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船驶向辽东湾,驾驶舱传来消息——飞船冷却系统被砸碎的浮冰堵塞,主机无法启动! 船上,辽宁省海洋科学院院长韩家博环顾四周,在这片冰层最厚的冰原上,远离海岸,如果继续停留下去,周围流动的海冰会挤压船体,其力量足以挤压科考船。
2024年1月,他将成为辽宁省海洋科学院的科研人员。
对海豹进行实地调查。
眼看海冰逼近,韩家博和船上的科研人员拿起凿冰工具,用力挥舞着手臂,持续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艘船仍然被海冰包围。 第六个小时,船的主引擎发出一声咆哮,“我们终于脱离了危险! 直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况,韩家博还是心有余悸。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 韩记得他的同事马志强在去监视海豹的路上,船也被海冰围困。 当时还是90年代末,韩家博回忆起当时的设备,感叹道,“我们对天气预报信息的掌握还比较有限,海测一般持续四到七天,从出发当天开始,一两天的海况就可以掌握了, 但我们无法更准确地判断天气趋势。 “在辽东湾斑海豹繁殖区的一些地方,水比较浅,只有浅水的渔船才能进入。 渔船载着马志强进入冰区,海风方向改变,流动的海冰瞬间将渔船包围。 好在当时渔船移到了大面积的海冰上,没有结冰,“如果渔船被周围的海冰击中,会更危险,也扛不住。 ”
海冰是斑海豹繁殖的必要条件,辽东湾地区每年至少有两个月的冰期,冰原面积广阔,冰层厚厚,海洋生物环境多样,鱼类作为食物丰富,更适合海豹繁殖。 海豹也深谙栖息地,每年11月,它们都会从亚洲东海岸迁徙到中国环渤海地区,然后逐渐进入渤海辽东湾北部的冰区。 据韩家博多年的观察,辽东湾繁殖地的斑海豹繁殖时间早于世界上其他七种斑海豹。
我国斑海豹的数量并不多,从80年代末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至今只有2000只。 为了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恢复种群,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员从最基本的物种分布开始进行定期调查,韩家博也是其中之一,从研究年限来说,他是第二代科研工作者。
1985年,韩家博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斑海豹。 当时,他跟着第一代科研专家王俏烈先生到野外,没有无人机照相机、红外摄像机等监控设备,就各自在野外“扎营”,轮流昼夜蹲守。 “王先生从50年代就开始做海洋哺乳动物的野外观测,我记得那是在1985年,我刚加入这项工作的时候,和他一起去了盘锦的辽河口,观察斑海豹的登陆点,观察它们的栖息地和繁殖情况。 斑海豹是在繁殖和换羽期间上岸的鳍足类动物。 我们只是等他们上岸,但我们不能靠得太近,他们会逃跑并进入水中,所以他们不会仔细看。 我站在远处,通过望远镜看,可以看到300米外的斑点海豹。 ”
韩家博和他的研究者在野外“安营扎寨”
观察斑点海豹的动态。
韩家博曾邀请野生动物摄影师徐健到盘锦拍摄斑海豹,他来盘锦拍摄斑海豹,用专业设备,电脑上就能清晰地识别出105只斑海豹,“但我用望远镜数了一下那里的斑海豹不到100只,后来我们验证了好几次,连续观察可以给出斑海豹发展的趋势, 但设备和技术跟不上,会给数据带来一些影响和偏差。 ”
包括谈起早年,当斑海豹迁徙到不同栖息地的最早记录时,韩家博记得这样的场景。 由于无法确定斑点海豹的迁徙状态,他们在获救的海豹中发现了一些非常微小的寄生虫,因此他们使用木栅去除寄生虫,并将它们与文献进行比较,试图为海豹找到殖民地。 但它没有成功。 直到后来,才有一个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安装在斑海豹的身体上,以跟踪它的迁徙,才有完整的活动记录。
在辽东湾地区,斑海豹会在繁殖和换羽期间上岸。
那看似“笨拙”的尝试,韩家博毫不避讳。 他明白,这是上一代人的主动性和热情。 “在我读书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海洋哺乳动物专业。 我在大学学习海洋化学,主修海洋生物学,获得博士学位。 如果不是王先生,我可能不会继续研究海洋哺乳动物。 “如今,很多研究与先进设备相结合,使监测数据更加准确,研究范围更广。 在韩家博的心目中,如果王先生当年有这样的科研条件,那就更好了。
