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记者 李元芳)近日,中国共产党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5年,整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质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将取得阶段性成果。
工人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路经济开发区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线上工作。 (*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定义主要目标。
质量作为国际繁荣、产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日益成为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点。 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还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坚实。
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面提高整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群众质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质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将更加坚实,先进的质量文化将趋于普遍,质量和品牌的综合实力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现代经济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量下降,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明显增强。
行业质量竞争力不断增强。 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不断突破,产业链整体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一、二、三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渗透率稳步提高,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 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质量竞争力产业规模明显扩大,建成了一批领先的优质优秀产业集群。
产品、项目和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质量供需适应性更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规监测合格率和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制造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不断提高, 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了高品质生活需求,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
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更多进展。 品牌培育、发展、成长的推动机制和支持体系更加健全,品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企业争创品牌和公众信任品牌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品牌领军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一大批品质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增加优质服务的供应。
在加大优质服务供给方面,《纲要》指出,要提高生产服务专业水平,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一链金融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升级的精准性和可及性。 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一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优化国际物流渠道。 规范线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和模式发展。 加快发展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
在加快产品质量升级方面,《纲要》强调要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 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技术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提高生物制品(疫苗)药品检验检测和批发能力,加快化学原料药和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 提高仿制药、原研药和专利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此外,《纲要》还指出,要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加快提升消费品质量标准,推动消费品质量由生产侧合规型向消费侧适配型转变。 加快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推进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推动基于选材、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改革。 鼓励进口优质消费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单位价值。
打造中国建设升级版。
纲要提出,要推动工业产品质量向中高端迈进,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完善重大工程装备监管制度,确保重大装备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
在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纲要清晰,提升建材质量水平,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回收、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的研发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绿色建材的选择。 开展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重点区域建材专项整治,推动建材行业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提质。
同时,要打造中国建筑升级版,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高水平应用,打造质量工程标杆。 推广先进施工设备和智能施工方法,提高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绩效。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性建筑的应用,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实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此外,《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龙头和支柱产业集群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培育形成一批技术优势优势突出、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同时,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由试验区等,打造技术源泉、质量源泉、管理创新源泉,培育形成领先的品质卓越产业集群。
《纲要》强调,加强质量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提升,推动定制化、体验化、智能化、时尚化等新消费的质量化和拓展,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开展创造放心消费的活动,促进经营者的诚信和自律,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加强售后服务保障。 完善质量多重救助机制,鼓励企业购买产品、项目、服务质量相关保险,完善质量保证金制度,推动消费纠纷预付款,开展消费者投诉信息公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并舒适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