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有四起事件导致大量人死亡,其中三人已被遗忘
清朝末年,广东爆发吐克起义、江南太平天国起义、滇西西乱、陕甘乱。经过这四次内乱,晚清的人口从32亿暴跌至同治时期的2亿。
广东土克武装战斗起源于广东人与客家人争夺土地资源的武装冲突。 太平军一心要推翻晚清,恢复中华王朝,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洪秀全贪图安逸,导致内讧频发,甚至自相残杀,最终失去了当初的野心。 滇西起义是杜文秀先企图占领云南,然后对贵州和四川发动进攻,最后建立穆斯林国家的叛乱。 陕甘回族叛乱是由任武和海明堂发动的,他们试图瓜分陕西和甘肃两省及其广阔的土地,屠杀西北人民,建立穆斯林国家。
在这四次内乱中,太平天国运动是唯一没有被历史遗忘的。 其他三场内乱已被遗忘。
1.广东图克兵战。
广东吐克族战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54年,当时客家人和广东人为争夺土地资源而发生冲突。 客家人起源于江西和福建,而广东人则来自中原等南方地区,两者在广东融合,逐渐形成两大社区。 然而,由于广东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这种情况引发了客家人和广东人之间的激烈冲突。 结果,双方用武器互相厮杀,用农具和自制**对峙,引发了突厥人与客人长达十三年的武装谧。
在吐克之战中,当地**很少干预,甚至有时故意站在一方,尤其是广东人。 他们希望通过允许斗争加剧土耳其人和土耳其人之间的矛盾来达到一定的目标。 直到事态恶化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当地**才向晚清朝廷报告了这一情况。
晚清朝廷得知吐克兵器大战后大惊失色,下令地方**以武力平息内讧。 最终,当地政府动用军队平息了长达十三年的战斗。 解决方案包括强迫客家人返回原籍地,或迁移到其他地区,如广西或东南亚。
战斗持续了十三年,造成了大量的**和财产损失。 虽然具体人数无法准确统计,但据估计,有近百万人因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广东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2.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对这座城市的三次屠杀。
太平天国起义的内乱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目标,曾国藩奉命南下镇压太平军。 然而,曾国藩率军南下后,并没有按照所宣称的儒家道德行事,而是对城中进行了数次屠杀。
攻占九江城后,曾国藩纵容清军屠杀城内百姓,造成数万无辜百姓死亡。 在攻占安庆市和南京市期间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无辜百姓遭到清军的大规模攻击。
曾国藩的军队在全市三次屠杀中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惨重,无辜百姓遭受巨大损失。 这些事件不仅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还导致了流离失所。
滇西乱是一场持续了18年的叛乱,从咸丰6年(1856年)开始,到同治12年(1873年)结束。
起义军首领杜文秀主张“回、汉、彝族同盟”,强迫各族人民加入叛军,不愿服从者惨遭屠杀。 他的势力逐渐扩张到滇西,向东扩散。
叛乱蔓延到滇南南部和东部,马如龙、马德新、徐元济等领导人占领了许多城市。 马如龙等人曾与滇西叛军联合,后来反叛清军,然后再次发动叛乱。
清军的岑玉英和后来的杨玉可率军反击,收复了叛军占领的地区。 杜文秀试图寻求外援,但遭到拒绝,最终绝望地自杀了。
滇西乱中叛军的残余被彻底消灭,为受害者报仇。
陕甘叛乱始于同治元年,任、何明堂、白延虎等叛乱领导人意图在陕西、甘肃两省建立穆斯林国家,造成大量无辜人民的屠杀。 这些叛乱分子的罪行记录在县志中:
据《临潼县志》记载,七年内被杀30多万人,渭河南北村无一幸免。
据《阜平县志》记载,人口从1855年的25万减少到1876年的12万。
据《三原县志》记载,叛乱前人口约16万,平定后仅剩下约4万。
据《高陵县志》记载,叛乱前人口近7万,平定后只剩下一半。
《威远县志》记载了大量生灵被屠杀,城内官民无一幸免。
《平凉县志》记载了数十万官员和平民的死亡。
据《华亭县纪事报》报道,骚乱发生后,该县空无一人,只有少数难民在事件发生后返回。
多隆加、左宗堂等清军相继平息叛乱,但多隆加因叛军的偷袭而受伤殉难。 左宗棠率领楚军等人西进,先是清除了陕西的残余叛军,然后收复了甘肃地区,消灭了各地叛军,包括白延虎等人。 左宗堂的壮举让陕西和甘肃两省得以稳定。
左宗堂收复天山南北广大领土后,白延虎率领残余叛军逃往沙俄国。 慈禧一再催促沙皇俄国交出白彦虎,但遭到坚决拒绝。 白彦虎和他的叛军后裔现在是中亚东部的东干人,分散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