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喧嚣喧嚣,我有自己的自我,我有各种魅力,没有与世界的争吵。 ”
她站在镜头前,平静而铿锵有力地说出了这一段话。
她是复旦老师陈果。
教室里,她微微弓着背,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插在口袋里,以潇洒休闲的形象和犀利的视野赢得了无数粉丝。 只要是她的课,就满员了。
有听过她课的同学说,陈果老师讲课诙谐简单,她讲解原本是“大学水课”的禅修课程,非常有趣和感动。
谈及人生,她说:“听每个人的话,但要自己做决定。 ”
谈及爱情,她说:“如果你爱,请深深地爱; 如果您丢弃,请彻底。 ”
谈及寂寞,她说:“寂寞不求外在的东西,而是求自己。 ”
她的“金句”被剪辑成**发到网上,赢得了全网的好评,同时抢占了各大**头条,连央视都对她赞不绝口。
当时,以她为代表的“高知女性”和“知识分子性”等词条经常出现在热搜上。
但谁能想到,2019年,陈果被几千万网友推下神坛,从风靡全网到消失不见,仅仅因为电视节目上的一个小错误?
陈果到底做了什么,引起了网友的愤怒?
1981年,陈果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或许是因为父母的教导,或许是家庭氛围的熏陶,陈果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很懂事听话,弹得好钢琴,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一所重点中学。
在她的前半生,对她的人生轨迹影响最大的人是她的爷爷奶奶,他们告诫她:“美女无处不在,但聪明的女人是千里挑一,你一定是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女人。 ”
就这样,18岁的陈果考上了复旦大学的“文科基础班”。
顺利进入复旦大学后,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选择主修哲学,并以渊博的学识和优雅的谈吐成为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因为她当过模特,所以也被学弟学妹亲切地称为“模特姐姐”。
他在复旦大学学习直到博士毕业,先去哈佛大学学习神学,然后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心理学。
她多元的学习背景和中西知识与文化,使她对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怀着对复旦的深厚感情,她决定毕业后留下来当哲学老师。
如何生动、轻松地解释知识,是摆在陈果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私下里,她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称她为“果果”。
渐渐地,陈果不仅在复旦府走红,而且在网络上走红,很多人把她的金句当成了人生的座右铭。
萨贝宁调侃她:“你是女哲学博士,有没有担心过你以后嫁不出去?”
她只是笑着回答:我不认为有些有先入之见的人通常不想要像我们这样的人,只有那种豁达的人才是我想找的人。 我们的思想都不应该被我们的情感生活所束缚。
她活得从容别致,生活趣味十足,生活自信,无疑成为当代女性独立的典范。
但一个人一旦走红,总会有人喜欢暗自讽刺和贬低。
网络上对陈果的厌恶声越来越大,有人说她只是在冥想课上盲目地给学生倒鸡汤,一点都不现实,也有人说她是班上的孩子,没有老师。
直到有一次,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她把“耄耋(mào dié)”念成了“毛之”,这个错误终于让那些暗中抓住把柄的人,势必要把她拉下神坛。
墙倒了,大家都推了推,风向彻底变了,说她是“学术耻辱”“复旦成绩造假”,铺天盖地的恶意辱骂扑向陈果。
在为发音错误发出诚恳的道歉后,陈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短短的时间,陈果的一生,从风靡全网,到全网被诟病,直到消失,任何普通人都难以承受这样的起起落落。
但好在她是个清醒的陈果,她一直明白自己只是复旦的一名普通老师,最日常的事情就是戴着耳机匆匆赶往教室。
财大气粗的书生,不属于贪图逐利的名利场。 她的魅力和光彩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消失,反而会促使她更加完美,互联网的祭坛终究不是她的归属,她的归属还在她三脚高的领奖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