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王磊)六部门聚焦痛点,多方合作,出台优化支付服务措施。
新华社记者吴宇、张倩倩。
近日,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高支付便利性的意见》。 当前支付服务的痛点是什么? 如何进一步提高支付便利性? 在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六部门负责人就有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弥合“数字鸿沟”,开放境内外支付。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银行卡、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占比下降,部分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遭遇支付受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庆松在发布会上表示,阻塞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老年人等群体仍偏爱现金支付,面临移动支付“数字鸿沟”问题; 其次,来华的外国游客不习惯,也不适应国内的支付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指导支付机构出台一系列便利措施。 据张庆松介绍,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主要针对老年人的移动支付APP进行了升级,通过简化流程、放大字体图像、专线人工客服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的移动支付服务体验。
记者从简报中获悉,针对外籍人员来华遇到的移动支付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将从三个方面出台针对性措施:引导支付宝、财付通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境外银行卡绑定效率; 在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简化身份验证安排; 责成各大支付机构将外国游客访华单笔交易限额从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度累计交易限额从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近期,相关部门重点开放境内外支付,一方面推动“外卡绑定”,海外银行卡可以绑定支付宝或微信在国内商户消费,另一方面支持“外包内用”,越来越多的海外电子钱包可以在国内使用。 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已经推出了13个海外钱包。
纠正拒收现金现象,优化外币卡接受环境。
为强化现金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率先整改拒收现金行为,建立了整改拒收现金问题咨询机制,去年中国人民银行还开展了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改工作。
国家发改委财政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万表示,国家发改委将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开展突击抽查,继续实施处罚,对拒收人民币现金的行为进行公开,公众关注度高、范围大。影响,并将处罚信息纳入相关主体的信用记录。
据张庆松介绍,一方面要坚持“现金口袋”定位,增加小面额货币数量,提供“零钱包”等服务,优化现金支付环境。 另一方面,要尊重外国游客来华大额刷卡的习惯,加快接受商家在大型商圈、机场、火车站等地开立的境外银行卡,目前沪浙重点商业户外卡的受理率已超过90%。
在外币现金兑换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刘斌表示,目前可兑换货币数量已扩大到40多种,专门从事外汇兑换的机构和设施数量增加到2295家。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指导优先部署机场到达口岸外汇兑换机构和设施,确保口岸、涉外酒店等重要场景至少有一条外币兑换通道。
多方努力,形成“1+N”政策保障体系。
记者从简报中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已要求有关机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加快推进各项任务; 还将与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形成“1+N”政策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政策,解决卡点问题。
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司司长赵阳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指导地方政府督促相关餐饮经营主体保留人工服务和传统支付方式,不拒绝接受人民币现金; 引导零售和其他消费场所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如现金、银行卡和移动支付。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司司长高波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加快网上票务普及,推动电子客票应用,便利境内外人员持身份证、护照、永久居留证等证件在线购票。 同时,将继续保留人工检票窗口和人工检票方式,方便来华老年人和外国人线下购票和出行。 此外,积极推动国内各大网约车平台企业拓展支付渠道。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局长施泽毅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推动在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立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引导和支持与“食住行、旅游、购物、娱乐”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优化入境人员线上线下购买文旅产品和服务的支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