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碳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双碳”战略的逐步推进,碳金融工具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延伸。 近日,国家相关部门再次强调深化碳金融的重要性,行业主体也在加速探索碳金融。
12月7日,北京格林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未来格林交易所将在碳量化、碳定价、碳金融三个方面发力。 王乃祥表示,北京绿色交易所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北京格林交易所起草的多项标准和指南已经出台实施。 二是在搭建“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绿交所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研发了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目前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正在全市37家市级企业落地。 三是北京绿色交易所探索与减排挂钩的绿色金融工具,探索碳减排质押、回购和绿色资产支持工具,与北京银行等机构合作,基于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创新碳电子贷款、碳优惠融资等产品。
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文件支持碳金融发展,为碳金融发展夯实基础,拓宽碳金融融资渠道,建设碳金融区域试点,优化环境......碳金融发展11月1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青岛市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4年)》,提出碳金融相关20项重点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力争年底青岛绿色金融规模大幅提升,转型金融发展取得积极突破。2024年到2024年底,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5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碳金融”,助力企业盘活“碳资产”,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努力。 近日,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落地全国碳市场首单交叉合规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为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新疆奇亚铝电池提供融资业务,以企业持有的国家碳排放权质押担保,在保障企业按时缴纳配额、完成碳排放权的同时,为企业盘活碳资产提供融资便利。碳市场的表现。11月26日,2023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市论坛——碳交易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城举行。 会上,国内首个碳资产型项目正式签约,此次签约的碳资产型项目是深圳担保集团推出的碳资产型产品。 项目以碳排放权预期未来收益为支撑,通过发行市场流通**,盘活变现闲置碳资产,助力企业节能减碳。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签约,代表着全国首个中小企业碳排放权资产型ABS项目成功上线,实现了碳资产型ABS业务从“0”到“1”的突破。 目前碳金融市场发展如何?在近日的一次采访中,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我们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全国碳配额市场建设,研究碳金融产品的开发对接,探索碳**等碳金融服务, 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形成了一些地方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注意的是,碳金融也存在可能引发碳价剧烈波动的风险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对法律制度、注册制度、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市场诚信环境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发展碳金融的前提是碳排放配额现货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据记者了解,自2024年开市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每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截至12月1日,累计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超过4亿吨。 多位专家学者告诉记者,要提高全国碳市场化水平,就必须尽快让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从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做市、发现等多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