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房主”来说,2024年,抵押贷款还款压力将减轻。
数据显示,住房贷款存量降息工作已惠及5000多万户家庭,15亿人,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元至1700亿元,户均每年减少3200元。
房地产市场政策优化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房贷利率的下降。 2024年以来,集中出台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等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中旬,全国至少有273个省市出台了622项宽松政策。
今年前11个月,中国商品房销售达到10套53万亿元,维持着超10万亿元的超大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大工程”后,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的供给或将持续增加。
与往年数据相比,中国楼市下滑明显,市场情绪低迷也是不争的现实。 然而,在房价飞涨、房企周转率高、债务膨胀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怀旧呢?
近两年,一批房企逐步清场,一些能够保持稳定流动性的房企正在等待新的机会,市场竞争格局悄然改变。
政策力量。 2024年,房地产政策将从供给侧和需求端继续调整。
在供给侧,与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公司相关的政策层出不穷。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有效防范化解优质龙头房企风险,实施完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的方案。 2月,证监会放宽境外募集限制,启动房地产定向增发试点工作。
下半年,政策力度逐步加强。 7月,中国人民银行延长了“金融16条”的适用期限。 8月,证监会明确,上市房地产企业再融资不受破损、净破损、亏损限制。 10月,召开首届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11月,三部门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公开报道会上提出“三个不少于”建议。
11月底至12月初,工农部、中国建设交通等多家银行先后召开房企座谈会,倾听房企融资需求。 1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等8个部门印发的《支持民营经济25条》提出,要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合理满足民营房企融资需求。 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成为今年下半年政策的重点,市场也看到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完成了债券发行。
保险房企债务重组进度加快。 富力、融创、奥园等房企已基本完成境内外债券的重组或展期。 此外,龙光、花样年、时代、碧桂园等房企已基本完成境内债券展期,华夏财富、当代、绿地等房企已基本完成境外债券展期或重组。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实现自身造血仍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需求端,首付、降息、抵押认兑、递延置换退税等政策相继落地,房地产市场走出限购、限贷、限销、限经营、限价的“五限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2月18日,全国至少有273个省市出台了622条宽松政策,频次已超过去年。 从力度和能级来看,2024年政策放松的主力是三四线城市,2024年核心一二线城市接过接力棒,一线政策边际松动,大部分二线城市取消限购限销。
年底,北京和上海出台了降低首付、降低利率、调整普通住房标准等政策。 截至目前,四大一线城市优化了楼市调控政策。 中审委研究中心认为,未来一线城市的政策可能会进行细微调整,如部分放宽购房限制、缩短郊区非户籍社保期、放宽户籍居民户数限制、放宽止赎和离婚购买限制等。 以及降低结算门槛。
该机构还表示,在二线城市中,杭州、成都、长沙、习、苏州、天津等城市管控政策仍保留,没有像南京、青岛、济南那样“底”。
破。 2024年前11个月,我国商品房销量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053万亿元,105亿平方米。 按照12月份1万亿元的预估,商品房销售规模仍保持在11-12万亿元。
从跌宕起伏的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新增商品住宅销售同比为03%,同比**02%,同比下降1%6%;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同比均出现下滑,降幅为。9%。
放眼全球,全球房地产科技集团居外IQI(居外IQI)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扣除通胀后,在已公布第三季度住房统计数据的市场中,市场房价**和市场房价**仅有17个。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房价增长乏力;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主要市场的实际房价仍在继续**。 在亚洲,日本是急剧的**,韩国是急剧的**。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公开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仍能保持10万亿元的规模。 万科董事局主席余亮表示:“房地产市场仍是10万亿市场。 按照自然置换速度计算,一二线城市每年需要淘汰约3亿平方米。 ”
东吴**认为,从综合调整幅度和调整时间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出现过度调整迹象。 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发展,预计2024年中国商品房销售和新建面积的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12月召开的第一次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平应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完善相关基础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国泰君安认为,2024年,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坚定走修复之路,有望迎来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相关基础制度的出台,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 基于目前稳健的基本货币政策、宽松信贷政策的政策组合和市场表现,2024年商品房市场或将继续下行,减少的实物量和信贷将由保障性住房增量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来填补。 从城中村转型进程来看,政策端密集启动,第一层积极响应,市场高度关注。
