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国人来华刷卡的便利性被广泛讨论,说实话,当这个热点出现时,我有点惊讶。 或许是因为“超国民待遇”的影响带来的刻板印象,我从未注意到在中国的外国人有如此复杂的支付困境。 从细节中了解后发现,从费率到效率,支付便利度提升的背后,我所经历的是整个产业链从前端费率补贴到后端模式突破的整体转变,过程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然后开始干货。
文:李一安。
3月1日,**新闻办公室定期举行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高支付便利性政策的说明会。 此次联席央行、交通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体现了顶层设计优化这一问题的决心。
官方新闻稿如下:
首先,针对来华人员使用支付宝、微信绑定海外银行卡成功率低的问题,要求并引导支付宝和财付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绑定卡效率。
二是简化身份认证安排,让来华外国游客更便捷地办理绑定卡等一系列手续。 也非常关注个人信息的保护,将严格要求相关机构落实《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是引导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支付机构将外国游客访华单笔交易限额从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度累计交易限额从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01 外国人为什么很难付钱?
有很强的理由。
首先,现金收款的场景很少。 唯一剩下的付款方式是信用卡和 *** 付款。
从受理方面来看,商家一直比较不愿意接受外币卡这有三个原因:
高手续费:以POS卡手续费为参考,外卡手续费一般为26-3.2%,最高可达5%,相比之下,国内商家的正常手续费要低得多,优惠商家除外 038%,普通商家手续费为06%-0.在8%之间,价格差异可能高出近10倍。 手续费是商家承担的坚实运营成本,也是商家最关心的敏感点。
结算周期长:国内业务基本在秒内,国外卡结算一般需要等待3到5天。
通常会有额外的商户押金:例如,过去,Visa有180天的退货期,商户需要支付额外的押金,以保护各方的利益。
基于上述原因,很多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不愿意开办国外收卡业务。
如果您付款,则卡绑定链接有问题。
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由于反洗钱的相关规定,都有实名制监管要求,但跨境信息传输不透明,需要严格落实人员和证证一体化的实名认证,确保资金链路畅通,这是国际支付的一大难题。 一旦一条信息的完整性不够或在认证过程中不匹配,就无法绑定。 外国人和外国人是不一样的,有些外国人把个人隐私看作是身体的一部分,一旦认证过程复杂,他们就担心个人隐私泄露,所以不愿意捆绑。
最后,即使卡被绑了,商家也愿意接受退款率也非常高,清除链接卡住了错误。
外国卡拒付率高是因为发卡机构认为很大一部分交易是有风险和欺诈性的。 例如,如果一个美国人突然在一家叫财付通的商家购物,在发卡机构看来,为什么这个人的所有购买都发生在这个商家或者都是小额购买,很容易误判导致拒付。
02 模式创新
3月1日,会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继出台优化方案。 这两种优化方案似乎非常相似,几乎完全相同。 在我看来,增加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两件事:
首先,简化了使用门槛,卡片绑定友好,认证友好。
您只需要填写卡号、到期日期和安全码,无需填写其他信息即可完成卡片绑定。
事实上,很多支持外卡绑定的基础工作,早已由两大巨头开展。去年7月,杭州亚运会前后,支付宝、微信支付外资卡先后完成了与Visa、Mastercard、JCB、Discover、Diners Club国际卡的合作。 可以说,除了美国运通拿到了国内人民币营业执照外,由于相关系统的迁移,它仍然无法接入外卡中使用的相关系统,并且已经连接了全球主流卡协会。
认证也容易得多。 通配卡服务升级后,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回乡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台湾同胞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都可以用来开通微信支付,绑定国际银行卡。
其次,它是收费友好的。
从用户感知层面来看,200元以内不收取手续费,单笔交易金额超过200元的部分将收取3%的手续费。 与以前相比,惠及大量小额高频消费场景,属于真金补贴商**。
在商家方面,商户无需额外支付定金,人民币即时结算,费率与国内用户完全统一。从商家经验来看,“没有外卡可以感知”,这套组合拳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商家的接受意愿。
而这背后,有支付宝、财付通(以下简称“AT”)及外卡组织突破性创新
支付宝、财付通与国际五大卡协会合作过程中清算链接为“商户-服务提供商-AT-国内收单机构-卡协会-海外发卡机构”。。业内人士可能已经注意到,AT似乎与银行直接相关。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个清算链中,t 扮演商人的角色。
因为外卡仍然遵循传统的四方模式,在卡网络的收单方必须有一个收单方。 Cross Finance获悉,微信作为收单方与工商银行合作,支付宝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合作。
正是因为这种模式的突破,商户端的人民币结算才能瞬间实现——多亏了收单方。
正是因为这种模式的突破,商家不需要支付额外的押金,因为他们已经是AT的线上商家了。
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原来的POS时代由商家独立承担6%-3.2%的外资卡受理费,现在变成了三方分担商家继续沿用国内模式,按照先与服务商商约定承担038%-0.手续费的8%,剩余部分由T与用户分担——200元以内消费为T,剩余手续费由T承担,消费超过200元的则收取3%的手续费。
特别是,外卡协会为降低拒付率所做的努力至关重要。
事实上,这些年来,外卡组织也一直在努力拓展受理市场,提高交易成功率,这并不高调,事实上,它与非常真实的市场利益直接相关:交易规模和收入量。 以万事达卡为例,中国的POS数量在疫情前增加了两倍。
外资卡机构也是清算机构,需要协助完成资金清算和信息清算。 以前,发卡机构无法看到经过 AT 验证的信息。 在本轮模式创新中外面卡组织是要降低拒付率,您需要这样做自身信息与特定场景下的商户信息一起发送,中国4000万商户都是中国信息,卡网应将所有提交的信息转换成全英文格式,发送给发卡机构。 这个项目背后也涉及很多细节。
总之,所有的优化都有成本,没有轮子是速率或效率,这是全产业链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后,有点题外话。
我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因此我无法从商业角度评估中国的外国支出量,更不用说相应的消费能为支付市场带来多大程度的消费了。 但我很清楚,跨境人士的支付体验并不局限于外国人来华的情况。
2019 年 12 月,我尝试了从街上的一家小便利店到伦敦的一家大型超市的所有东西,我所有的银行卡上都找不到一包纸巾。
我带了至少三四张带有Visa和Mastercard标志的银行卡,但因为是中国特产的双标卡,大英帝国的商人都惊呆了,拒绝接受。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欧洲国家几乎是常态,双标卡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特殊产品,欧美市场是Visa和万事达卡的绝对领域,他们不愿意与银联共享市场,在这些市场,商家只承认单标卡。
最后,为了救助紧急情况,我不得不在路边的一家小兑换店兑换人民币,汇率差加上手续费被印度阿山屠宰了近30%的成本。 虽然绝对数额不大,但绝对可以算是血泪一课。
事实上,华人的足迹遍布欧洲大陆,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提高支付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中国可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实现外国人来华支付的便利性,这可以看作是其欢迎世界各地游客的诚意的充分体现。 市场机构也可以快速配合落地,这是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