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棚的《除三害》只投资了1000万,这部电影就像是内地大导演的遮羞布,以其奇观吸引眼球。
春节档的电影热潮逐渐消散,加上《红毯先生》“退场”事件的影响,一部台湾电影《除周三恶》近日在内地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关注。 无论是在点映阶段还是正式上映后,该片都成功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影片片名为《除三恶》,故事灵感来源于《晋书:周传》和《天下新词》的典故。 导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创作和处理。 电影借用“三害遍野”的寓言,讲述了一个杀手追求生命价值的终极过程,通过杀戮揭开生命的真相,最终发现一切都只是一个荒谬的谎言。
影片中,“三恶”分别是陈桂林、香港仔和尊者,对应电影的英文片名“猪、蛇、鸽”。这三只动物代表了影片中的三名通缉犯,也象征着影片中经常提及的“贪恨”主题。
在上映后的短短四天内,它就获得了 8 分的收视率,获得了 320,000 名观众的评分以2分的优异成绩,在众多贺岁片中排名第一。 截至撰写本文时,这部电影已累计 14亿,对于一部非大预算电影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影片的犯罪类型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血腥和性暗示镜头,其规模已经触及了内地院线片的上限。 因此,在内地上映时,就做了不少删减,从放映到官播,几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修改。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 3版本 0,但幸运的是,这些削减并没有影响观看体验。
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好评,有很多原因,无论是在节奏的设计上,还是在配乐的控制上。 结合细节、回声和黑色幽默,观影体验非常出色。 许多情节是荒谬的,但合理且充满戏剧性。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展现出了极好的演技,形象十分立体,让观众看完后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的生动性不仅在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在于接二连三的打斗和肉体伤害,还有对痛苦感的反复强调,更在于整部影片散发出的负能量——与不留情面的**和“不义义义”的对抗,几乎贯穿始终,展现了黑与灰交织的对峙。
导演没有对这部电影采取现实主义的手法,而是融合了浪漫、传奇和象征主义。 因此,在主人公陈桂林身上出现了关生的显现、“贪恨”的隐喻、**复活、末日审判等诸多奇迹,使其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符号的大杂烩。
影片开场半小时着力塑造陈桂林的心理状态,展现了儒家信条的情感:“君子有病,名不副实”。 这种方式让观众深刻思考一个杀人匪的价值和尊严。 随着他的内心真诚和认真,观众也意识到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荒谬。
阮景天在片中的表现令人惊叹,他饰演的陈桂林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明白了他的动机,这也让他的行为有了更多的合法性。 哪怕是剧情发展缓慢的部分,阮景天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演绎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直到陈桂林进了精神疗养院,我才真正被阮景天的演技所折服。 从一开始的愤怒和无助,到逐渐接受并试图摆脱自己的过程,再到看到小男孩的母亲被欺骗后再次被激怒的过程,这一系列的情感转变被生动地诠释出来。
黑色幽默和动作场面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从一开始的激烈追逐,到狂妄无畏的亡命之徒形象,再到***组织的血腥画面,陈桂林在片中成为了义人,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影片中最大的反**是陈桂林摆脱了两害之后,发现自己并不是绝症患者,而是被奶奶的医生骗了。 这个转折令人难以置信,也让观众惊叹于导演的创造力。
面对狱中的陈桂林,知道自己命运不久的医生终于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真相。 看到这一幕,我还以为陈桂林会愤怒地大声骂医生,以发泄内心的怒火。 但真相出乎意料,他选择微笑着面对。 这样一来,电影《除天下三恶》的故事才能真正完整,影片的意义深度也得到了提升。 陈桂林这个角色,在这一刻已经完成了它的蜕变和升华。
不得不承认,导演确实对陈桂林这个角色情有独钟。 他赋予了这个角色黑社会暴君的冷酷无情和杀手的决心,赋予了他纯洁、天真、善良的一面。 很难说他本性的哪一面。 观众觉得这个角色承载了太多创作者强加给他的特质,有点太理想化了。 他似乎是创作者心中理想的侠义形象:侠义义在自己的统治下,成为了一个传奇。
整部影片隐喻十足,剧情跌宕起伏。 男主挥舞着一把刀,却充满了诚意和执念。 他痴迷于“英雄的价值”,但最终却成了“不义义义”的俘虏。教堂里的屠杀场面就像是邪教作品,监狱里的剃须就像是新生。 这是一幅由狂热和独创性编织而成的精致画面,尖锐、深刻和疯狂。 结局中的忏悔和处决场面犹如静水。 表面上看似削弱了陈桂林的英雄形象,但实际上却是他灵魂觉醒后自我毁灭的必然结果。
很多人喜欢《处处消除三害》,不仅因为它是一部大尺度、引人入胜的犯罪动作片,还因为其中蕴含的黑色幽默和隐喻内涵值得深思。
《除三恶》的制作成本只有1000万,却呈现出如此高水准的电影,实在是让内地电影人尴尬不已!相比之下,张艺谋投资4亿元拍《二十条》,《满江红》的制作成本至今仍是个谜,更别说贾玲的《火辣辣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多引进《消除天下三恶》这样的电影,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除三害》的出台,是近年对内地电影业的一记响亮的耳光,也掀起了内地电影人的遮羞布。 大导演现在应该反思如何去除“流量、宣传、抄袭”这三大弊端,提高电影质量不是比单纯宣传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