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正迈向“新”,迈向“品质”。

小夏 文化 更新 2024-03-05

东莞数字经济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

林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近年来,谢港银华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势头强劲。 图为基地内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在地面上已经用完了加速度,为驰骋的车流安装了“东莞动力”; 超然航空首架螺旋桨飞机下线交付,东莞飞机制造实现“零”突破,在茫茫天空中发出“东莞之声”; 顺罗电子正在东莞打造全球最大的被动元件智能制造基地,让有电的地方就有“东莞制造”......

向着阳光而生,向着春天迈进,如今的东莞正以新的优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东莞秉承“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聚集龙头企业,培育集群生态,让一批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片热土上加速成长壮大,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3年,作为东莞市产业新支柱的“一号工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培育新的优质生产力,加大发展支撑力度,首次实现年产值超千亿元。

将关节拉成动量并向上攀爬。 展望2024年,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继续吹响号角,向着工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60亿元的目标冲刺。

引领项目,引领集群“聚势成势”。

走进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年产10GWh新建锂电池、位于马冲的储能总部赣锋锂电池项目现场正在“蒸腾”,只见整机运行有序,工人们正在进行建筑基础承重平台和车库基础的施工。 该项目的投资方东莞赣锋电子是目前国内产品品类最丰富、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锂电池生产企业,也是知名锂生态企业江西赣锋锂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23年以来,公司在东莞水乡投资50亿元,计划生产10GWh新能源储能产品、轻型动力电池、电芯等新能源产品,年产值110亿元。

水龙头引线,链条簇拥。 基地除了赣锋锂电、博力威等龙头链企业外,还布局了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公司氢蓝时代、国内电动汽车行业人口领先的上市公司绿通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优质企业。 去年,广东省提出推动新能源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

目前,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引进多个重大新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3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236个2亿元将成为东莞打造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

除了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源头创新平台优势,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产业领域,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科技相互促进, 并正在孕育该国的伟大“材料”。

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材料,外延是这个产业链中最关键的一环。 在东莞,广东天宇半导体有限公司专注于这一领域已有十多年。 近日,广东天宇半导体有限公司总部、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迎来了好消息——该项目2号厂房已封顶,预计2024年5月投入试产。 项目位于松山湖生态园区,总投资80亿元。

该项目将建成为国内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未来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积极吸引和聚集上下游企业。 广东天宇半导体公司联合创始人欧阳忠说。

同样基于解决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原材料“卡脖子”的问题,总投资150亿元的广东光大研究制造中心项目主厂于去年开工建设,预计1区项目三厂将于今年上半年封顶。

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万亿级消费电子产业的优势,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产业链和配套设施较为完整。

2023年东莞集成电路进出口量为3219家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增长37%,成为东莞对外贸易稳步增长的重要动能。

随着半导体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原材料“卡脖子”的问题也将得到缓解,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挖掘潜力,多方合作,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锁定“高精度”,突出显示“链组匹配”。 环顾其他新基地,聚焦“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以大项目为带动,这个“制造之都”产业集聚加速,在新赛道上迎来了“卡阵战”

在临深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耗资50亿元的瑞勤科技消费电子智能终端制造项目和45亿元的顺罗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精密陶瓷项目,将助推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新储能四大产业集群“全力”助推; 和汽车零部件。

在谢港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依托比亚迪项目投资65亿元,投资5东莞首个2亿美元通用航空制造项目,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在新能源汽车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链条的延伸正在积蓄发展潜力;

在水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投资超过17亿元的红梅河西数字产业区一期、二期项目即将完工。

在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全球领先的便携式锂电池封装线整体技术领军企业东博智能投资近4亿元,特种装备制造、自动化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制造等相关领域的企业逐步抢占“智能”制高点;

在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掌握了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和技术的法邦生物、国内球囊技术和规模取得突破的博迈医疗等400余家生物企业齐聚于此,累计投资产业项目超130亿元......

