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年参观新展览!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美丽,蕴含着浩瀚的气息。 2024年龙年,山西考古博物馆(太原孔庙)、山西古建筑博物馆(春阳宫)推出一系列充满“龙元素”的展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龙”文化的视觉盛宴。
什么是龙? 龙的形象是如何演变的? 为什么龙最终会成为国家的统一元素?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山西考古博物馆三金院东展厅,走进考古中发现的龙的世界,聆听文物中龙的故事,感受“龙的后裔”的血脉。
从山西考古博物馆礼门进入,玲珑辉煌的灵星门正对着著名的太原孔庙,墙体中间镶嵌着蓝、黄、绿三色琉璃烧制的流云海水双龙弹珠图案,双龙栩栩如生,火珠比竞的样子十分生动, 这让人对即将到来的展览之旅充满期待。
登上潘桥,穿过潘潭,穿过大成门,来到第三院,打开东展厅的红幕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耀眼的龙元素文物。
展览分为:“龙成了好路”“龙是礼物”“星辰是神兽”。三个单元展出了从史前到4000多年前清代的130多件与龙有关的文物,涵盖青铜、玉器、黄金、陶瓷、石刻、壁画等,系统地介绍了龙在历史上的形象变化。
展厅入口处第一个“迎宾台”是彩绘龙板,其身上的斑驳和裂缝无不彰显它的长寿和沧桑,将人们带入了4000年前的那个时代。
在第一个单元,“龙变得聪明”。展厅内,几位志愿者正在讲述龙的形成过程。 “龙的形成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考古发现发现,在史前时代就已经有类似龙的图案; 商周时期,龙纹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形式和图案逐渐趋于统一,广泛应用于青铜和玉器的装饰。 秦汉时期,龙形基本定型,形体达到新的高度,成为后世龙形变化的典范。 ”
在志愿者的介绍下,游客们仔细观察了陈列柜中富含龙元素的文物,有史前龙纹的,也有前秦代的。
在第二个单元是“捧龙作为礼物”的展览区。一些参观者在一组时钟展示柜前站了很长时间。 “在两周的时间里,仪式所代表的文化体现在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装饰着龙纹的玉青铜器皿,这些精美的装饰品不仅以其艺术性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凭借龙的神性突出了器皿的神圣属性。 志愿者说。
在本单元的陈列中,无论是西周时期的龙纹玉、龙形四通铜储、龙纹铜越还是东周时期的龙形玉佩,人们都能深深感受到礼文化在周贵族生活中的渗透和作用, 让人们再一次瞥见周时期人们生活的角落。
随着展览进程的不断深入,文物的时间尺度来到了汉代。 在第三单元“星霄神兽”展区,展出的文物逐渐多样化,如北魏石柱底座、宋晋四神壁画、青龙壁画、......从唐朝到五朝的野兽每一件文物都展现了龙逐渐被社会化人格置身事的过程,借助神兽形象,龙的图案走向世界,成为百姓祈求纳吉的寄托。
这白釉龙柄杯实在是太精致了,小龙形杯柄上的每一个龙纹都经过精心雕琢完成,实在是无愧于工匠的精雕细琢。 在单独的展柜前,游客张先生对展柜中的元代白釉龙柄杯赞不绝口,引来了不少围观者。
山西考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这次展览上,每天都会有人发出类似的感叹,这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她看来,这或许是“龙的后裔”们独特的共识和默契。
在田野里看龙,看主。 “值此龙年之际,让我们走进考古学中发现的龙的世界,聆听出土文物中龙的故事,做龙的后裔!
如今,在博物馆里观看龙年龙展已成为文化界的热门话题。 如果说太原孔庙中龙形文物突出了器皿之美和造型之美,那么春阳宫“有龙有灵——山西龙王主题壁画之旅”特别展览壁画上的龙则体现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对色彩的浓厚兴趣。
展览以《山西龙王》壁画为展览主线,分为:“寻源”、“追龙”和“传承技能”。三部分,以11幅独特的壁画作品,展现了山西龙王的主题,诠释了中国文化中老百姓对龙的热爱和尊重。
在展览的第一部分“寻源”和展览的第二部分“追龙”中,一群不同年龄的“讲解员”非常引人注目。 在每一个不同的壁画陈列柜前,小“讲解员”们讲述了龙王文化的起源和山西龙王壁画的大致情况。 其中,位于晋城樟村玉帝庙龙王殿的清代壁画,位于第二展厅,在小“讲解员”的描写下,生动有趣。
据了解,这是由各学校家长组织的游学活动。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与龙有关的文物、建筑和风俗习惯,在寒假的最后几天,我们决定带孩子们参观太原所有与'龙'有关的展览,让孩子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丰富多彩的龙文化。 据游客黄女士介绍,孩子们为这次游学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有了我们刚才看到的精彩讲解。
第三部分“技艺传承”吸引了更多参观者,展示了山西传统壁画制作技艺和材料。 展览中加入的数字互动显示技术也增加了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体验,一些被“手电筒”照亮的壁画通过滑动电子屏幕在光源中“活”起来。
据了解,参观者在这个展区停留的时间最长,是因为可以更近距离、更身临其境地体验山西传统壁画艺术之美。
山西龙文化源远流长,太原龙展点缀,迎泽龙元素如星辰般璀璨,嘉辰龙年,来到迎泽开启一场精彩又惊喜的共存“猎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