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的临床技术往往关系到生死,急救措施的及时性对抢救的成功率起着重大而决定性的作用。 在抢救的情况下,缺乏急救经验会导致抢救时机的延迟,因此对资历较低的医务人员进行教学和培训非常重要。
根据国家对住院医师的标准化培训内容和标准,任何学科的住院医师都必须经过急诊科的轮换,而急诊科的住院医师培训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如何着力临床教学,提高团队的急救能力和临床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国内外院前急救培训概述
急救医学是一门科学,是指针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灾害和疾病,在短时间内采取的紧急救援措施,是突发事件的重要临床治疗方法。 作为急诊医学体系的基础,院前急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铂金10分钟**1小时等最佳治疗时间就发生在这一环中。
目前,发达国家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比其他国家更为完善。 美国采用三网并行系统,建立立体应急运输网络,负责院前急救的医疗救护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需要通过美国各州的标准化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疗救护员。 在法国,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需要从医学院毕业并在医院工作两年以上,接受过一定时期的高级生活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和证书。 在英国,从事救援工作的紧急医务人员必须完成三个月的专业急救培训才能被雇用。
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起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对伤员的简单治疗和快速运送。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包括独立、指挥、支援、联动等多种形式,所有模式均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 与国外相比,我国院前急救系统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没有统一的急救模式,急救队伍仍需规范化培训。 事故现场的第一救援能力对于伤者能否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救援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浸入式综合院前急救培训
我国已初步形成院前急救医疗急救质量管理体系,对常见急危病(包括心脏骤停、创伤)的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传统的培训方法多采取理论教学和操作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理论考试为基础,许多急救培训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形式,缺乏真实场景的模拟教学。
研究表明,情境模拟团队急救培训可以提高急诊科轮换住院医师的团队急救能力、临床能力和信心。 利用现代创新科技支持急救培训,打造沉浸式情境急救教学培训,可以更有效地培养急救临床技能,提高团队的急救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硬件技术,结合应急处理流程和急救知识与技能,模拟还原各种真实急救场景,包括车祸现场、溺水事故、消防救援、矿山事故等。 在不同的事故场景中,学员可以结合伤员的身体模型,进行院前急救培训,包括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包扎止血、AED使用、担架操作等。 高保真事故现场和高度沉浸式的急救,通过危机现场训练,为学员提供无限的练习机会,提升急救技能,提高心理素质。
将急救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优势
1.突破实践机会不足的局限性。 提高临床能力是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死记硬背医学理论知识并不能提高医生的临床能力,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将其内化为医生的个人能力,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 利用虚拟技术结合急救示范人进行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急救技能培训,为急救培训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学习者可以反复操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急救经验,提高急救技能。
2.解决急救培训人手不足的问题。 急救培训体系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进行自学训练,系统自动采集分析学员的操作数据,智能评估学员的操作情况。 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国情,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巨大,可以实现自主培训的特点,提高急救技能,既缓解了培训人力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急救培训的专业性。
3.提高学员的能力和信心。 沉浸式虚拟急救**等系统为受训者提供了快速培训的机会,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技能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学习者有机会在培训中犯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不断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急救技能和知识。 急救与虚拟实实培训形式的结合,为无病人操作提供了环境,学员在接触真实患者之前,可以掌握操作技巧,在真正的急救中更有信心和救援能力。
结论
通过使用虚拟技术模拟急诊医学的教学,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身临其境、互动性和紧急急救培训环境,这对提高初级临床医生的急救意识、现场抢救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虚拟技术和智能硬件技术,开发的沉浸式综合急救培训系统可以使院前急救操作和急救流程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为急救培训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