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蜀说了(250)。
有人认为,苏联的经济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如资本主义国家,但有时是这样或那样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经济蓬勃发展,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处于哀悼之中,经济危机导致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 当时罗曼·罗兰、哈耶克、罗素等一大批大师和名人都去苏联学习学习,东欧国家当时也片面地跟着苏联走,但后来计划经济出现了问题,片面地支持资本主义国家。
这实际上是一种钟摆效应,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一定不能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既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又有市场经济的成分,走上了一条全世界经济学家至今都无法解释的中国道路,这意味着我们不能走极端,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还有一种混合经济模式,它不是罗斯福新政那种简单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而是国有资本控制支柱产业的市场经济。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相信以前的路径依赖,而应该想一想,既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教育、金融、经济、军事、政治制度、文化、企业,为什么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被大大地追赶了,内部机制是什么? 我们做对了什么? 这应该独立思考,不要被所谓的前对与错所束缚,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既不能完全进国退民,也不能完全退国进民。 反而有退有进,一切以实际为依据,根据国民经济和民生的需要,按照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例如,医院、能源、矿产、通信等主导行业应将其部分业务剥离到市场中,以允许私营企业参与竞争。 但是,菜篮子工程、食品生产、物流链、日用品等关系到人民生存的行业也必须有国有企业参与竞争,为了考虑重大灾害和食品安全,必要的链条配套是提高社会经营的安全性。
此外,如加油站、银行贷款、小额贷款银行、光伏发电等,都已私下涉足。 仍然要进一步放开这些垄断产业,振兴经济,发挥民营经济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阎彦说,只能有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不能有局部的市场经济,就是说不能有混合经济,我反对。 这不符合中国特点和国情,更没有充分利用国有资本在国内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西方国家一直难以像我国一样,为全民提供免费核酸检测,保持三年新冠投入,这是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方面的特点,不容放弃,三年疫情的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