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村镇银行职工刘先生向**报到,在明确拒绝了银行领导上门拜访的请求后,对方私下联系了父母,刘先生对此行为非常不满。 报道发布后,该行要求员工进行家访,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员工家访早已是银行业常见的日常操作,从大型国有银行到村镇小银行; 从管理干部到基层出纳员,他们都“躲不住”。 除了家访外,许多银行还定期要求员工家属来银行参加“家长会”。 多位银行业业内人士对北青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家访还是家事会议,都是为了落实监管要求,了解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个人动向,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员工“八小时以外”的风险,二是关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监管要求规范员工在八小时内的行为
我也知道,一些员工拒绝家访和与家人联系的要求,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干扰。 然而,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监管要求是了解员工的生活条件,尤其是一些重要职位的员工。 山东某大型国有银行分行行长梁先生说,他的分行每年至少对每位员工进行一次家访,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家访制度。
据了解,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多年前就发文要求银行对员工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进行规范,防范操作风险。
例如,2022年5月印发的《关于深化银保监会系统廉洁金融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七条要求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党员干部家庭情况和“八小时路外”生活状况; 邀请党员干部家属参与诚信共建,倡导良好家风理念,注重从优秀的传统家训和家庭规律中汲取营养,实施红色家风传承活动,开展家族廉洁举措。建立反腐防线,清廉家庭。
2007年6月,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第17条第8项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将其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相关内部措施至少应包括对重要岗位或敏感环节员工在8小时内的行为准则。
2005年3月施行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防范操作风险的通知》第七条要求,要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工作人员八小时内的行为,建立相应的不当行为监管制度。
北青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不少银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力而受到监管处罚。 部分涉案员工因长期赌博成瘾而误入歧途; 有的超支、偿还大额贷款、挪用客户资金; 其他人则以银行雇员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 银行员工的个人佣金不仅会给银行和客户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声誉。 有银行业人士表示,家人最熟悉和了解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通过家人,可以快速发现员工异常行为的迹象,而家人也是抵御腐败和堕落的重要防线。 八小时之外对员工的监督离不开家庭成员的配合,这也是银行家访和家人会议召开的原因。 据了解,部分银行会要求员工的上级领导与员工家属建立**和微信联系。
银行家访是例行的
执行方式因银行而异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虽然银行家访已成为行业惯例,但各机构的实施情况差异很大。 很多银行比较重视这项工作,会有专门的制度规定,必须按照规定执行,也有对相关领导的考核; 也有一些银行对此不怎么重视,或者只是走过场,甚至根本不上门,只让员工随意填写表格来忽悠事情。
据了解,在家访频率方面,很多银行规定每年一次,也有三年一次、半年一次或每季度一次。 家访时需要家属在场,因此通常会提前告知时间,以便员工家属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员工的家人不在当地,家访也将通过**连接进行。 因为银行家访也有照顾员工的任务,很多领导不会“空手而归”,会带上慰问金或慰问金。
在家访期间,你会谈论什么? 据了解,大多数银行对家访的内容也有详细的规定,需要问的问题一般包括: 员工的信用报告有无异常; 员工的房地产、车辆、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 是否有赌博等赌博行为,大量购买彩票等; 是否参与社会理财公司、担保公司、互助合作社等社会机构的高息贷款、融资、集资等行为; 家族是否从事经商或经营,或家庭成员是否从事类似邮政金融业务的行业; 个人收入有否显著减少; 家庭财务状况、家庭收支、是否存在过度负债、资不抵债(重点关注服装、配饰(手表、包包、手饰、手机等)、面部化妆等外在形象,是否存在高消费行为); 是否有银行贷款或参与银行贷款担保; 与亲戚和朋友是否存在债权关系; 无论是大额投资**还是大额采购**; 是否有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直播技巧等; 你每天的爱好是什么?
