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财经3月5日电 **新闻室5日召开吹风会,《工作报告》起草组组长、研究室主任黄守红对《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保护和改善民生的新政策举措,大家都很期待。 今年人们可以收到哪些生活礼包? 你能全面谈谈吗? 再加上一些地方基层资金相对紧张,这些民生承诺最终能否兑现? 谢谢。
黄守红:谢谢你的提问。 改善民生和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今年的报告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民生政策措施。 保护和改善民生,体现在报告的很多方面,也体现在要求上。
例如,总体要求提出了改善民生福祉的要求,相关内容在其他部分都有涉及。 例如,在教育领域,报告建议改善农村寄宿学校的条件。 全国有3000多万寄宿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中很多是留守儿童。 虽然近年来农村寄宿学校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为了让这些孩子读好书,上好学校,今年,《报告》对这个薄弱环节提出了要求。
再比如在医疗卫生方面,《报告》提出今年继续加大基本医疗财政补贴力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上调30元至每人每年670元。 报告还强调了各地医疗入驻的落实和完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提升,促进了检验和检测结果的相互认可。
再比如在社保方面,《报告》提出今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月标准提高20元。 这件事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现在国内有1个7亿老年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今年最低标准上调20元,增加19元4%,这是近年来的大幅增长。
关于民生保障的类似内容还有很多,限时这里就不看了。
刚才讲到一些地方的财政拮据,以及《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措施,包括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中提出的措施,对安排部署的改善民生措施,有没有财政支持? 可以兑现吗? 针对这一问题,在“**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并作出安排。 在积极进取的财政政策中,报告强调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政保障。 今年地方转移支付要保持必要的力度,预算安排了10万亿多元,同时要推动省级财政资源下沉,确保基层“三保”没有问题。 具体的民生支出也安排在预算报告中,可以并行查看。
至于今年改善民生的安排,相信通过各级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落实到位。 在《**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用发展思维来看待补民生短板的问题。 改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解决就业、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不仅可以改善民生和福祉,还可以激发内需的巨大潜力。 因此,要想解决“一老一少”等民生问题,便利儿童入园,就需要加大投入,这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支出。 这些民生保障和改善措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在制定措施、提出目标任务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其可行性,并且还研究制定了一些配套方法和措施。 保护和改善民生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尽力而为,尽我们所能,主要是履行保基底线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提高安全水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