因组大数据关联分析,发现了一种主要的耐碱基因AT1。 该基因与水稻粒形调节基因GS3同源,研究团队还揭示了作物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后续研究发现,AT1 GS3基因在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中的调控机制也高度相似。

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飞

5月28日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 在这一天,国产C919大客机圆满完成首航商用客运飞行,正式进军民航市场,开启了市场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的新征程。

5月28日,C919大型客机顺利完成首飞。 新华社记者丁婷摄。

大型客机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产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该项目于2024年立项,2024年首飞,2024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认证工作后,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从设计、研发、制造到完成上百个飞行试验课题,数千小时的适航认证工作,再到首航商用客运,16年来,C919跑了一根又一根棍子,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险阻,让中国的“大飞机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通过C919的设计研发,我国掌握了民机行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机技术推动集团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取得突破。

十几年的风雨,追逐着蓝天的梦想走向未来。 C919首架商用客运飞行,标志着C919“研发、制造、认证、运营”全面融合,国产大飞机中国民航商业运营正式“启动”,中国民航大飞机“飞行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 未来,C919必将在新的征程上高飞。

纳赫兹引力波关键证据的发现,纳赫兹引力波的探索,是国际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采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空之眼”。中国脉冲星时间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这是纳赫兹引力波研究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已达到与世界同步的领先水平。 研究结果于6月29日发表在《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上。

7月26日拍摄的“中国天眼”全景图(无人机**,维护期间拍摄)。 新华社记者欧东渠摄 作为一种低频引力波,波长达数光年的纳赫兹引力波是宇宙中永恒的背景噪音。 与2024年首次发现的高频引力波相比,它们更难“监听”,需要多年的数据收集。

使用大型射电望远镜对一组具有极规则旋转的毫秒脉冲星进行长期时间测量观测是唯一已知的纳赫兹引力波探测方法。

利用“中国天眼”,我们对57毫秒脉冲星进行了长期系统监测,并将这些毫秒脉冲星组成一个银河级引力波探测器,以搜索纳赫兹引力波。 *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研究员李克佳表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中国天眼”三年零五个月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CPTA团队发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何子山认为,这一重大科学突破对星系演化和超大质量黑洞研究具有深远影响,也为引力波天体物理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继实现10位、12位、18位真纠缠态的制备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团簇态的制备和验证,创造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正纠缠比特数的新世界纪录。 研究结果于7月1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量子真纠缠中比特数的发展历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超导量子计算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实用量子计算的解决方案之一,因此备受关注。 量子比特作为量子计算的基本单元,不同于非0或1的经典比特,它们可以“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态,即量子相干叠加态。

当人们将量子叠加扩展到多量子比特系统时,自然而然地导致了量子纠缠的概念。 一旦多个量子比特相干叠加,它们所代表的状态空间将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这被认为是量子计算加速效应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实现大规模多量子比特纠缠一直是世界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的目标。

然而,由于真纠缠态的大规模制备需要高连接性量子系统、高保真多比特量子门以及高效准确的量子态保真度表征方法,因此真纠缠比特的规模尚未超过24个量子比特。

该研究显著打破了量子系统中真正纠缠比特数的记录,从24个增加到51个充分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系统优异的扩展性,对多体量子纠缠的研究、大规模量子算法的实现、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空间实验室“天宫课堂”的正式运行,为我们带来了精彩有趣的空间实验,更多对空间奥秘的探索也在国家空间实验室有序进行。

在8月18日举行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通报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锡强说目前,我国空间国家实验室已正式投入运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近地空间科学与应用体系。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拍摄空间站组装的全景图像。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2024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历时10余年的应用发展阶段。 现阶段,我国将定期开展载人飞行,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飞行,在多个领域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 中国全建成空间站是中国空间科学相关学科覆盖最全面、在轨保障能力最强、载人参与、上下行运输等独特优势的国家空间实验室。

6月4日,神舟十五号成功返回地球。 在这次“太空商务旅行”中,神舟十五号的三名航天员成功进入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的宇航员首次实现了“太空交会”。 10月29日,再次上演“太空交会”,神舟十七号和神舟十六号两名机组在中国空间站成功相遇。 今年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20周年,也是中国第二、第三批航天员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同台作战。

免疫细胞作为抵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守卫”,是人体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阐明免疫细胞的类型、分化和功能状态,对于了解免疫,揭示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9月12日,Cell**发表了一篇关于免疫细胞的重要进展。 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绘制了组织覆盖面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它有望推动全球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构建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时空图。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自动化、高通量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大科设备,构建了一个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平台来“解码”发育中的免疫细胞,并基于如此海量的数据绘制出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图谱。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两种新型的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多个组织和器官中的巨噬细胞促进血管生成,而小胶质细胞则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之外。

