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个独特的王朝,历史上以软弱、缺乏野心、军事实力不强的形象而闻名。 宋朝时期,中原王朝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给人留下小人野心勃勃、英姿飒爽的印象,显得颇为懦弱。
宋朝虽然在南宋末年面临蒙古汗国的扩张,但却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军事实力。 与其他同时代国家不同,南宋沿长江活动了40多年,顽强抵抗蒙古人的进攻。
襄阳作为楚国的钥匙,地理位置优越,前方有楚山和汉江的天然屏障保护,背靠平原,粮草充足,因此成为士兵的战场。
在宋蒙山的湘樊之战中,襄阳虽然坚不可摧,抵抗了蒙军6年,但实际上,这座城市也早就被蒙古军队攻占了。 虽然历史结果无法改变,但宋朝的坚韧和英勇抵抗值得铭记。
公元1234年,宋军联手蒙古人灭金王朝,彻底洗刷了景康的耻辱。 宋立宗表现出难得的野心,决心收复中原,于是命令他的军队前往商丘、洛阳等地。
然而,由于行动仓促,宋军在蒙古军及其五十万仆军的反击下,不仅未能收复旧地,甚至还失去了襄阳,不得不转为守势。
不过,南宋也有像孟徽这样的名将,他率军奋战前线,成功抵挡住了蒙古人的攻势,并在随后的四年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最终将敌军击出国,夺回了襄樊两城。
然而,这两座城市被蒙古军队摧毁,城市防御不再可用。 1267年,蒙古人对南宋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新晋大汗忽必烈改变了之前的战略方向,将矛头直接对准了襄阳,决心以此为跳板,打开通往南宋的大门。
此时,襄阳的守军是陆文环,他将依靠这个重镇,坚决抵抗蒙古军队的进攻。 湘樊之战是一场悲惨的战斗,虽然它的开头有些滑稽,但它以勇气和决心支持的重要胜利而告终。
为了封锁坚不可摧的襄阳城,蒙古人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计划——要求南宋在城外开辟一片田地,开展双方的活动。
于是,蒙古军队将襄阳和樊城两座城市严密包围,切断了城内守军与宋军的南北联系。 1267年,湘樊之战正式打响。
鉴于襄阳的重要战略地位,南宋朝廷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
1271年,范文虎终于率军第一次向襄阳城送去救济物资,让缺粮缺草的守军得以继续坚守。 蒙古将军阿里·黑格在1273年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结果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样。
当湘樊两城被切断时,情况已经变得非常危急。 如果朝廷在这个时候能够派出重兵前来救援,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但是,由于大臣贾一道误判了战局,认为襄阳不是蒙古人的主要进攻方向,所以一直没有集中大军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