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产量和质量,对许多人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 然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玉米螟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种。
一、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主要在幼虫期危害玉米。 孵化后,幼虫会钻入玉米秸秆中,吃掉茎秆组织,造成秸秆断裂或倒伏,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此外,玉米螟幼虫还会吃掉玉米叶和雄穗,导致叶片发黄和雄穗退化,进而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授粉受精过程,最终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
二是玉米螟的发生规律。
玉米螟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高温和降雨的气候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 此外,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也各不相同。 在栽培管理方面,连作和密植条件下玉米螟的发生更为严重。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选择抗性强的品种,并采取合理的栽培和管理措施,以降低玉米螟的发生概率。
3.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农业控制:合理轮作、深耕和茬口控制、选择抗性品种、合理密种等措施,可降低玉米螟的发生概率。 此外,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残,减少玉米螟的越冬场所。
生物防治:利用红眼蜂、瓢虫等天敌,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在玉米螟产卵高峰期,可放生天敌昆虫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幼虫孵化高峰期至3龄幼虫期,可采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均匀而周到地喷洒,以确保溶液覆盖玉米植株的所有部分。 同时,要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害虫。 为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养殖户应了解玉米螟的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通过综合应用农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