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闻客户李长江.
第一次听到“思明山”这个地名,是在2015年夏天,我在杭州军区第五大院拍摄一系列抗日战争老兵的肖像,周周满田将军的妻子带我去她家看了一本厚厚的相册,给我讲了浙东山抗日战争的故事, 思明山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又听过不少老兵谈起这座山,我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去那里走一走,真正站在思明山的土地上,感受她的威严和传奇。
九年后,春节假期,又有人跟我聊起了思明山,她是《江南》杂志原主编、作家、出版人袁敏,那是她父母曾经奋斗的地方,在余姚的林山镇,她的父母还创办了一个地下交通站:天保巷一成商业银行,一个现实版的“潜伏”故事曾经发生在这里, 袁老师最新的写作计划就是去这些地方逛逛,于是我们决定趁着假期一起去余姚,参观临山地铁站:天保巷一成商业银行,最后一趟四明山。
余姚林山天宝依旧面容不渝。
无人机、手机稳定器、无反光镜相机,似乎应有尽有,我打算用多种方式记录整个过程。
途中,袁敏老师联系了余姚市党史办,希望有一位熟悉当地文史的老师帮忙指导。 因为距离上次来天宝巷已经十多年了,余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2年,袁先生跟着母亲来了,袁先生的母亲叫董景之,又名董顺英,1921年出生在上虞市上浦鱼家渡村,一个叫“董九达”的大工商地主家庭, 主宅出局,排名第三,素有“三小姐”之称。
袁先生2015年在《丰收》杂志第六期上发表的非虚构非虚构纪录片《三小姐的抗战》,取材于母亲董静之的传奇一生,2019年也被改编成瑶剧《佟小姐的战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1944年秋,袁先生的父亲袁晓音和母亲董景之被组织派到余姚县委所在地余姚市林山进行秘密工作。 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获取信息,白天,她的母亲有时是斯文的女老师,有时是卖香烟和当地商品的小贩。 最终,假夫妻变成了真夫妻,实现了革命与爱情的好故事。
益成商业银行地下运输站旧址。
上次去的时候,妈妈说院子里的天井还是以前一样,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 袁老师在车上跟我们讲了她上次来的时候。
到了余姚党史办,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林山反馈的信息是,房子已经变成了工厂仓库,房主也换了,现在是春节假期,就算路过也进不了家。 袁老师还是不肯放弃。 我也是这么想的,即使它已经成了废墟,我也想在那里站一会儿......于是,党史办新老两处主任陪同我们来到了临山。
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窄,车开了半个小时左右,临山镇的石玉东先生一直在现场等候,他把新出版的文史书籍拿给袁老师,顺着石老师指了几间房子, 袁先生在那里愣住了,这个地方已经面目全非了,老木屋不见了踪影,一户门牌号的房子是西街18号出户的,袁先生试图上前问天井,住户回答说他到不了房子后面, 而原址上的老房子早已被拆除。
虽然隔壁的车床加工车间不是我们要找的亿成商业公司旧址,好在还是一幢老木屋,袁先生没有理会机油的刺鼻气味,径直走了......机床到了里屋,又拐进去还是打不通,里屋看样子也是主人自己盖的,满是乱七八糟的,看样子已经很久无人居住了
在地下交通站仅存的老房子旁边。
我用手机录下了袁先生的身影,此时此刻,我们就像没有互联网的导航系统一样在雨中飘来飘去。 起初脑子一片空白,1944年秋天的画面开始一帧一帧地展开,一对年轻夫妇在天宝巷租了一家店,几天后糖店的货也搬了进来,女主人从天井回到前厅,开始为家人安排晚餐, 然而,在这种看似平静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大秘密,那就是情报站......地下组织
这次我陪袁老师去临山,也是带着另一个想法,我们1826摄影馆一直参与着青年研究项目,在我看来,除了参观红色历史遗迹之外,还有重要的教育研究功能,像这样跌宕起伏的抗战革命历史故事地, 总比一千个假空荡荡的文旅项目好,就算房子没了,思明山还在,还有很多可以用故事串起来的红色场馆,一条红色的研究路线在我脑海中画出一幅草图。
林山市党史办同志与来访者在老宅前合影留念。
历史一直都是这样,谁也逃不过住得不好空虚的法则,那所房子没了,但这个感人的故事却让我好几次喘不过气来,如鱼儿在喉咙里。 雨停不下来,这天气不可能去思明山,所以袁老师决定午饭后带我们去她在上虞的文学工作室。
林珊,我们还是会再来的,那条天宝巷,在镜头里好深邃,只见袁老师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一毫米一毫米地扫过去,她不想错过一丝痕迹,有些东西好像没有下雨,空气中还弥漫着母亲带着玉兰花散步的味道......
摄影:李长江。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