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现代物流报 记者何文忠 朱瑞英
随着我国城市、制造业和商业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和连接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纽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物流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区域物流促进振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热点,而随着物流园区的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规划也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 近日,多位行业专家接受《现代物流报》专访,就物流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发表看法。
物流园区的布局应基于产业链和首链的整体思路进行规划
河北科技大学MEM中心主任、现代物流连锁管理研究所所长、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佳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物流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其外部表现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对国民经济体系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有明显提高,但内涵的质量和结构仍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先进国家水平相差甚远。基于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园区的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经历了初始自发性、基础专业化、区域规划化、综合规划四个阶段,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和技术现代化。 物流园区的发展布局应基于产业链和首链的整体思路进行规划。 现阶段,物流园区选址的系统思维和产业链契合度低,园区内部分规划设计企业物流基础薄弱,园区规划设计缺乏专业化、一体化,使得很多物流园区缺乏专业化之间的衔接, 系统化、产业化,地域分配缺乏合理性。很多园区战略目标和管理目标不明确,对园区总体发展目标和物流项目分目标认识模糊需求分析不专业,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划分和估价策划专业深度不够,行业不具有前瞻性;专业针对性不足,设计方案笼统。 物流园区前期形成的野蛮生长惯性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现阶段,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逐步明确,政策逐步制度化,环境条件越来越具有约束力,物流园区逐步进入社会化发展,物流社会化思维的落地需要国家队的引领和支撑。 2024年,我国第一个五年物流规划——《现代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再次明确物流业的主导地位、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地位,物流园区发展要主动,积极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准确定位园区发展, 并为行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物流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逐渐从单一的物流问题解决转向系统的物流目标实现,物流在相关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企业在逐步重视物流的同时,物流也要主动以“物流+”的理念深入行业,依托物流的引领发展,将渠道经济转化为产业经济,引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一个成熟完整的物流园区,应该具备成熟的管理水平和成熟的技术能力。 在管理方面,要做到科学规划、规模设计、人才配置,配合国家政策和业务设计在技术方面,要实现技术与管理目标的匹配,对技术进行合理安排。
现阶段,公众、专业人士和相关部门对物流园区的认知也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国家大力支持物流行业的宣传,促进广大群体对物流理念的认知和理解,推动物流系统化建设, 推进物流标准化,促进商贸一体化、产品与产品一体化。真正实现以物促商、以贸强货。
下一步,国家将大力推行ESG评价体系,这将提高园区的生存和建设水平,物流园区需要基于该评价体系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新的调整。
物流园区发展应注重工商结合
北京中武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继增认为,物流和园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物流是经济的晴雨表,对拉动经济物流至关重要。 现阶段,物流的运作模式是“渠道+枢纽+网络”,物流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引导作用体现在渠道的首创建设上,国家布局的新兴产业要布局在物流渠道上。
物流园区是物流资源和物流要素集聚的场景。 物流资源包括产业资源、一流资源、企业资源。 物流要素的集聚不仅是企业的集聚,更是服务和政策的集聚,包括工商、税务、海关等。
早期物流园区只是货物集聚,没有产业集聚和企业集聚,发展物流园的初衷也是解决停车场和货物堆放问题。 典型的代表是传化公路口岸,主要解决信息发布和车辆停放两大问题。 当时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应用了小型信息中心(类似于集市的信息大厅),车在找货,货在找车。 物流园区的发展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所取代。
物流园区是开展各种物流活动的场所,在这里聚集货物、车辆和企业,承担转运功能,为生产和商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和孵化服务,围绕入驻企业的需求进行培训,为入驻企业办理一些工商税务手续,并在过程中提供一些特快专递和记账服务。业务运营。物流园区发展要逐步走向网络化、绿色化、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
标准化是推动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物流专家、第一连锁物流专家徐文静在谈到现阶段物流园区的发展时表示,现阶段,有很多物流园区处于空置状态,缺乏专业的园区运营管理团队。 他表示,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二是要有可行的运营管理标准体系,三是实现信息化或数字化。
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在进入该领域拓展市场时,需要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提供服务,物流园区运营公司的大部分销售人员只懂得销售仓库,无法为客户提供所需的综合服务。将标准化思维植入链条各环节,提高物流运营效率,缩短物流园区投资回报周期。通用协作的前提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前提是标准化。
在现代物流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快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建设,构建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加快物流枢纽网络化建设,促进全国物流枢纽协同建设和高效联动。 国内规划的物流园区建设依靠物流网络,但部分物流园区的布局与运输物流网络并不一定相关,很多园区作为“孤岛”孤岛孤军奋战。 同样,园区与周边产业的联系很低,很难为当地产业做出重要贡献,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我们在园区工作的方向。
