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60,000 名难民逃往苏联,事后后悔再回来
1962年,新疆伊犁地区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事件。
在本应是播种季节,当地村民的行为举止很奇怪。 他们白天躲在家里,晚上才突然搬出来。 从只有几户人家开始,到3月,异常情况已经蔓延到大多数村庄。
到4月,情况恶化了。 村民们不再隐瞒,每天晚上都带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来到边境地区,有的独自一人,有的带着家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人拉着车,赶着牲畜,决心越过边境。
一旦这些村民越过边界,他们就再也没有回头。 这种行为不仅令人惊讶,而且引起了广泛关注。 毕竟,他们的目的地不是别人,正是苏联。
一般来说,我国边境居民突然涌入苏联,苏联不会轻易接受。 一方面,苏联很难妥善安置如此多的流离失所者; 另一方面,边境居民的大量涌入也对苏联的安全构成了挑战。
这次叛逃背后的谜团是什么? 跨境浪潮将对两国产生什么影响? 让我们揭开 1962 年边境叛逃的真相。
然而,苏联的反应是出乎意料的,他们对这些远道而来的边民非常积极。 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亲自下令:
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边境人民越过边境。 "
边疆人民在过境方面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但苏联试图为他们扫清障碍。
首先,问题。 边境居民需要合法证件才能过境,但这需要上级的批准,一旦涉及到批准,叛逃就很难实现。
为此,苏联直接采取行动,将边境人民的有关文件***带到新疆,并秘密派出**,确保边境居民的手续齐全。
其次,大部分边防居民选择在夜间过境,但边区照明不足,导致部分边防居民迷路。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过境,苏联投入了人力物力,迅速建设了照明设施,并设置了方向标志,引导边境居民。
最后,越过边境后,边境居民仍然要面对长途跋涉,但沿途缺乏休息点让他们感到疲惫。
苏联投入巨资建设了一批接待站,并配备了精通汉语和新疆话的翻译人员,全程为边疆居民提供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安全抵达苏联城市。
起初,叛逃是由边境人民自发组织的,但后来苏联加入了他们。 在苏联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边境人越过边境叛逃。
短短一年时间,仅1962年一年,就有近7万边民涌入苏联,带走了30多万头牲畜,新疆地区一下子变得荒凉起来。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边疆人抛弃了自己的土地,挤在一起突破了国界,不惜一切代价涌入苏联。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苏联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这些边境人民叛逃如此之多。
少将的叛逃引起了轩然。 当时,超过 67万人涌向边境,带着家人和孩子前往苏联,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次叛逃的幕后组织者竟然有两位开国少将。
其中一位是马尔戈夫,作为最早的开国少将之一,他年轻有为,勇敢非凡,受到***等元帅的高度评价。
然而,马尔戈夫的一生似乎注定要背负叛逃的阴影。
1923年出生于新疆,俄罗斯血统,从小就是俄罗斯血统。 少年时期,抗日战争期间,中苏关系友好,作为俄罗斯后裔,他与苏联关系密切。
随后,他参军并在新疆服役。 他甚至一度成为伊犁军区的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新疆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马尔戈夫凭借精通当地语言和英勇表现而获得了领导地位。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又晋升了新疆的另一位少将。
虽然他们被派往苏联学习,以吸收先进的知识以造福新疆,但随着与苏联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马尔戈夫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1962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同时中印关系紧张,美国不明朗,使中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新疆的发展也受到内忧外患的阻碍,许多边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令人极度不满。
这时,苏联派出**,通过在边境地区设置无线电扬声器,不断呼吁和煽动边境人民。
广播,全在新疆,赞美苏联的生活条件,宣称苏联每天都有充足的粮食和肉食,而新疆的边民却生活艰苦,贫富差距巨大,这让边疆人民开始动摇。