IB**还认为,从中期周期来看,新发展模式下普通商品房的供应量可能会下降,但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中村改造住房的供应量将逐步增加。 预计未来保障性住房(包括可销售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城中村改造住房)在整体住房中的供应量可能达到376%,房地产销售中心可能持平于 2023 年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国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已达4176平方米,平均每户居住面积11118平方米。 过去几年的大规模供应让中国告别了住房短缺的时代,但在住房质量和居住体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居民对好房子的需求仍然迫切。
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建设好住房,开创住房领域新赛道。 会议还指出,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围绕建设好房屋、出台住宅项目规范,从建筑层高、电梯、隔音、绿色、智能、无障碍等方面,提高住宅建设标准。
市场洗牌。 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在快速洗牌,许多房地产公司的业务规模已经萎缩。 在资本市场方面,一批经营困难的房地产公司被退市。 2024年起,三盛控股、新力控股、南海控股、嘉年华国际被港交所注销上市,阳光城、蓝光发展、嘉凯城、松都股份、泰禾、梅豪地产等A股退市。
然而,在一些房地产公司离开的同时,一些玩家仍然留在谈判桌上,一批新的玩家正在悄然涌现。
在这些参与者中,央企和地方国企一直是重要力量之一,在融资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央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早在几年前,保利发展就喊出了“保护五、争取三”的口号,但一直被其他龙头企业打压。 然而,随着头部企业排名的变化,保利发展趁势提出“三争一”,最终拿下236821亿元的合同金额,2024年上半年登上“地产兄弟”的宝座。
今年前11个月,保利发展共录得3,995份合约4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同样,其他几家龙头国有企业也保持了较好的行业排名,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分别位列行业第三至第五位。
除中建外,中建旗下其他公司也有房地产开发业务,但因为自打自强,一直没有引起市场关注。 近两年来,中建在多地参与土地拍卖,推出的部分住宅项目也卖得不错,在房地产行业逐渐崭露头角,如中建一局旗下的中建智迪、中建三局旗下的中建一品、中建八局旗下的中建东孚。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建一品、中建东孚、中建智迪分别实现销量468辆3亿元,450元9亿元,245元4亿元,位列行业第34、35、58位。 在土地收购方面,今年1-11月,中建东孚、中建一品、中建智迪股权土地收购金额分别为165亿元、139亿元、78亿元,位列行业第13、16、31位。
随着中建地产开发公司在多地的不断壮大,再加上中建地产的销售规模,中建堪称房地产行业的“第一大地主”。 今年前11个月,中建一品、中建东孚、中建智迪收购的股权用地总额超过1302亿元,明显高于行业第二的保利发展813亿元。
早前,地方国有企业主要在各自区域发展,现在正逐步走出舒适区,征服其他省份的城市,典型的代表企业有建发地产、越秀地产、华发股份、联发集团、象屿地产、国贸地产等。 越秀地产近两年备受瞩目,除了在广州的大本营外,还拿下了北京、上海的多块地块。 今年前11个月,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1329家1亿元,提前完成年初设定的1300亿元的销售目标。
在“地方派”中,城投公司也成为提升土地市场的主力军之一。 在本届土地市场中,福州城投集团、盐城城投地产集团、石家庄国控城发投资集团、广州城投等城投公司,以及成都轨道交通、宁波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均在各自城市公开竞拍土地。 但是,在获得土地后,这些公司不会像房地产公司那样快速推出和销售项目,而且它们推出的项目数量并不多。 因此,也有外界的声音认为,未来城投公司会选择与房地产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项目。
今年,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波“另类”公司,以前与住宅行业有关,但现在却是亲自出地。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伟星地产共斥资128亿元拿下多块地块,在购地量方面位列行业第18位。 伟星地产以“大树”为后盾,母公司伟星集团旗下拥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即伟星股份有限公司和伟星新材料。 伟星地产虽然成立较早,但其项目基本在浙江、安徽的一些城市,现在正在合肥、杭州等二线城市收购土地。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介绍,多元化产业企业专注于发展现有房地产业务,如微星地产、亚伦地产、安徽新华等,它们依托母公司实体经济优势实现协同联动,融资具有一定优势,而过去房地产业务体量较小, 杠杆率低,债务压力小,征地势头增强。
当然,对于新房市场的相对低迷,房地产公司之间有一个普遍的共识。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重建行业的信用。 没有信用的支撑,“信心”就是一句空话。 各地烂尾楼,是千家万户的财富噩梦。 只有正视和解决问题,楼市才能恢复正常状态。
轻松享受购买信息,快来关注 Leju.com]。
文章**:乐居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