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景来村,位于西双版纳地区勐海县塔罗镇中缅边境,是典型的傣族传统村落。
村里100多户傣族原住民仍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村民与缅掸族边民频繁出入,互通,形成了傣族混居的现象,村里绝大多数居民是中国傣族, 缅甸有少数掸族人。
清澈的塔罗河从村子的一侧流过,形成了天然的国界,河的另一边是缅甸,所以被称为“中缅第一村”。 塔罗河是湄公河的一条支流,从铁丝网控制线外的村庄看不到它。
孔雀河在村子一侧流入塔罗河。
村东北角的229号中缅界碑,距缅甸掸邦第四特区首府、著名旅游城市“小梦腊”塔罗港5公里。
铁丝网围栏是严格的边境管制区。
古白越民居,人称“干(干)柱式”,其主要优点是防潮、防虫、防蛇。 干柱式是以架设木桩为基座,在上面架设竹木作为基座,然后在基座上架设木柱和横梁,在柱与梁之间填筑树皮茅草、竹条板,填草、泥土。 每户都有自己的院子,一楼堆满了杂物和牲畜,二楼有人居住。
一代傣族建筑主要由竹木建造,简称“竹楼”,如今在村子里很难找到它的踪迹。 第二代傣族建筑以木材为主,砖块为辅。
这座位于村庄边缘的低矮老房子可能比较旧,但它是最田园诗般的。
如今,村里建起了更加精致大气的三代、四代傣楼,楼下停放着机动车。
在村子的中心,每个傣族村都有一个村中心。
单独生长成一片森林,许多“气生根”生长在高山榕树的枝条上,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成为附生植物,气生根挂入土壤后逐渐形成柱根。 这种高山榕树只是一片森林的原型。
村里的傣族村民至今仍继承和保留着祖先传下来的傣族民间手工艺,如纺纱织布、造纸、炼铁、陶器、榨糖、酿酒等。
蒙京来禅寺,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与佛寺相连的贝叶书院,蒙京来佛寺也是整个塔罗镇的中心佛教寺庙学校。 上座部佛教在唐代传入西双版纳,对傣族和其他民族的传统信仰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佛教寺庙也经常成为傣族人的“学校”。
在景莱村舞台上,傣族的传统歌唱形式分为独唱和二重唱由于伴奏乐器的不同,也分为傣弦乐器、宣伴奏和单簧管管乐器伴奏。
位于村头的塔林汇集了50多座塔楼,见证了千年古庙的传承。 每年傣历一月,村民们都会将佛陀贡品带到埋葬舍利的佛塔,供奉、诵经、滴水、祭祀圣物。
标题:一首小诗《西双版纳梦景来到村里》:
打洛江住甘澜,学校和佛寺都有关系。
河流对村民来说不方便,一个边界标记将祖先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