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发起一项关于“COVID感染”的民意调查,以计算我的读者群中COVID感染的百分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看看最新的投票结果,但我们也将讨论一位专家对免疫债务的推动和“主张长时间不戴口罩”。
截至12月25日的投票结果如下:
本周,7天新感染率为218%,与上周基本持平,但与两周前相比仍有较大跌幅。
因此,在前两周经历了一波增长之后,数据在过去两周有所回落,这是个好消息。
另外,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疾控中心的数据。
2024年12月11日 2024年12月17日,北京共报告18种法定传染病病例52125例。
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前5种疾病是:流行病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北京市疾控数据来看,上周北京市传染病病例数也明显下降,与我的读者数据一致。
但目前,北京市传染病病例数仍处于高位,是否会继续下降还有待观察。
在疫情仍处于高峰期之际,关于是否戴口罩的争吵不休。
对此我也挺无奈的,一点点戴口罩,现在成了无休止的争吵。
这一次,口罩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因为一位知名专家最近说了这样一段话。
专家表示:“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常规原因,即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过后,鼻粘膜免疫功能降低,因此病毒容易进入呼吸道。 第二个原因是,长时间戴口罩也会使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削弱抵抗疾病的能力。 ”
除非有大流行时期,或者当你去人们聚集的地方时,否则不特别建议长期佩戴口罩。 ”
这是因为专家还在推动备受争议的免疫债主张,这在国内外都极具争议,还表示“并不是特别提倡长期戴口罩”。
于是,“xxx表示不提倡长期戴口罩”成为热搜词条,很多**标题直接用“不提倡长期戴口罩”和“长期戴口罩可能会削弱抗病能力”作为标题。
我个人觉得这种**氛围真的不好,普通人很容易只看这样的头条,加剧了人们对戴口罩的抵触情绪,甚至在传染病高峰期不愿意戴口罩,只会让人更容易生病,加剧传染病高峰期。
但事实上,即使是专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有一个前提的,他说,“除非有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去人们聚集的地方,否则长时间戴口罩并不是特别可取。 ”
这不是病毒大流行的时候吗?
*标题直接写着“不要提倡长期戴口罩”,完全不负责任的断章取义行为,完全无视前提条件。
实际上,这不是第一次。
2024年3月31日,专家建议进入4月后,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不要戴口罩,医院等特殊环境除外。 ”
这是断章取义的“4月以后不能戴口罩”,忽略了“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
因此,形成了“不戴口罩”的氛围,给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于是,吴尊友先生在4月2日发布了自己的最后一条微博,呼吁“合理佩戴口罩,保护健康”。
这一次也是。
其实我很疑惑,专家的话,明明是换了个字,就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例如,专家可以说,“去人们聚集的地方,在病毒发生时,建议合理地戴口罩。 ”
其实,这么说和他现在说的是一样的,但这么说根本不会给**断章取义的空间。
毕竟,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这样断章取义了,而且在三月底,他已经被这样断章取义了一次,被很多人当成不戴口罩的理由。
现在有多少人能达到他“长时间不戴口罩”的定义?
更多的人根本不戴口罩。
所以现在需要强调的是,在传染病高峰期,去人聚集的地方,戴口罩。
与其强调,“除非有病毒大流行的时间,或者去人们聚集的地方,否则不特别提倡长期戴口罩。 ”
这两个词,虽然核心含义相同,但给人的印象却完全不同。
在传染病高峰期,说出这种误导性的话,只会让更多的人在传染病高峰期抗拒戴口罩,让更多的人在传染病高峰期生病,只会让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更加困难。
至于“长时间戴口罩也会使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削弱抵抗疾病的能力”的免疫债务说法,他说得很准确。 我还是要强调,这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说法,并不是说这位专家这么说,而是权威的棺材结论。
毕竟,专家只是呼吸内科专家,而不是免疫学专家。
2022 年 12 月 9 日,专家说:“我只是被问到我什么时候会回到 2019 年之前的状态我的观点是明年上半年,3月之后,我不能保证,但从趋势来看应该在这个时候。 ”
请问,它是否回到了 2019 年之前的样子?
