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但一辈子不做坏事就很难做好事了。 “云南省的标兵杨宝泉,正是这样的人。 几十年来,他以雷锋为榜样,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被当地人称为“杨雷锋”,被云南人称为“活雷锋”。
早年在部队的时候,就知道杨宝泉学了雷锋的感人事迹,没想到来到了云南西都的老地方,听了不少人对他的好故事赞不绝口,一时间,**界很多朋友向我推荐,让他坚持学习雷锋多年的事迹,写一篇报告文学, 大家都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和鼓励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雷锋的活动。在此期间,一些记者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 因此,在与杨宝泉的多次接触和采访中,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老战友。 通过多年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他从来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用他的话说,向雷锋学习做好事,无论他多么努力,只要能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他就感到幸福和幸福。 这就是把人交给玫瑰之手留下挥之不去的芬芳的高尚品格,这也是雷锋的精神已经融入血液的原因,也是他帮助别人快乐的源泉,也是他常年坚持向雷锋学习的无限动力。
记得很多年前,我无数次走进他的车库,这里也是他下班后度过时间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假期和不眠之夜,还有40多张乒乓球桌、教室桌椅和长凳,都是他自费自制的。之后,他把这些送到偏远山区的一所学校,一次又一次,年复一年,他像一只春蚕,更像一头吃草却挤奶的牛,把自己的爱奉献给这个世界。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的妻子和儿子从不抱怨他,他们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帮助别人的善行。 正是他的言行培养了儿子良好的品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一直热情地支持儿子向雷锋学习的活动。 近年来,他多次受邀参加省、州、国家级活动,向雷锋学习。 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全市、全省、全国获得雷锋学习的先进个人和标兵,每一项荣誉都有他的妻子、儿子和儿媳妇的功劳。 离开菜云南方,回到千年帝都洛阳已经很多年了,但每当听说他多次与雷锋的战友乔鞍山和雷锋的战友张军一起走遍全国,全程拍摄雷锋的记者战友, 对雷锋的事迹做进报,真的很高兴有这样一位雷锋式的战友,的确,杨宝泉以实际行动和感人事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无愧于活着的雷锋和雷锋的精神传承人。
洛阳原创作者:孔海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