时光荏苒,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院迎来了第三代科研工作者。
今年1月和2月,海豹正处于繁殖季节。 从2月17日到2月底,辽宁省海洋科学院的田家神博士告诉我们,该研究所已经救助了4只海豹幼崽。 “小海豹的母亲出去捕猎后,它们被风吹得太强了,不能以浮冰为食,它们会被海浪和下面的浮冰一起吹走。” 一些斑海豹被海浪冲上岸,当地居民或海上巡逻人员发现它们后,会立即联系渔业部门,渔业部门将与海洋科学院合作营救它们。 ”
2024年2月17日,渔业部门和海洋科学院救起了这只小斑海豹。
生死交织的场景,其实就在一瞬间。 田家深多年来观察到,“刚出生的海豹幼崽还没有熟悉水下生存技能。 如果不慎掉入水中,没有及时获救,死亡的概率非常高。 ”
获救的斑点海豹宝宝正在熟悉周围的环境
结实的小海豹正在游泳。
多年来,海洋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不断对斑海豹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监测、抢救和保护,通过三代科研人员的接力,形成了完善的救助体系。 2021年,辽宁省海洋科学院救助了10只斑海豹幼崽,田家神表示,当它们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学会自己捕猎时,工作人员会把海豹放生到海里。 到了放生的时候,海豹似乎感觉到了未来——离开了人类被精心照顾的舒适区,它们面临着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海洋。 有些海豹在第一次接触海面时会挣扎,在它们决定游到水深处之前,通常需要几次重新释放。
七只斑点海豹被释放到亚瑟附近海域的海中。
斑海豹喜欢吃鱼,过去渔民的渔业生产活动与斑海豹的栖息地空间存在冲突。 韩家柏还记得,有一年渔民给海洋科学院打电话,“你们赶紧把斑海豹治好,它们把我们网箱里的鱼都吃光了! 得知后得知,当年长海县的渔民在网箱里养了一些鱼,没过几天,渔民们就发现斑海豹在接连咬网箱,渔民们很是无奈。 研究人员和当局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保护区,以平衡渔业生产活动与海豹栖息地之间的冲突。 多年来,保护区内一系列措施的实践,慢慢缓解了渔民与斑海豹之间的利益冲突,很多时候,渔民都会主动把保护斑海豹的理念放在心上。 ”
4月,获救的海豹将被释放到海中。 调查、监测、救援、保护、释放又是一年。 “今年比较冷,辽东湾的冻期比往年更长,范围更广,有利于海豹幼崽的繁殖。 田家深知道自己一直在外地监视,一会儿就过去了。 韩家博在采访结束时对我们说。
“在你身边建立保护区”是ELLE金亮工作室2023年推出的内容IP之一,本期《斑海豹救援,就是要说再见》收录在本IP中,并持续关注“小安工作室”获救斑海豹幼崽的后续动态,并计划在5-6月发布第二篇报道。 现阶段,我们谈及自然保护地建设,大多离不开依靠地方内生力量保护保护区,有实际的保护效果。 社区保护的前提通常是在当地居民和他们的土地之间建立牢固的经济、物质、精神和文化联系。
一个地方的守护者最终将是当地社区,社区的人们将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现状和历史,并能够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情况对其进行保护和改造。 2024年,ELLE金亮工作室希望通过“共建你身边的保护区”,来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研究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 一方面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通过习惯法或其他有效手段将人的行为转化为环境保护成果。
制片人:舒振萌 策划:金亮工作室合作科研机构:辽宁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支持机构:中国斑海豹保护联盟公益运营:好学校丨小安岐山工作室编辑:孟毅 运营:谢丽尔 微信 设计:张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