在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加持下,成为行业转型中的“火车头”和“大鲶鱼”,不断拉动和搅动基地产业生态的“泉水”,孕育出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名片”。

生产率的新质量,“新”在科技创新中带动生产率向新水平发展,而这往往是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和发展形成的乘数效应。 在这一质的飞跃中,除了需要“屹立不倒”的龙头企业外,也离不开一大批“势不可挡”的专精特新企业。 2024年,七大基地将依托已落地和新增吸引的龙头和链主力企业,吸引上下游“潜力股”配套企业,开展“链业”,集聚创新资源,让真正具有发展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 让这片工业化的“热带雨林”越来越生机勃勃。

空间改造打造行业“大格局”

长期以来,东莞的产业发展呈现出“点星”“散花”的特点,长期陷入产业不连续、产业带带等问题。 从七战新基地开始,东莞就知道,只有打破空间的“焦虑”,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赢得广阔天地。

结果,一场没有火药的“太空革命”在七个基地开始了。

走进谢岗镇银华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沿着谢岗镇宽阔笔直的粤海大道行驶,来到李村截洪渠附近,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企业整齐地排列着。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寂静。

2022年,谢港银屏片区被指定为全市10个标准化工业区之一,并已准备了3000多亩连片土地。 备受关注的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就位于这里。 继创纪录133天,比一般流程提前6个月,1045亩“生地”准备到“熟地”退市后,这项投资65亿元的重大工程在去年年底前部分完工投产,仅用了13个月。 电机、电控、电源、发动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将在这里开发、设计和制造,预计年产值约170亿元。

比亚迪项目作为东莞产业“新支柱”推出的首个重大产业领军项目,不仅将为东莞在热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占据主动,更将助力东莞进一步凝聚新能源产业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土地空间是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大优质工程的强有力承载背后,是东莞整地的“赛马”。 经过三年的建设,全市七大基地共整地9167亩。 2023年,在七个基地中,可开发空置土地基本协调,累计可供地8235亩,实现从“项目等”向“用地等”的转变。

在去年12月结束的2023东莞全球投资大会上,东莞首次推出45个案例,总面积超过1个20,000英亩工业用地挂牌投资,其中一批来自七个基地。 这些地块面积大,整齐衔接,区位优势突出,配套资源丰富,“前期程序已基本准备就绪,绝对是'快慢'。 东莞市市长陆成琦说。

对于发展密集度较高的东莞来说,通过对既有空间的改造,打造优质的产业空间,也是推动新产业释放新动能的关键。

在临深基地石潭铺社区,深圳宏发集团旗下宏润公司运营的“巨无霸”旧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总面积约800亩。 去年7月,一区一期宏发数智港项目一期封顶,“园中长产业园”开始向产城融合方向形成。

水乡市望沙路一带,作为全市第一主导下的全市最大的连续“产业转型”示范项目,水乡河西数码产业区是水乡基地发展的“排头兵”。 项目总面积约5200亩,一期、二期开发区占地163亩,包括龙头企业独立式住宅、数字化产研楼等,厂房主体结构约12万平方米现已建成后盖,并引进了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预计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分批建成投入使用。

2023年,七大基地将规划合计约450万平方米的优质低成本空间,让先进制造业有增长载体。

在空间改造的大规模布局和大动作中,加快了大连片“熟地”的形成,为更多龙头项目的快速实施提供了充分保障; “工业楼上”使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拥有“智造”增长空间。 有了充足的仓储、盘活、产能提升、“产业转型”等空间扩张“工具箱,七大基地让更多优质”梦工厂“蓄势待发,为行业插上翅膀。

产城融合,雕刻环境的“高端版”

从看框架到强化功能,从产业集聚到产城人融合,七大基地在使其可行、宜居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东部产业园是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主要阵地。 地处松山湖核心区较远,开发较晚,目前正服务配套设施上“硬作”,已布局市政、防洪排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等多项基础设施,总投资超过20亿元, 其中东部产业园门户景观建筑、园区小镇环境衔接升级等一批配套设施齐全,将进一步推动周边项目建设向“跑涨升”“升温”。

在谢岗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谢岗医院新院区二期、谢岗镇实验中学投入使用,优质的医疗教育公共服务让企业员工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银湖工业区、银屏山配套路、万里蓝路防洪渠段等一批道路交通生态工程已完成验收或基本完工,生态“颜值”和产业“绿色价值”双双跃升。

城市吸引人才,人才赋能产业。 七大基地持续推进产、城、民融合,产业基地“产业园”正在向“产业共同体”转型。 前不久,当我走进位于临深基地的凤凰花海滨公园时,百亩的向日葵海盛开,绿叶衬托着金黄色,宛如一幅油画般动人,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距离园区5公里的石潭铺人才园,也完成了环湖绿道的建设和部分沿湖绿化。 未来,两园将串联起来,形成塘厦东部景观轴线,成为临深基地人才的诗意栖息地。

搬入后,项目周边道路网络越来越畅通,到镇中心、市区和深圳的车程也更短了。 东莞顺洛综合部部长李良平说,“周边15分钟生活圈内有中小学,员工子女上学也很方便。 ”

基地除了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撑的“硬环境”外,还持续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

