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投资人向我吐槽,称近两年,一级市场的从业者,光是在新能源赛道的“电池”细分上,投资了上万家初创企业,但真正有技术、有产能、有订单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我跟着他的吐槽,搜索了一波数据,也倒吸了一口凉气:2024年,新能源产业规模呈指数级扩张,新能源上游产品将很快进入同期过剩状态,比如2024年11月,光伏组件只有开年的一半;电池级碳酸锂**已从年初的50万吨增加到不足13万吨。 与此相呼应的是,项目盈利能力的下滑凸显了此前在一级市场走红的尴尬,进而促成了中创投又一个知名的头条新闻:新能源投资人,他们正在拉着一群人忏悔。
但有一个新能源项目没有按照剧本,逆势在1年内完成了4轮融资,难免让我一头雾水。 让我带你了解新闻的基本面:
近日,布美新能源宣布完成A3、A4轮融资,普洛斯资本、新联集成领投,奥牛资本跟投,老股东华美投资集团、蔚来资本、中鼎资本持续超额投资。 此后,布比新能源聚集了光伏产业链、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全球房地产管理平台等领域的多家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股东。
此举也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产业资本投资额的新纪录——自2024年5月以来,他们通过四轮融资共获得约15亿元的投资支持。
为什么他们能够逆势而上?难道我们认为的逆势趋势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吗?投资方与布比新能源的合作是基于什么样的共识?Bubi Energy如何理解行业内讨论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与普诺碧®新能源的朋友们进行对话。
从内卷到共赢
今年以来,频频传出规模扩张的好消息,听起来更像是加剧内卷的信号,虽然残酷,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人受益。 因为所谓产业链上游的困境,对于下游还有另一层含义。
具体到今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变化:
一是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行业今年增速超出预期,二是上游环节产能爆发,使得今年二季度以来整体**大幅下滑。
上述产业拐点的变化,在更大程度上给新能源部分领域带来了红利,可以理解为产业周期和投资周期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规模效应带来的内卷化,对应的是产业链中“单位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各有各的观点,但最终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残酷的去泡沫周期”是新能源板块市场化的标志,产业低谷只是短期供需失衡造成的,却是新能源产业从无序走向规范发展的前奏。
无论是光伏、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全球最完整、最高效、迭代最快的产业链都在中国。 作为一家集尖端产品、先进技术、高效运营于一体的终端企业,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系统,都可以充分利用上游的规模和效率以及技术迭代的红利,以更低的成本发展更好的新能源基础设施。 布比新能源CEO金锐给出了更为积极的解读。
作为去年刚刚诞生的高新技术企业,布比新能源目前正聚焦三大方向:分布式光储充资产的开发与投资是一条回报率较高的投资赛道,也是切入能源管理综合服务的重要抓手光储充资产运维服务、设备节能改造也是核心可扩展业务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虚拟电厂及配销服务、碳数据、碳资产管理等。
从2024年开始,新能源项目落地的动力将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经济驱动,这一发展格局在布比新能源团队的自信下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环”。
直接导致,今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电站和新能源资产的发展进入了高速红利期——贵阳吉利汽车21MW屋顶分布式和沙钢锰业54MW屋顶分布式,惠州博罗新丰药业2期5MW屋顶分布式,优然乳业57MW屋顶分布式,沈阳双汇食品46MW屋顶分布式及宜昌当阳华加固378MWh用户侧储能等多个大型兆瓦级项目相继开工。
优质的“屋顶资源”本质上与“用能企业”紧密绑定,哪些超长效产业被削减规模扩张,成为这场战役的决胜点。
用能好企业有哪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民营经济发达的区域省份、行业立足点稳固的龙头企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细分帮助 Bubi 迅速编织了一张高质量的运营地图。
如今,布比新能源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分布式新能源建设的投入,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区域,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在包括新能源汽车、汽车链在内的工业制造行业已批量实施优质项目, 高端制造、矿产、食品、食品农业等,形成支柱产业和优质客户的聚集效应,有效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从制造到应用。
