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张萍.
通讯员 周亚.
李煦一(中)和队友们一起开发机器人。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工业互联网专业三年级学生李盱仪刚过完21岁生日,在备考高考时被同学们称为“特等奖专业”,平均每半年获得一项国家级奖项。 曾获省及以上奖项,包括连续两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全国三维建模大赛一等奖、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等奖、湖北省2023年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三等奖, 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三等奖。
李盱一(左)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
痴迷于科学项目,而不是不走寻常路
李煦仪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不走惯常的路。
大一下学期,李盱一考上了学校的robotac机器人团队。 考题是解决机器人上坡障碍物清除问题,很多团队采用“清除障碍物再加固”的方法,但李眦仪基于“被动上坡”的思想,制定了“上坡除障一体化”方案,将常规的40秒上坡时间压缩到10秒。 这一成绩使他入选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家队。 在备战大赛时,团队需要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弹射系统,当其他人都喜欢成熟的弹丸系统时,他说服大家开发一种新的压缩弹射技术,最终,他们凭借这项创新获得了全国赛场一等奖。 在第二年的全国大赛中,他设计的“Charge”清障车上坡机器人再次获得一等奖,同样是充满匠心。
有人问李煦义为什么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他说他从小就对科学创新感兴趣。 “小时候不看动画片,但看了《走近科学》和《我爱发明》等节目,却没有错过一集,里面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对我影响很大。 他举个例子,刚开发机器人的时候,他不懂建模和**,也不担心,就用筷子搭建一个结构,做“现实中的**”,然后学习理论,感觉自己的理解更深了。 ”
勤奋学习知识和技术,也琢磨创业精神
李盱一(左)经常参加比赛并获奖。
李煦仪在武软学习了三年,他明确划分时间:前两年参加技能竞赛,第二年从事创新创业,准备高考。
我想学习知识和技术,我想做出可以被市场认可并商业化的作品。 他说,就像“Charge”清障车上坡机器人一样,它可以用于救灾。 进入大三后,他经常泡在学校的创新学院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很多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轻量项目,“我做过自助洗衣项目,还研发了'智能空气加湿器',最近的成果是一个小程序,可以帮助跑者分析运动数据,提出改进措施。 ”
李煱怡很清楚,他想上学,想找工作,想创业。 “我想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这需要不断学习,我会努力在专业课程中好好学习,并尽可能地走得更远,但在实际工作和项目中磨练自己也很重要。 也正是因为内在的驱动力,李煱一才能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人。 robotac机器人团队的指导老师邓峰说,李旭一刚加入团队时还很年轻,专业知识几乎为零,但他会花很多时间独自一人,很多时候,其他团队成员离开了工作室,他一个人留下来研究机器人, 用尺子仔细测量,用纸和笔仔细计算,有时甚至到凌晨四五点。
*: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联系应用市场**“极目新闻”客户,不予授权**,欢迎提供新闻线索,并一经通过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