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招生体系趋于多元化,分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班级学生来源结构多样化,学生基数扩大越来越明显。
学校聚焦“同班异层”的个性化教学需求,聚焦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共有的“资源内容同质性、学习路径列表”。
1.评价不相关“,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数字资源的开发应用贯穿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流程实施、诊断和改进的全过程,构建适应个性化需求的”三级、三路、双画像“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建立机制和措施
(1)设计差异化学习目标,创新数字资源分层构建方式,构建覆盖7大专业群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和课程中心
学校按照“上课必须上线,线下必须上线”的基本原则,制定了《课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指导课程建设和应用,课程在线化比例达到98%。 所有**课程均以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开发三级粒度资源,解决了个性化设计不足、数字资源冗余不足的问题。
1.差异化课程的校企协同设计。
学校本着“坚守底线标准,留有拓展空间”的思路,与中铁集团广州分局、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行业企业专家合作,采用Bloom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每门课程解构为“模块(项目或任务)-组件(微课)-材料(粒度)”(如图1所示),构建课程知识与技能树。 对于每种知识和技能,“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评估创造”都设置了从低到高的三级目标,创建了 650 门结构化课程。
图 1 构建知识和技能树的路径。
2.校企协作,开发高度冗余的资源。
学校制定了音频、动画、虚拟等9种资源规范和模板,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和建设。
借鉴德雷福斯技能提升模型,每门**课程开发对应“新手-资深新手”、“胜任-精通”和“专家”的三级菜单式细粒资源(如图2所示),构建覆盖学校7大专业群体的数字资源中心和课程中心,构建650门**课程,25所高校共同建设共享,实现资源供给端与个性化的精准对接学习需求端。
图2 数字资源分层构建方法
(2)提供三种学习路径,利用知识图谱和学习情境分析工具进行导航推荐,形成“路径导向”的个性化自学习模型
学校适应数字化时代背景要求,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每门课程提供三条高级学习路径,为学习者提供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学习阶段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每条路径以知识和技能点为单位,以虚拟**、三维动画等情境资源横向定向牵引,从三级资源中纵向选择推荐已解决的学习路径滑移。
首先,自学容易“迷失”。
1.每门课程都提供三种学习途径。
按照“材料(颗粒)-组件(微课程)-模块(项目或任务)”的逆序重构,每门**课程构建知识图谱,提供“小学-初中-高中”三种学习路径,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习完成后,学习者可以重新选择进一步进步的路径。
2.每门**课程都提供知识图谱、有针对性的牵引力和自学
在知识图谱的导航下,学习者“沉浸”在虚拟现实、3D动画等数字仿真应用场景中,以游戏化和通关资源为目标,驱动自主学习,如图3所示。
图3 以“中”路径为例,“子路径导向”个性化学习模式。
3.学习习平台依托学习态势分析工具提供资源推荐服务。
以知识和技能点为单元,根据知识和技能点实施单元自测,学习情境分析工具根据自测结果智能推荐其他两级资源,让学习者可以巩固和深化或转入后续学习。
(3)开发准确评价学习效果的工具,实施两次“双人画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返回课堂应用
为适应教学诊断和改进的需要,学校从知识掌握、能力成就、学习偏好三个维度,制定了18个指标、59个观察点的一流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学习行为记录数据挖掘系统”等19款软件,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态势分析系统;
课前和课后,对学习个体和班级进行两次“双人画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返回课堂应用,解决了线上线下学习评价脱节、评价结果返回课堂不足的问题。
1.实现两次“双重肖像”。
学校将课前课后的学习行为数据、互动数据、练习数据和课堂学习测试数据汇总,构建用户画像模型,从知识掌握、能力成就、学习偏好三个维度对学习个体和班级进行“双画像”加倍。 图 4 说明了图像生成过程。
图4 生成学习者一次性肖像模型的过程图。
2.构建第一个“群像”和“个人肖像”。
上课前,根据**学习数据,生成教学班级的“集体画像”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个人画像”。 教师根据班级的“集体画像”和学生的“个人画像”,明确学习情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教与学。
3.构建第二个“群像”和“个人肖像”。
课后,根据课堂教学后学生的测试和学习数据,第二次生成教学班级的“集体画像”和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个人画像”,教师根据第二个“集体画像”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并形成整改策略,根据第二个“个人画像”评价学生的成绩,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根据第二幅“个人画像”,学生补齐短板,自我调整,有效构建知识体系。
三、施工效果
(1)在学校深度应用,师生广泛受益
1.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高职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学校实现了“人人都能学,随处可学,随时可以学”的无处不在的学习,同学们都非常满意。 《我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省级高职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显示,一年级和二年级课堂教育满意度分别为。 8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课外教育满意度如下。 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2.基于教学应用,教师的数字技能得到了提升
学校主持了2个国家级(全国第一的铁道高校),4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12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 国家级开放课程1门,省级课程12门(广东省排名第4),校级课程135门;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开放课;
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2020年全国铁道院校唯一一等奖),获全国多类教育软件及课件竞赛一等奖4项,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 成为职业教育示范虚拟实训基地培养单位;
建设20TB分级粒子资源,358个校级混合课程和64个信息化示范课程; 编写了57种新形式的综合教科书。
(二)促进校外辐射,有利于数字资源的萧条
1.成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全国25所高校资源共享
高校率先成立轨道交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制定“接入、更新、共享、转换、保障”五大体系,共建共享全国25所高校资源; 成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为铁路从业人员提供账户2,为期7年20000,资源利用率和最高利用率在国内领先。
2.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优质教学资源走出国门
学校依托粤独国际科技合作和东南亚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汇聚了近万微数万高铁物资资源,推广到老挝等6个东南亚国家。
(3)**广泛关注、示范、带头作用明显
1.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出版《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构建与应用研究》等专著2部; 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32篇; 获得“学习行为记录数据挖掘系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等1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先后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教育装备与技术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介绍15次合作经验,吸引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60余所高校来校就读,并已在全国12所高校全面应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受到广泛关注。
该案例在2021中国国际职业教育博览会上展出; 《中国教育报》深度报道了“数字资源赋能精准教学”这一主题; 《广州**》以“广州推进全国首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为题进行报道; 该网络已被报道超过50次,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分享优秀教学成果,传播教育教学经验,供大家参考参考】。
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 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