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袁修不满大丞相高欢的执政,与他决裂。 但面对高欢在六镇的狼性兵,帝国大军却没有反抗的勇气,眼看高欢已经渡过黄河,袁修急忙向西逃窜,与前来响应的宇文泰会合后,才敢安心。 此后,魏国分了东西方,高欢立清河王之子袁善剑为皇帝,没过多久,宇文泰就发现袁修不愿意做傀儡,而且很可笑,直接毒死了他,立袁宝火为皇帝。 东西魏王朝十几年的相互攻打开始了。
潼关之战
公元536年,关中发生饥荒,高欢不肯放过这个上天赐予的机会,先是与南凉议和,避免两条战线交战,然后命令三方军西进。 司徒高敖曹从南面进攻商洛(今商洛商州),都督窦泰正面进攻桐关,高欢亲自率兵在黄河以北的普班(今运城永济)架设浮桥,准备渡河。 此时,东魏王朝的实力远超西魏王朝,高欢军队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宇文台却智如火炬,认为高欢虽然是在黄河上架设浮桥的姿态,但其实是拖延西魏大军的拖延策略,真正的主力是攻打同关的窦泰。 南路的高傲草虽然勇猛,但是他的进攻路线上并没有大城市,除非他能直接拿下长安,否则他就不用太担心了。 而高欢自从出兵以来,经常以斗泰为先锋,他的精锐攻打全部被攻克,成了骄傲的士兵,若是对他发动突然袭击,必定会成功,打败斗泰后,高欢自然不战而退。 将领们认为这太冒险了,但宇文泰却不顾民意,甚至许下诺言:“这五天,我就拿下斗泰。 ”
于是,宇文泰亲自率领六千骑兵撤退到长安,并秘密进军桐关附近的小关。 窦泰忽然看到了宇文泰的军队,慌乱中,在山中排成一列,还没来得及编阵,就被骑兵袭击,当即被击败。 宇文泰的先头部队李碧来回奔杀,斩杀了无数敌人,最后斗泰大军一万多人被俘,斗泰战败自杀,传闻是长安的掌门人。 北方的高欢因为黄河的薄冰而无法救援,只好撤军,而南方的高敷已经攻克了洛州,得到斗台战败的消息后,他烧掉了包袱,弃城而去。
潼关之战是东西魏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东魏时期的山东土地比西魏时期的凋零关中要富饶强大得多,高欢的三方大军在三条路宇文台上都难以抵抗,如果真的分兵不守, 概率被每个人打破。多亏了宇文泰为这个新生政权重生的超强战略眼光,三方军一战就大获全胜,不得不说,他确实是天下一流的军事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