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不仅可以增强桃树的树势,提高桃树的抗性和桃果品质,而且可以降低桃树果园的发生率,减轻果农的负担。
蔷薇科,桃花,多年生落叶小乔木。 原产于中国西北,后世广泛栽培; 主要经济种植区在华北和华东两省。 可分为两个主要生产领域:
长江流域桃花产区。 位于长江两岸,包括上海、江苏、皖南、浙江、江西、湖南北部、湖北大部分地区、成都平原、汉中盆地,是中国南方桃(桃)分布最广的地方,成熟期集中在每年的5-7月。
华北平原桃区。 它位于淮河和秦岭以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辽南南部、山东、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江苏和皖北。 成熟期集中在每年的7-8月。
成熟期分为五类:极早、早期、中期、晚期和极晚。 果实发育期(从开花高峰期到果实成熟所需的天数)在80天以内为极早熟,80-100天为早熟期,100-120天为中熟期,120-150天为晚熟期,150天以上为极晚熟期。
按果肉颜色分为:黄肉桃和白肉桃。
按用途分为:鲜食品种、加工品种、两用品种、观花用观赏桃子。
按果实的特性分为:桃子、油桃和桃子。
1.叶片主要病害:细菌穿孔、霉菌穿孔、褐斑穿孔、叶片缩叶
细菌性穿孔病
病原体是黑芸苔属的穿孔致病型和黄曲霉属。 在早期,叶脉两侧产生水渍斑,扩大为紫褐色或褐色不规则病斑,周围有黄绿色光晕。 后期病变干脱落形成穿孔,穿孔边缘不整齐。
细菌穿孔病的病因及发生:
病原菌在病枝组织中越冬,春季溃疡斑是主要感染源,病原菌在桃树开花前后开始侵入气孔、芽鳞、果皮气孔。 它通常出现在 5 月,7 月和 8 月发病严重。 温度适宜,雨量多,雾季病害严重,果园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土壤贫瘠压实,缺肥,氮肥局部施用严重,晚熟品种影响严重。
防控措施:
农业控制:沟渠排水,内室疏枝,合理施肥,冬季修剪花园。
化学防治:发芽前用石硫混合物。 发芽和幼果期后,用20%叶用唑喷洒600-800次,6月底至7月初开始第一次喷洒,每10-15天喷一次,喷洒2-3次。
褐斑穿孔
叶片:病灶圆形,近圆形,中间褐色,边缘紫色,略有环状,病灶中部后期干涸剥落,形成穿孔,穿孔边缘整齐,有明显的坏死组织。 长时间穿孔时,叶子会脱落。 褐色,凹陷的病变,在树枝的顶端有红褐色的边缘。
桃树褐斑病的成因及发生
病原体:尾蚴核果,半球菌亚门的真菌,有性一代樱桃椰球菌,子囊菌亚门。
发生规律:病原菌在病叶和枝条组织中越冬,春季温度升高,雨后产生分生孢子。 低温和降雨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模具穿孔
当新芽开始时,在芽的中心形成一个椭圆形的病斑,边缘呈紫褐色,有裂缝和牙龈流动。 球形结节在较老的枝条上形成。 叶片病变为褐色,起初呈淡黄绿色,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大部分幼叶烧焦枯萎,不形成穿孔。 当温度较高时,病灶背面会长出黑色霉菌,其中一些是在脱落后形成的。 病变脱落后,叶子上会形成穿孔。 果实表面的病变为紫褐色凹陷的圆形斑点。
霉菌穿孔病的病原体是嗜果镉(Falsarium fruitophilus),属于半知门。 籼稻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枝条或芽中越冬。 桃树的枝条或花蕾上覆盖着一层凝胶状的层,有利于病原体对低温的抵抗力,在春季,它通过风雨传播,首先侵入嫩叶,产生新的孢子,然后侵入枝条或果实。 低温和多雨的天气有利于疾病的发作。 发病的高峰通常发生在高降雨期间。 土壤中过度缺乏肥料也会导致植物的易感性。
桃子穿孔的防治措施
农业控制:增加施用有机肥,避免局部施用氮肥。 对于地下水位高或土壤粘土较重的桃园,需要及时改良土壤和排水。 合理塑性修剪,及时修剪病枝,彻底去除病叶,集中焚烧或深埋。
化学防治:在桃芽鳞片膨胀期间,喷洒5%戊唑醇1000-1500次+叶干唑600-800次。
叶片收缩率
叶病的病原体是Eucystis teratomorphus,属于子囊菌亚门。 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量春叶早死,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而且往往造成二次萌发和叶片发育,削弱了树木潜力,对第二年的产量也有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过早死亡, 主要感染叶、枝、花、果实。主要发生在春季,南部地区病情严重。
在春天,幼叶出现卷曲,皱纹,颜色为红色,叶面不均匀,病部肿胀,叶肉厚而脆,最后病叶变成褐色或深褐色。
病原体在子囊孢子或孢子中越冬在桃芽的鳞片上或潜入鳞片的缝隙中,并在早春桃芽萌发时侵入芽。 该病在早熟品种中很严重,发病时间为4月和5月,每年仅发生一次。 它也是一种低温湿病,沿河、湖和低洼湿润地区病情严重。
农控:选用抗病桃树品种,如雨花露、安农桃、夏惠露等。 病害严重的桃园应及时施肥灌溉,增强树木潜力,提高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春雨前后。 桃花蕾喷洒30%苯醚甲环唑SC 8000-10000次,70%锌WP 800次,桃花蕾红润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