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和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下,北溪2号项目**被无限期搁置。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欧洲领导人呼吁人们提前储备冬季物资,以避免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资源供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这场战争无疑使欧洲陷入资源短缺,让人想起80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时,在德军进攻莫斯科期间,德军突然遭遇了极寒天气,据记载,仅在1941年冬天,就有数万名德军冻死。
然而,莫斯科附近有数百英里的森林,那么这些德国人为什么不砍伐树木生火取暖呢?
1941年,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随后,德军进攻包括苏联在内的多个国家,欧洲大陆陷入混乱。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德军东线其实是苏德战争。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德国人并没有实现他们的目标。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入侵苏联,希特勒计划在冬季开始前占领莫斯科。 在他看来,一旦苏联战败,德国军队将在远东地区获得大量的后方支持和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
这样,轴心国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德军为这场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550万德军从南、北、中三个方向进攻苏联的三座城市。
最初的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 然而,到1941年9月底,德国人发现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 他们决定将最初攻击莫斯科的主要装甲部队转移到南部,并参加基辅夺取乌克兰的战役。
尽管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德国人未能实现他们的目标。 1941 年 10 月 2 日,德国人开始了一项名为“台风行动”的围攻计划,但该计划也没有成功。
总的来说,这场战争对德国人来说是一个深深的挫败感,他们无法实现他们最初的目标,也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
1941 年,德国人入侵苏联,试图在冬天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 然而,苏军的精锐部队被彻底歼灭,南部、北部和中部的战线都有紧急报告。
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参军部队经过检阅后直奔战场。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苏军成功阻止了德军的前进,将德军推回了200-300公里,战争进入了拉锯阶段。
到12月底,德军伤亡超过50万人,摧毁了1300多辆坦克。 尽管德国人越来越接近莫斯科,但此时莫斯科的气温已骤降至零下30 40度。
更糟糕的是,当苏联发动进攻时,德国人没有足够的棉质衣服和手套来抵御严寒的天气,导致他们的装备和补给线遭受严重打击。
最终,由于缺乏保护自己免受寒冷的补给,德国人不得不燃烧汽油取暖,这导致他们的装甲车和坦克变成了一堆废金属,无法与苏联军队作战。 因此,希特勒被迫下令全军撤退,苏联终于赢得了伟大卫国战争。
这场战斗表明,气候的突然变化,德军主力被转移到进攻乌克兰,希特勒低估了苏联人民的抵抗决心,这些都促成了德军在东线的溃败。
当德国人进攻莫斯科时,他们遇到了极寒的天气,他们尝试了各种措施来取暖,但为什么不砍树取暖呢? 原因有三:一是苏联采取了“焦土抗战”的策略。
这种策略意味着在撤退时,苏联人会烧毁设备、房屋和树木,不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 这种策略早在 1812 年拿破仑入侵时就开始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人继续采用这种方法,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财产,以获得宝贵的缓冲时间。
因此,苏军没有给德军留下任何补给,包括城里村里的一切,甚至烧毁了德军进攻路线上的树林,以阻止德军找到取暖燃料。
再加上苏军对道路桥梁的破坏,后勤运输跟不上,数万名德军最终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被冻死。
其次,即使德国人找到了大树林,他们也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伐木。 因为当时苏联的气温已经低到零下30摄氏度,雪在下,野外的树木早已被冻得严严实实,树干表面积水很多。
已经受到影响的德军,战斗力和士气都跌到了低谷,要想砍伐树木,就不得不动用机械装备。 然而,德军的大部分机械设备已经无法使用,因此他们很难大规模砍伐树木。
退一步说,即使德国人砍倒了一些树木,如何点燃浸泡过的木头也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用汽油点火,那么德国人最好用汽油取暖。
尽管德国人试图用树木作为取暖材料,但由于缺乏基本的后续支持,例如汽油凝固和机械无法正常工作,即使砍伐所有树木也无法解决问题。
在苏军的猛攻下,德军士气低落,只好撤退,那些动弹不得的德军只能被俘虏。 相比之下,苏联设法耗尽了德国的力量,并支持盟军开辟了第二个战区,从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尽管他们也承受了巨大的代价。
有人问,为什么不抢苏联人穿的衣服呢? 事实上,德国士兵抢劫了。 从老**中可以看出,德国士兵甚至用苏联阿姨的**做围巾,戴在脖子上御寒。
然而,被掠夺的衣物数量有限,不足以应对前线从南到北的寒冷天气。 此外,衣物只是寒冷的一部分,还需要高热量的食物、燃料、温暖的住所等材料。
这也反映出德国高层管理人员对极端寒冷天气缺乏准备。 战争是一场资源的竞争,德军没有很好的办法应对极端寒冷的天气。 苏联人有着同样的仇恨,战争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