随后,苏联人散布谣言,说中印即将开战,战火将蔓延到新疆地区,引起边疆居民的极大恐慌。
更糟糕的是,苏联还声称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可能会发生冲突。
对于新疆的边民来说,他们不知道这种情况,他们只是相信苏联的花言巧语,于是他们开始认为印度会攻击中国。
在经济困难和安全威胁的压力下,这些边民开始考虑逃往苏联。 这时,苏联提出了优厚的待遇,承诺允许边境居民在苏联定居,提供工作和丰厚的薪水。
在金钱和安全的双重形势下,这些边民终于无法反抗,从1962年开始逐渐越过边境线叛逃。
就连开国少将马尔戈夫也不例外,他与另一位少将一起,抛开军事,主动带领边民叛逃。
随着少将加入叛逃者行列,原本担心被发现的边民们更加放心了,叛逃的规模也更大了。
新疆原本有一大片耕地,牛羊成群,但叛逃后,这些耕地全部被废弃,损失数不胜数。 全县人口直线下降,有的县城甚至只剩下不到100人。
这些人大多年老体弱,病残,不方便逃亡。 据统计,仅在1962年,就有6个7万名边境居民叛逃的消息震惊了北京,也震惊了整个国家。
有人建议立即派兵救逃兵,但***只回应了一句话:
如果你离开,就不要回来了。 "
果不其然,到了苏联之后,这些边民很快就开始后悔了,甚至有了回新疆的念头。
但是,**会同意他们的要求吗? 这些边境人会怎样?
在他们叛逃之前,苏联向他们许诺过上好日子,许多边境居民都期待着在苏联定居。 然而,当他们到达苏联时,他们发现这一切都是**。
这些边疆人没有被安置在苏联城市,而是被分配到西伯利亚地区。 那里荒凉寒冷,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他们被迫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工作。
在新疆,边防居民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行动,但在苏联,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每天进行密集的劳动。
长期在西伯利亚工作,生活条件差,很多边疆人病倒了,但苏联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对于苏联来说,他们只是来打工的劳工,他们唯一的价值就是为苏联开垦荒地。
尽管他们为祖国付出了一切,但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祖国。 这些边疆人涌入苏联后,中国一直在寻找机会将他们营救回国。
然而,苏联只同意放走一群边境居民。
这些边民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不能从事劳动,因为不能给苏联提供价值,才被允许回疆。
随着中苏关系在1960年代中期恶化,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从苏联返回中国。 叛逃的两位少将再也没有回来。
苏联起初鼓励边境人口的涌入,但后来试图挤压他们。 原因很简单。
首先,苏联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上世纪50年代,苏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了6000多万人,其中大多数是男性。 这导致苏联劳动力严重短缺,许多行业和领域严重短缺,甚至耕地无人照料。
苏联的回应是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鼓励女性尽快生育,女性从14岁起生孩子就被称为“英雄妈妈”。
另一方面,苏联也派当地居民到西伯利亚开垦土地,但这些居民由于条件艰苦而迅速放弃。
于是,苏联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新疆地区的边疆人民。
中国人民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苏联认为让中国边民去西伯利亚开垦荒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为了吸引中国边境居民,苏联散布各种谣言,吹嘘苏联的良好条件,同时在边境居民中制造恐慌。
到了1962年,这些边疆人真的动了心思,在两位少将的带领下,成群结队地涌入苏联。
对于苏联来说,这些边境居民自然受到欢迎,因为他们是免费劳动力。
苏联大规模招募边疆居民,实际上是对中国新疆地区稳定的隐性打击。 这些边境居民在苏联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从一开始就被当作苦力对待,工作条件差,工资低。 即使他们想回国,也受到苏联的阻碍。 直到苏联解体,他们才有了一线希望,但他们已经成为苏联公民,回到自己的祖国变得极其困难。 有的边疆人甚至因为长期劳动而终身残疾,有的在国外生活了一辈子,有的在国外病死,实在令人尴尬。 相反,我国成为这一事件的最终赢家。 这些边疆人民的背叛,终于为我国清除了6万个不稳定因素,消除了苏联在新疆地区的潜在影响,这无疑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大事。 这也再次验证了董事长的先见之明。 我们应该警惕那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背弃国家的人,我们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