在谈到物流园区的智能化发展时,徐文静介绍:“园区的智能化和仓储的智能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为园区打造数字化平台,不仅要从仓储的数字化入手,更重要的是构建物流园区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再结合仓储等智能设备数据,长期朝这个方向发展。 园区在投入资金进行数字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实现首链金融。 同样,校园数字化发展之路也要以标准化为前提。 ”
他表示,中国物流园区还需要广大物流从业者的不懈努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物流园区的成长和发展。
物流园区应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和网络化建设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褚学建表示,物流园区早期发展是以传远公路港为代表的具有货车运输能力的仓储运营园区,以及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仓库集聚区,以及以周边工厂和市场为主的仓储型园区。 现阶段,物流园区呈现产业链生态发展趋势,产业集聚趋势,产业性质更加明显,产业基础更加丰富。
物流园区的智能化发展阶段相对较快,许多储运企业从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入手,逐步推导出分层平台体系,建立云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区块链等平台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 在国内,自动分拣、包装等物流设备的应用非常普及,软件建设需要引起业界的更多关注。 单据和电子仓单的出现,为数字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和园区都非常重视中间平台的建设,物流模式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国内物流园区数智化发展不平衡。 以中国物流集团为代表的央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生产了多种面向数字化、产业化的系统,为行业带来了良好的模式。 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化工企业通过重构一流链式物流服务、将数字化转型与生产等环节对接,打通一流链条各环节,提升运输效率,建立了平台化安全管控机制。 在“小平快”物流发展的影响下,单纯手工调度货物的流向将越来越困难。
国内物流园区分布重复性强,交通枢纽网络利用率低,示范物流园区首先要实现网络建设的统一,包括枢纽网的建立和天网等数据网的建设,以示范园区的互联互通打破物流通道堵塞,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物流园区要搞好融合协同发展,以发展质量提效益,注重多种运输方式的结合。
未来,物流园区应加强与交通枢纽网络的紧密结合,集中力量向产业网络化方向发展,注重第一链的金融作用。 同时,物流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也应得到更多关注。
相关链接: 国家物流园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6).
为全面掌握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判断未来趋势,推动物流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在5项调研的基础上,于2024年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研自 2006 年以来。调查结果摘录如下:
1)全国物流园区总数达到2553个,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经核实,符合本次调查基本条件的各类物流园区共有2553个,较2024年第五次调查的1638个增加55个9%。近四年来,中国物流园区总数平均每年增加11个7%,增速总体保持较快态势。
2)运营园区数量超过1900个,东部地区80%以上的园区已投入运营。
本次调研纳入的2553个园区中,运营园区1906个(园区已开展物流业务),占74个6%;在建395个(园区已开工但尚未开放运营),占15个5%;252个处于规划状态(园区已开展可行性研究但尚未开工建设),占9个9%。
从区域分布来看,四大经济区域经营园区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东部地区经营园区占比从2024年调查的75个增加2024年为7%至841%,同比增长8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经营园区占比为68个0% 和 778%,均上涨6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经营园区占比提升3家6个百分点至690%。
3)江苏、山东、广东物流园区总数最多,中部地区园区数量增长较快。
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东部地区物流需求较为旺盛,物流园区总数和运营园区数量排名前三的是江苏、山东和广东,均位于东部。 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物流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园区总数位居第一。
四、七、七。 东北地区物流园区建设相对稳定,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4)揭示了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规模效应,平均运营园区数量高于非承载城市。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规划》(发改经贸2018181886号)根据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连通性、人口分布等因素,选取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调查显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物流集聚作用、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在全国已运营的1906个物流园区中,有1145个分布在承载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平均每个城市运营9个园区1个;有761个城市位于非国家物流枢纽,平均有3个3个
五) 67公园3%的周边5公里范围内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4公园2%的面积有专用铁路线。
调查结果显示,在建运营的物流园区中,67%的周边5公里范围内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3%。其中,48公园的 2% 毗邻 1 条高速公路、15公园的 3% 毗邻 2 条高速公路,3公园的8%靠近3条或更多高速公路。
在规划政策的指引下,交通物流设施一体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在建运营的物流园区中,有24个2%的园区引进铁路专用线,45条园区5公里范围内有铁路物流基地(货场)、港口码头或机场等货运枢纽。 其中,34园区内或园区周边建有铁路货运基地(货场),13公园内或周围有港口码头,占7%。9%的校园靠近机场。
6)物流园区功能类型多以综合服务型为主,商业服务型园区占比快速提升。
《物流园区分类规划基本要求》(GB T21334-2017) 园区根据物流资源和市场需求特点,按服务对象和功能,将园区分为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务服务、港口服务和综合服务五大类。 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服务型园区占比从2024年调查的60个有所增加6% 至 551%。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刚性需求带动了电商、冷链、医药、农产品等商业服务型物流园区的发展,商业服务型园区占比从2024年调查的17家提升至17家1% 至 238%,同比增长67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