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和“坏女人”。
《南到北》总分在豆瓣上有7分1、不低。 但主创们大概没想到,最后**场里响起最多的石头,竟然来自不算太多的女二的片尾镜头。 在关于姚雨玲结局的讨论中,观众为她写下了很多不同的故事,有人认为她就算卖串也能收拾得整整齐齐漂亮,也有人认为以她的时尚感,开一家服装店就能发家致富。 在观众眼中,对美貌和打扮的热爱,对丰富物质生活的追求,不仅不是缺点,更是让人喝彩的好品质。
《从南到北》剧照。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对自己的欲望和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努力付诸实践,那么做好的概率确实会更大。 姚雨玲的魅力恰恰在于她直面欲望、追求欲望所呈现的现实与活力,而这样的女性形象,不知为什么,似乎很难呈现在国产剧的主角身上。
《黄金岁月》的编剧秦温曾在采访中提到,她花了不少功夫改编原著中的“拜金者”朱锁锁,在角色追求金钱的动机、目的等方面做了不少改动,“首先,她要有自己的最后手段, 其次,她应该表现得无私,而不是自私自利。 ”
当然,对于“追求自我的女性角色”来说,在不同的电视剧中,除了“正面”的改编之外,也有“负面”的改编。 比如《人世间》中的周蓉,就是一个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对原著美丽自信,追求精神财富,与郑娟形成一组对比,郑娟以脚踏实地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展现了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所能达到的不同但又非二元的价值观。 然而,电视剧着重描绘周蓉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席,她对自我精神独立的追求在剧中变成了虚伪自私的行为,而这个被贴上“职业女性”标签的角色,也成为了剧中专一的“家庭主妇”的反面教材。
这是一个典型的女性角色框架,将女性角色分为两个不同的极端,一边是无私善良的“好女人”,另一边是自私、自私精明的“坏女人”,后者无论是否真的作恶,都会受到剧情的惩罚或被观众唾弃。
《人世间》的剧照不仅出现在国产电视剧中,文艺作品中女性的二元形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圣经》中圣母玛利亚和夏娃所代表的两种类型,到奥托·魏宁格在《性与性格》中提到的母亲和两种女性形象。 在现代社会,它已经演变成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正常女人”,一个因为反抗而愤怒而行为不合群的“疯女人”。
从本质上讲,对女性的简单化类型显然是对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 《从南到北》中姚雨玲的“惩罚”,也强调了这种二元分化。 在讨论她的命运时,观众意识到,选择嫁给牛大丽或贾金龙,就像选择做一个“好女人”或“坏女人”,这是一个陷阱。 “在这个世界上,丑男和有钱的毒贩只有两种选择? 难道你不能把姚二和一个普通的商人相提并论吗? ”
显然,**的逆袭,不仅仅是因为观众对这部剧的剧情安排不满意也是因为广大观众长期遭受“刻板坏女人”的折磨。 通过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将女性角色划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通过“缘分”和“意外”实现某种“因果报应”,这是影视剧中长期的创作惯性。
但时代变了。
《南到北》剧照,当我们感同身受“坏女人”时。
当然,网友们也并非一直都是这样。 十年前,《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杨子曦说:“男人根本就不靠谱,婚姻是一文不值的东西,不管你和什么样的男人在一起,最后受伤的都是我们的女人,那我为什么不找一个有钱的呢? 即使我不能依靠他们,我仍然可以依靠他们的钱。 ”
《北京爱情故事》剧照网友表示:“我以前嗤之以鼻,现在我一帧一帧地学。 如今的他,被当成是一举打败无数人财的清醒代表,过去也被大家呵斥、殴打过。 只不过,当浪漫爱情的神话已经几乎完全过时,大多数亲密关系都离不开物质条件的束缚时,年轻人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对过去一直单向输出的文艺作品的演绎也多了。
有趣的是,在寻找自我和追求进步方面,这样的“反派”角色往往比主角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力。 就像《长月余烬》中的反派一样,女二叶冰生说“这世上没有人比我自己更值得我爱”,却赢得了观众的青睐。 也就是说,影视剧试图批判的“坏女人”标签,能够给观众带来正面的共鸣。