“共赢”不仅体现在产业链生态上,更体现在布比新能源背后多元化的产业股东身上。 布比新能源正沿着资本化路径快速发展,仅按增速计算,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分布式能源资产开发商和运营商。 分布式能源竞争最关键的是规模和速度,布比新能源平台崛起的速度离不开股东产业实力的支持,投资人汇聚了多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关联资本,在能源赛道上既有行业经验又有产业资源优势, 以及国际投资管理和运营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无疑将为分布式综合能源新基建注入新动能。
布比的扩张看似逆势而上,实则是行业发展节点精准卡位与多维组织能力的必然交织。
鲍比-鲁能铁三角
行业市场化的序幕一拉开,当前新能源产业链缺少的不是全力以赴的勇气,而是生存的能力。 能力指向食物、弹药、战斗效率和策略。
首先,风是有利的。
毋庸置疑的宏观背景是,我国双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双碳目标”已经确立,能源结构调整成为主流方向。 2024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油气消费近20年来首次出现双降,证明了双碳目标对能源转型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现代能源系统“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4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何分一杯羹,取决于企业对周期的理解及其在行业中的定位。
布比新能源在产业周期中的地位是下游,进入市场时,并不是因为补贴和政策引导,看似活泼却缺乏竞争力。 布比新能源从纯市场化的角度入局,解决下游企业的建设和运营难题。
能源是一个迭代趋势明显的行业,新能源资产也将是新基建时代最有可能承接房地产等传统投资方向的资本输出,“布比新能源联席总裁闫驰晨表示。 布比新能源正从支持单个企业组建分布式能源网络开始。 如何快速、规模化地进行分布式资源扩容是竞争的关键,而快速扩容需要对项目节点的准确判断和同步匹配资金的能力。
布比新能源总经理庞波透露:“在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政策背景下,布比新能源作为我国分布式能源资产的重要持有者之一,将遵循'投资-运营-收益'的逻辑,未来将更加关注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 充分发挥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综合能源等各类业务的协同作用,探索虚拟电厂布局。负荷聚合商参与电力交易,从新能源投资者向新能源运营商转型”。
此外,如果你想在这个时间点卡在一个好的位置上,你还需要运动。 正如布比新能源上一轮投资人中鼎资本合伙人尹俊平所说:“工商分布式光伏创业是资源、机制、团队的复合竞争。 “Bubi Energy成立一年内就迅速积累了1GW的开发量,这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这是一场规模和速度的战斗,因此关键是要拿谁的钱以及拿什么性质的钱。 这就说说A3轮和A4轮融资中两家行业领先的投资机构——普洛斯资本和新联集成。
普洛斯资本是全球排名前四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250亿美元,拥有丰富的屋顶资源和多品类的资产管理能力,底层资产涵盖物流仓储、产业园区、数据中心、新能源等各类。
今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晶圆制造企业之一。 SINIC从芯片代工起步,横跨模拟芯片、新能源、智能社会需求等领域。 公开报道显示,中联科技2024年推出的新项目新增产能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风光储能、智能电网、智能终端等应用领域。
在新联集成联合创始人袁峰看来,分布式绿色能源已成为“碳中和”背景下的大势所趋。 随着光伏组件和储能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区域吸纳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对分布式能源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工商业分布式绿色能源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以国内一流功率半导体企业为后盾的产业之都,翟影有信心与布比新能源携手,把握中国乃至全球绿色能源的历史机遇。
风向正,似乎不缺粮草。 不过,从细观来看,宝比新能源属于资产行业,资产的天然属性较重,对GW层面的冲击是只有砸百亿资金才能开始的规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今年9月,罗比新能源与普洛斯资本联合推出分布式绿色能源投资平台——鲁能资本在广州正式成立。 未来,鲁能资本和布比新能源将通过“AMC+运营管理”的结合,对新能源新资产主张进行有效利用资产管理、资产开发、运维。 更重要的是,通过借鉴普洛斯成熟的资产管理经验,资产开发、资产运营、REITs等资产管理方法也应用于分布式新能源等相对较新的资产类别。
为了打赢这场复合战争,除了常规的股权融资路径外,还无法支撑新能源固定资产的巨额投资。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布比-鲁能”铁三角:布比新能源发挥自己的资产运营能力,而且越来越轻行业股东不断开放资源“堆资源”,走得越来越快;鲁能资本以多渠道资产管理的形式包装优质资产,打通资产变现通道,使全系统开发管理的资产规模实现正增长闭环。
也就是说,在完成A3、A4轮融资后,布比新能源的“铁三角”模式越来越清晰:以新联集成和普洛斯资本为代表的股东背景提供了更多的产业资源和产业触角,布比新能源快速开发和运营底层资产,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资产的运维能力, 而鲁能资本则推动资产滚动发展和资产有效退出。
三者强强结合,轻重资产分离,即使“夜冲”也不难。
快速进军和信息化
粮草足足,弹药夯实,东风来临,剩下的就看队伍的根基了。
其实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我都有意识地希望宝比新能源能够谈谈自己的“负担感”——宝比新能源的起源在于“产业转型难”的宏大命题,一群地产人如何才能做好新能源跨界?
