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型设备的研发遵循“设备生成、开发生成、预研生成”的内律,即当一种新型设备公开时,实际上正在悄悄地孕育出更先进的系统。
近日,中国新型隐形无人侦察机“天鹰”的出现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难道这款无人机的性能真的不够先进吗? 事实上,这种“看似落后,实则领先”的表述,恰恰体现了中国在隐身飞机领域独有的“凡尔赛”自信。
近日,**电视台七大国防军频道推出的“军事之旅”特别节目,于2月26日至3月1日,通过一系列节目带领观众近距离领略国产军事装备的魅力,见证了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显著进步。 该计划不仅公开了轻型履带式无人作战平台,还首次公开了一种历时七年研发的新型隐形无人侦察机——“天鹰”。
尽管距离“天鹰”首飞已经过去了将近七年,但根据中国首次研发的规律,它的展示很可能意味着更先进的型号已经在开发过程中。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调侃:“既然能展示,那一定是'倒退'”“七年之痒,是时候迎接更新了”。 这种看似轻蔑的声明,其实是一种自豪的声明,反映了中国在隐形飞机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此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隐形飞机知之甚少,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的X-37B等先进的隐形无人机上。 不过,随着“彩虹”、“翼龙”等系列无人机在国外的火爆,再加上新型“天鹰”隐形无人侦察机的问世,我国成功迈入了全球无人机研发的第一梯队。
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天鹰无人机具有大展弦比,具有很高的升阻比,使其在特定的性能指标中脱颖而出。 虽然与中国最大的隐身无人机“彩虹-6”相比,“天鹰”的吨位更小,最大有效载荷和续航力略逊一筹,但其停留时间超过5小时,足以超越市场上大多数无人机产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鹰”搭载了先进的光电和雷达系统,即使在5000多米的高度工作,也能准确识别地面上的汽车车牌,展现出超强的侦察能力。
在现代战争中,这种高效的侦察和定位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俄军成功摧毁美制M1A2主战坦克,得益于无人侦察机的情报获取和定位精度。 相比之下,“天鹰”的侦察能力更胜一筹,无疑为中队提供了强大的情报支撑。
在侦察效率方面,隐身性能是关键。 只有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目标区域,才能有效地执行侦察和陆海打击任务。 “天鹰”无人侦察机的一大亮点是其出色的隐身能力。
机身表面涂有先进的隐身材料,进气口布置在机身顶部,这使得雷达波在探测过程中容易分散和反射,再加上其体积小,雷达散射截面甚至不如鸟,大大降低了探测的可能性。
凭借出色的隐身性能,“天鹰”可以轻松穿透敌人严密的防空网络,并具有独立执行攻击任务的能力。 根据相关CG宣传视频的展示,无人机在穿透防空系统后,可以准确锁定并摧毁敌方目标,整个过程几乎不被敌方雷达探测到。 有趣的是,“天鹰”无人机在外观上与美国B-2战略轰炸机有些相似,因此,有人给它起了“中国版B-2”的称号。
对于“天鹰”号能否登上福建航母进行海试的问题,有专家持保留态度。 他们认为,与“天鹰”相比,航母可能更适合搭载“天鹰”等航时长、隐身性能高的无人侦察机或战机,如攻击-11或歼-35,因为中国在长航时无人高空侦察领域已经拥有丰富的储备,对“天鹰”的需求相对有限。 在他们看来,“天鹰”更有能力在陆基侦察任务中发挥其卓越的性能。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国产无人机已经展现出绕岛飞行、穿越海峡、协同作战等实战能力。
正因为如此,在“天鹰”无人机出现后,美国和台湾都相当害怕,选择保持沉默。
优质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