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习惯于将善行与金钱联系在一起,认为做善事是要花钱的。
也有一些人,“我穷我正当”,他们习惯了等待帮助,别人对他的施舍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其实,一个人再穷,如果想做好事,随时都可以做到。 比如白芳丽老人,靠着踩三轮车的收入,帮助了300多个孩子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有句话说,不要把善当小,不要把恶当小。
一个人步入老年,更要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社会的榜样,为家庭树立形象。
所以,不管有没有钱,都要主动做以下的善事,积德福。
首先,报答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保留你的善意。
我们之所以长大,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优秀,而是因为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之所以能顺利退休,不是因为别人欠我们很多钱,而是因为我们遇到了好日子,得到了社会的尊重; 我们能幸福地过上晚年生活,不是因为我们创造了很多东西,而是因为社会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改善。
有办法,人不是植物和树木,他们怎么会无情?
你年纪越大,你就越要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正义的人。 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尽我们所能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是对方需要得到的,而是我们才能做到的,才能有内心的平静,体现“情感互动和情感传递”。
《左传》中有这样一段典故:战国时期,秦军攻打晋国,晋国将军魏良率兵迎战。
混乱中,魏巍与秦国将领杜辉纠缠不清,形影不离。突然,一名老人用绳子套住了杜辉,导致杜辉站立不稳,被当场逮捕。 结果,秦军被打败了。
魏良找到老人,表示感谢。
老人说:“不要谢谢你。 我的女儿是魏无子(魏明的父亲)的妃子。 魏无子去世时,你要求我女儿下葬,但你不听话,安顿好她,我就来报恩。 ”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曾经说过:“感恩是灵魂的健康。 ”
一个人对别人越感恩,他的心就会越放松,他的生命就会越强大。 因此,善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形成一个美丽的社交圈。
其次,主动与兄弟姐妹一起四处走动,化解不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兄弟姐妹因为赡养父母、父母财产分配不合理、小家庭经济条件不同而吵架。
有些兄弟姐妹在父母去世后断绝了关系,并且有老年和死亡的迹象。
但是,当你老了,你应该放下所有的恩怨,主动和解。 毕竟,仇恨不能传给下一代。 亲戚能不能经常走动也没关系,但不能在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
当人们老了,他们的日子屈指可数。 你总会意识到,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是一场争吵,为它而战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和解,才能让自己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事实上,当父母去世时,兄弟姐妹是最好的亲戚。 不要因为一阵子的“愤怒”而一直给自己加堵。
第三,帮助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并造福你的子孙后代。
《采根谭》中有一句谚语:“心之子孙,无根不种,枝叶繁茂者。 ”前人种树,后人享受树荫; 前辈种花,后人赏花。
如果老年人不做好事,那么年轻一代就无法得到社会的祝福,也无法真正感受到社会的美好。
我们常说,社交时,一定要学会“在冷庙里烧香”——去比较荒凉的地方烧香,才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照顾穷人,为了在穷人崛起后得到无穷无尽的回报; 同情弱者,你的心就会变得柔软,你的家人就会变得阳光。
在社会上,许多善行是代代相传的; 还有许多好事是上一代人做的,并得到了下一代的回报,即使在几代人之后也是如此。
网友《历史论》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住在扬州的单亲妈妈陆天梅遇到了在车库里做作业的男孩刘元一。 得知男孩的父母去世后,她被同情心所感动,极力让男孩住在自己的家里,帮助男孩上大学,出国留学。
刘元一扎根英国后,主动报答陆天梅,还帮助陆天妹的女儿和女婿一起发财,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老年人做好事,不仅自己会很幸福,还会为子孙后代积聚德行和福气。
第四,尽量不给社会添麻烦,互相体谅。
也许你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老人在锻炼,占有周围的健身器材; 也有人爬树,完全不顾公共安全和自己的形象。
在高峰时段,有老年人挤着公交车,不是匆忙,而是去超市和公园。
老年人需要被照顾,但也需要懂得“敬老爱幼”。 老年人要想被尊重,就要学会“爱年轻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相互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难,老人以前是年轻人,所以他们应该深刻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老了,忘掉过去所吃过的所有苦难,把人生的幸福置于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不道德的。
对于社会,我们帮不上什么忙,但我们可以“文明有礼”,做事时可以感同身受。 一点点温暖,一个微笑,都是为了传达善意。
春秋时期,哲学家管仲说:“善者也好。 ”
一个人要想活在一个善良的世界里,得到别人的帮助,第一件事不是要求别人的善良,而是多做善事,让别人感受到他们的善良。
人老了,不仅意味着要被呵护,更要懂得人情怀,多了人生经验,所以要发长避短,继续发光发热。
相信所有的善意都会在以后回到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