《长月余烬》剧照 早些年,台湾偶像剧大多也采用两个女人追逐一个男角色,女二号通常比女主更漂亮、更聪明,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并尽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或更高的权力地位, 而最后往往难得有个好死,用来衬托女主人公单纯的善良、博爱和开放。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观众意识到,如果说《羊之星》中的欧雅是一个奋力前行、跨阶层的励志典范,那么《命中注定我爱你》中的安娜就是一个追求梦想的优秀职业女性,但当时的偶像剧却把自己的价值困在了性关系上,脱离了剧情的需要, 最后以悲剧收场,成为男女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陪衬。时光荏苒,那些自我激励、优秀、自私自利的特质,并没有让他们在当时的电视剧中成功谈恋爱,却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赢得了观众的尊重。
此外,经典作品中的“疯女人”,比如《深爱雨》中的王雪琴、《小鱼儿花》中的江语燕,近年来也开始扭亏为盈,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 他们的“疯狂”包含着对周围环境的反抗和不满,而“疯狂”是他们在面对压迫和困境时选择的一种极端而直接的表达。
观众感同身受,惋惜不已,他们清楚的是时代,封建王朝和宗法压迫,而不是错误的对象。
观众用当下的价值观来评判作品,投射当下的情感需求,跳出影视剧中预设的价值观,赋予角色新的演绎空间。 与其说观众开始对“坏女人”产生共鸣,不如说现在的年轻观众在试图发现女性角色在被框定的“好”和“坏”之外更丰富、更广阔的可能性。
一种价值重塑。
如今,随着观众重新审视影视剧中对女性的刻画,他们也在重新评估这些作品所传达的枕骨价值。 通过婚姻交换利益,实现物质富足和阶级跨越,当然不值得称赞,但问题在于双重标准,因为征服更年轻更漂亮的女性来展示男性的成功,作为告诫“不认识任何人”的女性的一种方式,完全嵌入了剧中,作为一种无可指责的行为模式。 这里强化的是一种典型的性别价值观叙事,即“男人给权力和财富,女人给青春、美貌和自我”的替代模式。 这种基于权力和物质的等级制度,不仅肯定了男性用物质和权力换取女性自我的行为,而且以权力和物质作为衡量男性价值的标准。 然而,这种观念不仅阻碍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加剧了她们的沉沦,还限制了男性的自我发展,损害了她们的人格完整性。 面对这种压力,男性试图用“不要欺负穷青年”的叙事来劝说女性,惩罚那些试图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女性,因此在影视剧中呈现出矛盾的价值取向。
观众对“坏女人”的共情,并不是对她们价值观的全面钦佩,更多的是在她们身上找到主人公被压抑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爱的神话》剧照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荧幕上有很多崇尚自由、展现女性意识觉醒的人物,但即使是那些自诩为“女性主义”的女性群剧,也往往无法完全摆脱以女性婚姻和情感命运为轴心的叙事模式。 这些原本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要么在传统的婚姻家庭桎梏中重新构架,要么在经历了当初的无边风景后,无法逃脱孤独与挫折的命运,一个有欲望的主体最终被解构和规训。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改变需要观众和主创的推动。
《狂飙》中人气爆棚的“嫂子”陈淑婷,网友用“嫂子嫁给谁,谁是大哥”来形容她,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性关系模式,也收获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虽然剧情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还是受到男性视角的影响,但观众的选择也反映了当下对女性角色的需求。
《花儿》开播时,观众们热烈讨论主角阿宝最后的情感命运,但剧集最终还是给了他一个孤独的结局。 李丽之所以选择阿宝,并不是因为感同身受,而曾经喜欢阿宝的王小姐和玲子,在离开阿宝后,恰巧完成了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搜寻。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身边有合适的追求者,主创也不会轻率地“给女人一个家”。 观众对女性角色的选择争议不大,但剧中没有“天降正义”,却给了观众思考和**的空间。
对于国产剧中的女性角色来说,能够摆脱亲密关系的桎梏,不再被简单地定义为“好坏”,已经是宝贵的“爽文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