395万元! 我们去年获得的激励支持降低了我们的制造成本,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将资源集中在研发投资上。 来芬科技制造总监郑伟哲表示,这是展新基地专项资金企业成长激励项目。 2022年,公司落地东方智能制造基地硅谷电力数字谷产业园,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智能装备采购和智能工厂建设。

营造发展“微气候”,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基地建设三年来,共有23家企业获得市级基地高质量发展专项奖25项,涉及奖金共计7628万元。

除了对市级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和补贴外,七大基地还推出了“一个基地,一个政策”的扶持政策,以增加优质产业项目的吸引力。

行业成为“助推器”,引进潜力项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规模1亿元的松山湖科学城股权投资**,总规模为555亿元的国投新材料**,在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领域的潜在项目中发挥着“黄金杠杆”作用。

除了推行“尽享一切”的优惠政策外,东莞还大力助力重大项目力争升级金融“工具包”。 河西数字工业区,水乡。

一期、二期项目是东莞市首批国家政策性发展金融工具项目。 开发商东莞启宏投资副总经理韩春华介绍,该项目已先后获得175亿元和1812万元的城市保障性住房项目补贴,减轻了企业自筹资金的压力。

它不仅帮助企业用“真金”纾困,更是“看听”打开脉搏。 企业生产迫在眉睫,现场生产许可证怎么办? 产品上市注册的程序是什么? 在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协助企业明确各环节审批要点,对上级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协助企业完成生产现场系统评估和产品注册,帮助企业尽快走上正轨。 2023年,基地将协助Bioma、安健、安科等多家生物企业完成多项产品业务的注册。

走在政务大厅重大项目的“绿色通道”,就像走进了头等舱,有专人提供“手拉手”服务,而我这个申请建设的门外汉,轻松做到。 东莞顺罗总经理陈淑玲频频称赞基地的营商环境。 去年年底,她向基地提出要处理6000平方米的土方运输,工作人员当天检查并完成审批。

在基地,“项目为王”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 东莞紧抓稳增长主基调,落实“退市后开工”、“竣工后投产”措施,扩大“互联审批、封闭式供地”改革实施范围,按照新模式完成全市重大工程83个,土地供给面积4980亩。 此外,对尚未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开展“强化服务、解决问题、促进发展”行动和“清零”行动,不断细化项目保障“粒度”,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4年,乘着“百万项目”和“投资年”砥砺前行的方向,七大基地将继续推动全面配套的质量和增长,吸引龙头强链,讲述产、生、生、生态融合的新故事。

“以新提质”,新植新优质生产力,引领新型工业化。 强于制造业、强于制造业的东莞,正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上“创造”自己的声音,“创造”未来。

作者通過: Gong Ju and Guo Wenjun.

摄影:邓浩。

编辑协调员:张寅.

相似文章

    走向“绿色”和“风景”是无限的

    巍峨的天山,浩瀚的昆仑。在祖国的西北角,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满了新疆多万族人民的欢乐和幸福。蓝天白云下,一台风力发电机站在天空中,在风中旋转 在广袤的戈壁上,一排排光伏板排成一排,朝向太阳 高耸的塔楼和南北飞翔的银线架起了一条 空中走廊 为千家万户持续输送 绿色电力 新疆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是...

    “城市”正在向上移动,向“新”移动。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 骨架 逐步延伸,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一年来,泉州市不断焕然一新,一座便捷 宜居 品质的城市即将崭露头角。从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建设迈出的每一步都扎实 年,全市完成城市建设投资首次突破亿元,全年完成亿元,完成投资金额和投资完成率均居...

    2024年,新年贺词给新

    本文 时代周刊 作者 时代周刊编辑部 穿越时间隧道,我们在新年的第一天再次相约,这是年第一期 时代周刊 这是你和我们年的协议,它充满了爱与真诚 献给每一个平凡 顽强 乐观 勇敢的你,祝你新年快乐!我们一起跨过了年,无论过程是一帆风顺还是曲折艰难,我们都可以从容告别过去 今年,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但经济...

    攻坚克难,反弹向好,夯实基础,储能迈向新

    盛来云.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元年,也是疫情防控转接后中国经济复苏的一年。回首这一年,国际环境混乱交织,国内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在第一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砥砺前行,整体复苏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了...

    夯实基础 焕新,乘势而上丨多项数据耀眼,经济好转因素不断积累

    中央电视台北京月日电 记者 张绵绵 据第一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之声新闻报 摘要,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中国经济克服了困难和挑战,顶住了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中国好声音将推出 夯实基本面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