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这样形容此次合并的价值,“房地产行业规模庞大,产业链长,产品和技术不断迭代,行业内涵不断丰富。
了解到,虽然背景是房地产,但布比新能源的团队配置保证了足够的专业性:团队中40%-50%的员工具有10年以上的新能源行业经验,奠定了专业基础,团队对整个产业链的趋势和质量有很好的预测, 这使团队能够提前预留资源。另有20%-30%的员工来自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约20%的员工来自物流链、互联网等全迭代行业。 剩下的5%是年轻人,为团队带来了更年轻的视角。
多元化、年轻的团队,使得布比新能源的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优于单一的实业投资团队和金融投资团队。
这支队伍的建设,使布比新能源在成立一年内取得了上述骄人成绩。 但是在接下来的大规模复制过程中,光有一个好的团队是不够的,效率是非常致命的。
作为一家快速成长、迭代的公司,布比新能源组建了行业领先的信息化团队,并已应用于项目开发阶段,让投资开发人员更高效地开发资产项目,沉淀产业数据库。
信息化将在这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布比新能源董事长李文轩表示,中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和电网基础设施最发达的国家。 近年来,新能源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带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过去一年,布比新能源在国内积累了优质的分布式资产资源,达到GW级,下一步计划是应用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智能调度等手段,拓展更多业务品种,包括虚拟电厂,打造能量聚合平台。 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可以帮助电力**避免高峰和低谷的影响,帮助更多企业满足用电需求。 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布比能源将继续致力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碳减排。
有了信息化设备,规模复制的速度似乎可以控得多,但这毕竟是一条竞争激烈的赛道。
我很快想到了游戏圈中的一句金句:在极度内卷的赛道上,获胜的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肝脏,另一种是氪。
氪星,波比-鲁能三角正在发力;肝脏,更多的是一种紧迫感。
李文轩习是用“创业”这个词来指代他的团队。 他认为,新能源只是能源行业的一个新的产业机遇,他们更像是一支在传统产业红海中奋力拼搏的创业团队。
他认为,宝比新能源的团队确实有这样的基因,聚集了同样有双向奔赴的紧迫感的人,这里的投资人比初创企业更专业,但他要求这样的“老手”要有新手的价值观和信念。
这种基因清楚地体现在他们的人才选拔逻辑中。 在布比新能源的人才选拔中,面试官通常会被问到他们过去的简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习因为我们正在寻找有成就的动力和经验的人,而这样的人比其他人对获得经验更感兴趣。
他倾向于问大平台同事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对加入创业公司时会遇到的潜在问题有什么理解?他希望候选人对早期创业公司的困境有一个清晰的画面,这样他心里就知道候选人已经准备好加入“草队”,他们已经准备好一起战斗。
不到一年时间,布比新能源就抱着这样的信念迅速完成了团队建设,并依靠这样一群人快速完成了业务体系的建设。 布比新能源过去一年的状态,就像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边跑边换零件。 用管理层的话说,管理层每个月都带头迭代。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布比新能源就像一根竹子,逆流而上,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危险,但带着希望的生命力,它始终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