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和对权威的不服从能带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吗?
在唐宋时期,中国在政治、航海和海上力量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曾获得许多“技术最佳”的荣誉,如铸铁、指南针、造纸、印刷等。 15世纪初,中国的远洋船队达到2艘80,000 人,数百艘船,平均 400 英尺,远至非洲东海岸,早在哥伦布之前。
然而,中国舰队并没有绕过好望角向西行驶,而是由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率领三艘船向东绕过好望角,开创了欧洲殖民东亚的时代。 中国舰队也没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西海岸。
为什么技术优势的中国被落后的欧洲超越?
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政治变化。 从1405年到1433年,中国七次出海,但船队停航,码头被废弃,朝廷禁止出海。 中欧之间的政治和技术差异源于历史背景。 从秦朝开始,中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一直持续到今天。 纵观历史,中国只有一种书写系统,文化统一了2000年。 另一方面,欧洲从未统一,在14世纪大约有1000个独立小国,到1500年剩下500个,现在有25个,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虽然现在欧洲有45种语言,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字母和文化差异,内部差异至今仍未消除,甚至在经济合作和联盟上也难以达成共识,表明欧洲坚决反对**。
因此,中国失去了在近代史上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欧洲,欧洲的多样性在现代科学技术上领先于欧洲。
除了欧洲的多样性优势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 这是中世纪欧洲教会的崩溃。 教会的权威被宗教战争所打破。
在权威崩溃的过程中,欧洲人不仅不再信任权威,而且逐渐过渡到一切反对权威的事情。
在古代欧洲,教会的权力和对生命意义的单一解释(即灵魂的救赎)使社会处于封闭状态,阻碍了商业和消费的发展。 这个观念就像一条狭窄的道路,人们被困在其中,无法自拔,如果敢违背,将面临无尽的报复。 然而,这种封闭模式在14世纪(大约明朝建立时)达到顶峰后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十字军东征的回归及其对外部繁荣的伊斯兰世界的描绘使欧洲人对未知事物感到好奇和渴望。 随着黑死病的长期蔓延,教会的权威名誉扫地,导致欧洲宗教领域出现了各种新教派。 这些新教派试图挑战天主教的既定权威,这导致了三十多年的欧洲内战,第三次宗教改革,使欧洲人口减少了近一半。
更关键的是,在这次宗教改革中,人们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信仰,而是从盲目追随权威转向反对权威。 随着天主教的权威逐渐减弱,人们开始反思他们坚持的“进入天国”的想法以及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欧洲正是以这种方式进入了精神文明启蒙的进程。
龙国一向严重缺乏多样性,从未违抗过任何权威。
我是一名技术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