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被认为是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的纳瓦尔尼在莫斯科低调举行了葬礼。
虽然纳瓦尔尼的尸体在莫斯科,但华盛顿长期以来一直为他“光荣”。 一周前,拜登亲自会见了纳瓦尔尼的遗孀和女儿,称他不会对纳瓦尔尼的死视而不见,随后对俄罗斯实施了500项制裁。 纳瓦尔尼的死是否是意外已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他的名字和事迹被西方广泛传播,成为抵抗的象征。
当然,我今天要谈的主要不是纳瓦尔尼,而是不久前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外去世的美国空军另一名现役成员亚伦·布什内尔,他高喊“自由巴勒斯坦”。 同样死于政治因素,美国对布什内尔的态度与对纳瓦尔尼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布什内尔之后,《纽约时报》简单地报道说,一名男子在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馆外死亡。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评论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淡化、断章取义的标题的有力竞争者。
《时代》杂志文章说,美国国防部的“政策规定,现役军人不得”参与党派政治活动“,仿佛要把布什内尔送上军事法庭。
随后,美国报道称,布什内尔可能受到极端主义思想、布什内尔的精神疾病等相关话题的影响,总之,这是故意忘记了布什内尔的内因。
为什么纳瓦尔尼的死被视为英雄行为,而布什内尔的牺牲在美国的“vs.”话语中被边缘化?
这背后实际反映的,是美国对内批评和外批评的不同反应。 纳瓦尔尼对普京的反对符合美国正在努力建立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 而布什内尔的**则直接指向了美国的政策和盟友,揭开了所谓“美国价值观”的门面。 布什内尔的牺牲行为虽然是一场强烈的种族灭绝,但被视为对美国政策的直接挑战,而美国社会显然不鼓励这种政策。
这种双重标准不仅存在于**报道中,也存在于政治层面。 美国**哀悼纳瓦尔尼的死,但对布什内尔的牺牲却只字未提。 这种态度不禁让人质疑,美国社会对英雄的定义是什么? 难道只有那些符合特定政治立场的受害者才能被视为英雄吗?
然而,幸运的是,时代的发展正在冲击着美国的传统立场,包括在美国,也有大量民众走上街头,自发举行守夜活动,纪念布什内尔。 布什内尔没有白死,他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勇气和牺牲值得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