2024年12月9日,专家表示:“国内外大量各种所谓'后遗症'的感受都是相对主观的,比如全身疲劳、精力不足、郁闷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现在又出现了”脑雾“新名词,记忆力下降。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嗅觉和味觉的丧失等,但这些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和消失。 所以这不叫后遗症。 ”
“相当多的后遗症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后遗症,这是由于感染后精神和心理压力的过度影响,”专家说。
其实在去年之前,我也非常尊重这位专家。
但直到去年年底,他才说“一些所谓的后遗症,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这让我颇为失望。
因为他的说法,让**直接用“长新冠是一种主观感受”的标题,导致很多人干脆把病人的心理问题归咎于不幸长新冠的人。
我的读者来找我抱怨,他感染新冠后,长期极度疲劳和疲惫,再也无法工作,但家人不理解,说这只是他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他懒惰。
尽管许多长期COVID都与情绪有关。
例如,国外有研究表明,长期 COVID 会导致抑郁症在 1-3 个月内激增,但通常会在 3 个月内恢复。
然而,很多人的长新冠,如“过敏”、心悸、心率异常、极度疲劳、脑雾等因素,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心理因素。
而即使是长期COVID导致的抑郁症激增,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主观心理因素。
这就像把抑郁症看作是一种精神疾病是完全错误的,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是体内荷尔蒙失调的结果。
抑郁症患者主观上不想抑郁,所以他们不能抑郁。
外界的误会很容易加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并加重抑郁症。
长新冠其实也是一回事,长新冠是一种客观的疾病,不仅仅是由于心理因素,人们对长新冠的误解对长新冠患者是不公平的,也会加剧长新冠患者的痛苦。
因此,由于专家可以说“长期COVID是由于感染后精神和心理压力过大”。
所以对于他那句“长时间戴口罩,也会使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削弱抵抗疾病的能力”的说法,咱们就看一看,不要信。
这并不是说这位专家所说的就是它是什么。
毕竟,免疫债务这个词在国内外都是很有争议的,国外有很多权威的、真正的免疫学家在驳斥免疫债务,驳斥戴口罩会使免疫力下降的说法。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的那样,早在去年11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豁免债务'是一个被误导和危险的概念“,这意味着”豁免债务“是一个被误导和危险的概念。
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免疫学教授黛博拉·邓恩-沃尔特斯(Deborah Dunn-Walters)表示,没有证据表明避免早期感染的人会变得更糟。 “免疫债务作为一个个体概念在免疫学中没有得到认可,免疫系统也不是必须一直使用以保持其形状的肌肉,甚至相反,”他说。
因此,包括率先提出豁免债务理论的法国团队在内,他们必须找到一个补充,即豁免债务对个人无效,但应该用于整体。
不过,我之前也反驳过,欧美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传染病大流行高峰期,免疫债整体上是伪造的。
而专家居然把免疫债用在了个人身上,直接说“长时间戴口罩也会使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削弱抵抗疾病的能力。
这有点离谱。
什么是“长期佩戴口罩”?这是否意味着一天24小时都戴口罩?戴口罩会让人们处于无菌环境中吗?你怎么能让“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有没有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这是“夸大其词”吗?
我也一直建议大家在传染病高峰期外出时戴口罩,但也可以选择在传染病低谷期不戴口罩。
我不认为正常人出门就戴口罩,传染病高峰期就戴口罩,在人多的地方也戴口罩,对免疫系统会有什么危害。
直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但要说这位专家错了,其实他也说过是“长期戴口罩”,只是他没有告诉你什么叫“长期戴口罩”,也许他说的长期戴口罩是指24小时戴口罩,那么谁会这样做呢, 那么,这位专家所说的这种极端情况是什么意思呢?
也有像他在4月份说过不能戴口罩的事情,加上了“如果条件允许”的前提,但他也没有说任何“条件”。
而这一次,他说“不是特别提倡长期戴口罩”,你想说他有问题,但他也说前提是“除非有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去人聚集的地方”。
只不过,他每次说前提,重点总是在“不戴口罩”上。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
在传染病高峰期,人们戴口罩,少生病不是很好吗?
新加坡近日又迎来一波疫情高峰,连续两周疫情数据处于今年最高水平,也超过了去年的高点。
因此,新加坡卫生部强烈建议公众在拥挤的地方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中。
在与新加坡隔壁的马来西亚,“隔离”甚至已经重启,但最近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被国际上一些人误解为“游客入境需要隔离”。
以至于马来西亚旅游局不得不发文澄清“防疫措施被误解了”。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马来西亚澄清后的实际情况。
23日,马来西亚旅游局发文称,连日来,网上关于“马来西亚恢复新冠检疫”的报道受到广泛关注,但实际上,“重启”的表述并不准确。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马来西亚长期以来一直对被诊断出患有冠状病毒的人进行居家隔离,因此说“重新强调”更合适。
你看,马来西亚辟谣反而说这不是“重启”,马来西亚一直要求确诊新冠的人在家隔离。
此外,马来西亚建议“有症状者自我隔离5天”,避免前往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高危人群接触,自确诊之日起10天内。
所以,其实这并不是强制行为,而是一个建议,更多的是要看清民众的意识,与其说入境旅客应该接受强制检疫,马来西亚就是要驳斥这个谣言。
然而,客观事实是,马来西亚最近爆发了疫情,12月10日至16日,马来西亚报告了超过2万例新冠确诊病例,其中大部分症状较轻。
马来西亚卫生部确实表示,确诊病例需要从出现症状的第一天开始自我隔离5天,5天后,还需要继续采取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马来西亚交通部也鼓励人们在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时戴口罩。
至少这些国家呼吁人们在前往拥挤的地方时戴口罩,并在传染病高峰期使用公共交通系统。
而我们,对于一个非常基本的传染病高峰期,这样一个基本的公共卫生措施,戴口罩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不知道今年的公共卫生措施倒退了多少,而这些专家是“不可或缺的”。
还是希望专家们能真正把保护人民健康放在心上。
本文作者:Star Talk Da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