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书法,人们肯定会提到王羲之,即使是对书法了解很多的人,恐怕也知道王羲之的名字,以及他的经典著作《兰亭序》,王羲之被后世尊称为“书法圣人”,《兰亭序》被评为世界第一行书籍。
王羲之对书法的最大贡献无疑是挖掘了书法的艺术美,赋予了书法艺术性,将先进的书法从单纯的技艺运用到艺术领域,为书法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对书法的未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王羲之生前就已经声名鹊起,到了唐代,因为李世民特别欣赏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的名气被推到了书法史的顶峰。 满清王朝的士大夫都是国王,英俊气质弥漫天下,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状,这个人就是燕振清。
燕振清在读书之初也是国王,但后来他将个人经历和个性融入到书法中,形成了与王氏完全不同的模样,即燕式书法。 阎振清对书法最大的贡献,就是开辟了书法的另一种审美视角,一种雄伟而朴素的美。
如果说王羲之的书法就像帅男美女,那么阎振清的书法就像满汉村的女人,帅男美女住庙宇,满汉村的女人在集市上忙得不可开交,帅男美女少之又少,满汉村的女人到处走来走去,欣赏帅气的男女自然是赏心悦目的, 但看满汉村的妇女也有气,发现最平凡自然的美,这是颜振清对书法最大的贡献。
严振清在世上有很多笔迹,其中《侄子祭祀手稿》是真迹的抄本,特别珍贵,这本严振清是为了纪念安石起义时侄子闫继明在战争中流泪而死的,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无价之宝, 这部作品有序流传,为历朝瑰宝,素有天下二线之称。
《侄子祭祀手稿》历来受到书法家的高度评价,很多人将其与《兰亭序言》相提并论,也有人认为《祭祀侄子手稿》的艺术价值比后者更高,而一向欣赏王羲之书法的当代书法家张旭光, 有人说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侄子祭祀手稿》都比《兰亭序言》更有价值,如果真要对前人的笔迹进行排名,《侄子祭祀手稿》应该排在第一位。
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侄子祭祀手稿》比《兰亭序言》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是真实的,首先,《侄子祭祀手稿》是正宗的墨迹抄本,字迹清晰,保存完好,近乎完美。 仅从这一点来看,它比《兰亭序言》的摹本和临时副本要珍贵得多。
另外,《侄子祭祀手稿》的情感是真实的,阎振卿在写这部手稿时,心情一直处于高度的悲伤和愤慨之中,这种情感从作品的内容和写作的节奏,以及笔画的变化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
《兰亭序言》所表达的情感一直备受争议,前半部分在叙事中,清新自然,但后半部分却开始有怀旧感,略带忧伤,情感变化过于生硬,不知道是什么让当时的王羲之由喜转悲,让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兰亭序言》是后人拼凑而造的, 不是原文。对这种情感转变的缺乏理解,是很多人在学习《兰亭序言》时无法实现的主要障碍。 从这个角度分析,《侄子祭祀手稿》比《兰亭序言》更真实。
再是颜振清的性格比王羲之更真实,颜振清忠于国家,正直、直言不讳、胆大妄为,不为权,一生风风雨雨,书法也变化万变,紧贴自己的人生经历,真正达到人书合一的境界, 也只有到了这个境界,他才能写出《祭侄子手稿》这样的大作。
而王羲之的一生充满了更多的谣言,有人说他不羁,有人说他风度翩翩,有人说他谦虚,这些谣言不统一,以至于王羲之的形象不够真实,这也是人们难以理解《兰亭序言》中情感转变的原因之一, 这种不真实感也让后人难以进入王羲之的内心世界,以至于学习王澍只停留在临挚字体的阶段,难以理解他的情绪。
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王比较是处于模仿颜值的基础阶段,这也是一本没有灵魂的文集《吉王书圣娇》被当成宝书的原因。 而雪彦则能真正挖掘出书法的内在情感表达,也就是书法作品的魅力。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对抒情表达的要求更高,没有情感的书法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也是没有艺术价值的,从这个要求来看,《祭侄手稿》确实比《兰亭序言》更适合成为世界第一行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