除了提出这些问题外,探访者还应该注意员工居住的房屋的位置和装修是否与家庭收入相匹配; 家庭场景是否混乱,是否有正常的生活氛围,是否是永久居留,已婚人士是否分居; 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等。
许多银行规定,每次家访后,相关人员必须填写家访记录表,并当场拍照记录。 有分行员工叹了口气; “我们的领导真的很认真,每年分行的会长都会带着负责的副会长挨家挨户走访。 有人说:“我快40岁了,下个月我会像我儿子和其他老师一样等待领导的家访。 关键是领导很认真,根本不走手续,每次都聊了很久,最后和家人合影留念。 ”
北青日报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没有实行家访制,或者一过一道工序,做事敷衍了事。
一些银行员工表示,他们入职后多年没有遇到过一次家访; 有人说有家访制度,但一般是发表格,员工自己填写上交工作,甚至有人说“我们全部门的家访记录表都是我自己填写的”。 ”
为了满足上级拍照的要求,每年全部门都会去离单位最近的同事家里,在不同的角落找几张照片。 另一位银行员工说,他部门的人数不多,家访类似团建,领导每天安排走遍每个人的家里,每个家庭停留10分钟,基本上是拍照,送慰问就走了,然后大家一起吃饭。
家访也可能很尴尬
虽然银行对家访有严格的要求,但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家访并不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广东某银行分行负责人张先生说,他去家里时,总是带着自费买的水果篮开车,把路线时间安排好,尽量减少打扰。 每个家庭一般1小时,尽量不吃饭,“还有一顿饭,等员工父母留下来吃饭,我看大家都不嫌弃我上门拜访。 我主要检查员工的家庭是否和睦,以及员工本身是否有不良习惯。 ”
当然,也有员工和银行领导表示,在家访期间难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
有银行员工表示,当领导到他家拜访时,他直接“稳扎稳打”地问父母,“他有网络赌博吗? 有现场小费吗? 有大额网贷吗? 这三个问题一出来,我就觉得自己被当成了“犯罪嫌疑人”。
尴尬的不仅仅是员工和他们的家人,有时也无法处理的银行领导也是如此。 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李女士回忆说; “五年前,我的领导到他家做客时,遇到了我父亲的'灵魂的三个问题':1.为什么我女儿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早上8点和晚上8点摆摊来推销它? 2. 为什么我女儿的腰椎突出医生命令她休息四个星期,仅仅十天后就被催促去上班,没有人来探望? 3.我家买了很多你们银行推广的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就要买呢? ”
更多银行领导表示,家访时最头疼的是,员工家属在向银行谈及意见和建议时,会当场说“希望少加班”、“营销任务少一点”、“收入高”。
北青日报记者注意到,一些银行员工抵制家访,主要是因为不喜欢领导在家人面前“吐槽”。 大学毕业后刚进入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齐飞(化名)说,在家访时,领导告诉父母,他工作情绪激动,容易和银行惹上麻烦。 后来,我问自己是否内向,怕影响与客户的沟通。 那天,齐飞因为领导没有事先把这些话告诉她,感到非常难过。 她认为,领导的做法让她很不露面,让父母无缘无故地担心,其实这些工作问题可以单独跟自己说,没必要在父母面前。
除了家访,银行还举办“家长会”。
什么是家访,我们还定期举行“家长会”。 我妈妈说,她以为高中毕业后不会有家长会了,没想到我工作后还要为我办家长会。 在浙江某市某商业银行工作的李女士说,她的银行定期把家人叫到银行开会交流,已婚员工会约配偶或子女来,未婚者会打电话给父母。 据悉,有不少银行召开了家属会议,包括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
一位银行员工表示,她和丈夫在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行工作,两家网点恰好在同一天开家庭会议,幸好家里有两个孩子,所以其中一人带着一个孩子去开会,“这也充分说明了生二胎的好处。 也有50多岁的单身员工,还邀请年近八十岁的母亲举办“家长会”。
据了解,银行的“家长会”一般是介绍银行的最新发展,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希望家人继续支持银行的工作。 和家访一样,“家长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拍照。 有的银行会当场送慰问,但有银行员工抱怨说,给家属的慰问,其实是从他们的年终奖金中扣除的,他们觉得银行“太挑剔了”。
银行家如何看待家访?
一些干部员工有抵触情绪
北青日报记者发现,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有银行家抱怨家访,有人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也有人认为家访很有意义,但他们希望在实施细节上更加人性化,尽量减少对银行员工及其家人正常生活的干扰。
2021年7月,上海某大型国有银行二级分行对其辖下33家基层网点进行监管调查,出具匿名问卷159份。
调查数据显示,58%的支部会长和纪委委员每月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43%的支部会长和纪委委员每半年上门一次。 同时,超过67%的干部职工认为,主席和纪委的谈心应保持半年或一次以上,甚至20次的频率百分之七十五的干部职工认为,主席和纪委不需要进行家访。 可以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谈心、家访等形式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6918%的干部和员工表示,他们愿意与同事分享工作之外的生活,而这一比例为6%。92%的干部职工明确表示不愿意。
调查还发现,有 4591%的干部职工愿意与家人一起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只有11人32%的干部职工不希望家人参加单位的集体活动。 同时,还发现只有15,72%的总裁纪委委员添加了员工家属的微信,只有1887%的员工及其家属愿意添加分公司行长和纪委的微信,有36个48% 的员工及其家人表示他们不想添加,881%的人表示厌恶。
调研报告指出,每个员工对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都有不同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座谈会和员工访谈,大部分员工对于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有一些员工对于监督工作之外的时间存在分歧, 认为“八小时外”的监督是对私生活的窥视,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们更喜欢以“团建”的方式开展活动。
调研报告建议,要以“家庭日”、家庭座谈会、家庭团建等方式,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与员工家属的联系和互动,让家属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参与单位的集体活动,增加与员工家属沟通的机会, 也增加了干部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专家:银行应完善家访制度,减少纠纷
你如何处理银行家访和部分银行员工的抵制所引发的争议?
著名学者潘和林表示,监管要求银行规范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是合理的,但银行应该采取员工及其家属更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更何况监管不需要使用家访。 在现实中,家访者往往是上级,员工一般不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拒绝来访者。 不过,潘林认为,是否接受家访应遵循自愿原则,如果员工不愿意,银行不应影响员工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而应另辟蹊径了解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动向,或制定更人性化的家访制度。
兆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是金融企业,对员工行为管理的要求高于普通企业。 了解和掌握员工行为动态有助于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一般情况下,员工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支持和配合银行的员工行为调查。
董希淼还指出,银行开展员工行为调查要有明确的制度依据。 例如,我们已将家访制度纳入我们的内部系统,例如《员工行为准则》,以减少可能因此而产生的纠纷数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北京青年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
文字: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杰
编辑:范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