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经济强劲势头正在加速释放。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次数和总支出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 那么,在全国众多各式各样的旅游目的地中,什么样的景点可以留住游客呢? 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应该如何包装,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文旅项目?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会长陈岩认为,旅游发展要与真实文化挂钩,要从中华文化、历史遗迹的宝库中挖掘资源。 他指出,如果一些人为地编造了太虚假、太空洞的故事,游客可能会感到失望。
中国的土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优势。 中国幅员辽阔,地势富饶,民族多样,风景无穷。 此外,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传统今天可以蓬勃发展。 时空的双重跨度,自然与人文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宝库。
如何开发宝矿,充分利用资源,是文化和旅游部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各地共识是,要讲好文旅故事,就要用一种年轻人能听懂、能听的方式。 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以“网红签到”为噱头,不惜以过度现代化、商业化的叙事来歪曲历史、编造典故、解构传统文化元素。 这些营销故事与历史和环境脱钩,看似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但实际上却是在卖羊头上的狗肉,背离了宣传的真实性要求。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974%的受访者认为,景区解释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偏离景区本身,弥补了不一致和不一致之处; 81.9%的受访者希望听到更多基于事实的景点解释。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游客并不买虚假宣传,更是反感同样的“传奇故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真正的文化”才应该是旅游资源的核心; 对文化的准确诠释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文化内容的创新呈现,才是真正需要在各个地方“卷”起来的领域。
在昨天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刘结一特别提到了哈尔滨和喀什古城的冰雪。 东一西两座城市,分别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深厚魅力,在节日期间掀起了旅游热潮。 这两个城市旅游热潮背后的发展思路,特别是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辐射、以宣传为延伸的品牌建设模式,值得各地思考和借鉴。
相关链接: 陈岩委员:景区的发展要立足于真实的历史文化。
作者:孙新奇.
文:孙新琪 编辑:孙新琪 责任编辑:石伟。
*请注明本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