对于这项研究,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韩家怀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项研究拓展了我们对人类免疫发育的认识,特别是巨噬细胞的多样性、分化和功能,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疾病诊断、免疫和新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他说。 ”

*忆阻器内存与计算集成芯片研发成功 10月10日,一则新闻传开,冲上微博热搜:基于集成存储计算计算范式,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吴华强教授、高斌副教授团队研发全球首款全集成忆阻器存储器和计算芯片,支持高效的片上学习(机器学习可直接在硬件端完成)。 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我们研发的一体化存储计算芯片展现出高适应性、高能效、高通用性、高精度等特点,能够有效加强智能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高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忆阻器存储器和计算集成芯片及测试系统。 清华大学.

据了解,该芯片包含支持完整片上学习所需的全部电路模块,成功完成了图像分类、语音识别和控制任务等多种片上增量学习功能。 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汽车、机器人等边缘计算场景。

更重要的是,在相同任务下,该芯片实现片上学习的能耗仅为先进制程下ASIC系统的3%,展现出优异的能效优势,具有满足人工智能时代高算力要求的应用潜力它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边缘学习的新范式,为突破冯·诺依曼传统计算架构下的能效和算力瓶颈提供了一条创新的发展路径。

命名交付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打造中国自己的大型邮轮,是中国几代造船人长久以来的心愿。 今年,造船厂们的夙愿实现了。 11月4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 这标志着中国此后在国内大型邮轮制造方面实现了“零突破”。

11月4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 **视觉中国。

据悉,“阿依达莫杜”号总吨位为13吨550,000吨,长度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 米;整船配备107个系统,5个铺设了50,000台设备,包括2,500万个零件和4,750公里的电缆船上共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旅客5246人......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座“海上现代城市”。

大型游轮、大型LNG运输船和航空母舰被誉为造船业的“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工程。 “爱达魔都”号的成功设计建造,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在大型游轮的重量控制、减震降噪等主要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12月6日,山东荣成传来喜讯:华能石道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项目正式投产稳定电平,转入商业运行。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该电站由中国华能牵头,清华大学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建设,于2024年12月开工建设,并于2024年12月首次并网。 目前,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首台机组(套)设备2200余台套,创新设备600余台(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台4%。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项目外景。 **中国华能,孙文展摄。

据悉,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集聚了设计开发、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生产经营等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台机组先后攻克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 核电厂的商业化运行和运行,对促进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我国核电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依托该项目,我国系统掌握了高温气冷堆的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等技术,中国华能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了高温气冷堆调试运行六大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温气冷堆建设和运维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气冷堆,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了以专利、技术标准和软件著作权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关注 *** 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投稿平台:wwwcnkjxx.COM投稿**:010-68003059 报道及内容合作请联系微信:15811564659杂志收录:《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评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图书馆协会(《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解读)》”。

相似文章

    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记者 卢成宽.中国天研 发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清华大学团队研发出忆阻器存储计算一体化芯片,全球第一座核电站正式投运.年注定是中国科技史上异常光辉的一年。一年来,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所有的过去都是序幕。展望未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将艰苦奋...

    2024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4年十大国际考古新闻揭晓

    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月日,广播电视台发布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和年十大国际考古新闻。南海西北坡号沉船瓷器 根据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 文博中国 致首届 良渚论坛 的贺信,河南郑州上都新考古发现刷新商代文明史,广东燕山寨遗址揭示岭南地区文明进程,中国在南海深海取得世界级考古发现,吉林和龙大东遗址在东北亚发现了...

    2023 年科技新闻盘点,你错过了哪些?

    年是充满创新和突破的一年。这一年,科技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一个关心技术的人,你知道这些科技新闻吗?快来和我一起复习吧!太空探索是美妙的 这是今年最受期待的技术话题之一,也是人类的梦想之一。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各国纷纷向月球 木星等天体发射了各种太空探测器,包...

    2024年公募基金十大新闻

    公开发售率改革已经实施 今年月,证监会印发 公募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 将监管引导和行业主动性相结合,引导公募行业稳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管理人等行业机构合理降低首创行业费率。根据相关计划,新登记主动股 的管理费费率及托管费率分别不得超过。 方案发布后,业界反应迅速,易方达基金 华夏 广发 ...

    2023 年 10 大流行语发布

    咬字嚼字 编辑部日公布 年十大流行词 新定性生产力 .双向运行 .人工智能模型 .穆拉超 .特种部队旅游 .显眼的袋子 .故障 .多巴胺 .情感价值 .质疑,理解,成为 一 新的质量生产力年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 积极培育新能源 新材料 先进制造 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