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是地球古生代的重要时期,始于公元4年左右85亿年前,结束于443亿年前。 这个名字来源于英格兰的一个古老民族 Ordovices。 9世纪初,英国地质学家Ri.m.康沃尔郡 (Cornwall, R)i.m.在研究威尔士北部的地质时,康威发现了一组富含化石的地层,他认为这些地层与志留纪地层不同,因此得名奥陶纪。 这个名字后来被国际地质界广泛接受。
奥陶系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构造变化和沉积环境。 在地壳运动方面,奥陶纪时期地球板块运动相对活跃,特别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构造带,如古北极大陆和古南大陆之间的古特提斯洋。 在构造变化方面,晚奥陶世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如喀里东运动,导致古-特提斯洋闭合和陆地趋同。 从沉积环境上看,奥陶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浅海和陆地环境中,其中浅海环境的沉积物以石灰岩和页岩为主,陆地环境的沉积物以砂岩和泥岩为主。
奥陶纪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 首先,在奥陶纪早期,地球经历了冰河时代,冰川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冷,对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次,在奥陶纪晚期,地球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称为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这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许多海洋生物消失,为后续生物的进化创造了空间。
奥陶纪不仅以其地质特征而闻名,还以其丰富的动物化石记录而闻名。 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复杂多样的海洋生物化石,揭示了奥陶系生物圈的繁荣和多样性。
奥陶纪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五次大灭绝事件之一,发生在大约 4 年4亿年前。 这次灭绝事件对当时的海洋生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导致约85%的海洋生物物种灭绝,因此被认为是显生代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
关于这次灭绝事件的原因有各种假设。 其中,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和下降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研究,在奥陶纪晚期,地球经历了一次急剧的冷却事件,导致冰川膨胀,海平面大幅下降。 这种剧烈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
此外,有假设认为这种灭绝事件可能与超新星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暴有关。 据推测,当时一颗超新星发出的伽马射线可能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导致紫外线大量撞击地表,对海洋生物造成致命的破坏。 同时,伽马射线还可能破坏空气分子并形成有毒气体,进一步加剧生物体的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