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礼是军人精神面貌的重要象征,但仅仅因为军礼就让一个少将级军官挨打,就有点大惊小怪了,但如此荒谬的事情,却真实地记录在斋藤国夫的回忆录《陆军步兵漫画故事》中。
在人们的心目中,“日本皇军”这个词似乎天生就是一个贬义词,而事实是,它往往是一样的,在近代,日本军队曾以“皇军”的名义参加过几次国际战争。
“皇军”一词有皇军专属军权的意思,但皇权垄断自古以来弊大于利,没有权力约束的皇军将成为推动王室无休止扩张的有力工具。
然而,在日军成立之初,一直以“**”的名义运作,那么从“**”到“皇军”的转变是怎么来的呢?
在现代日本,“皇军”一词首次被提及松本正三1887年出版“圣德太子的图画社传记”。但本书中的“皇军”指的是古代日本军队,而不是现代日本军队。
甲午战争疫情爆发后不久,茂木敏充写了《神识帝军的胜利》一书来鼓舞日军士气,虽然本书中的“皇军”仍指近代前的日军,但暗指天皇对军队的绝对宗教领导。
日俄战争期间,两国处于僵持状态,恐怖和失败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日本社会,为了安抚人民,“皇军”一词开始广泛出现在鼓舞人民的军歌和文章中。
后来,“皇军”一词开始在各种日语**和著作中使用,以指代现代日本军队。
然而,这里的“帝国军队”更像是一个带有强烈神道教宗教色彩的象征,吹捧着“帝国历史观”,没有实质意义。
此时的日军在形式组成或具体指挥方面都很少涉足,自然不能称为“皇室的私人武装力量”。
真正促使近代日本向“皇军”转型并赋予“皇军”实质内容的,是“皇军”在陆军中的崛起,尽管它在“226事件”。后来,“皇军”被“执政派”清洗,但“皇军”从此成为日军的代名词。
改成“皇军”的本质,就是说,虽然武断武断,但在军事扩张和军费预算上仍需与前者协商的军务部门,从此走到了前列,主宰了日本,毫无畏惧地实施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计划。
虽然“皇军”策划的以皇帝为首的军队**胎死腹中,但法西斯军国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内阁完全成为“皇军”发动战争、宣扬帝道的附庸和后勤部门。
以“皇军”为核心的日军以“皇军”的名义,进行民族精神的总动员,将全民和国民经济纳入高速的民族战争机制。
此后,日本皇军迫不及待地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在周边国家造成苦难,犯下无数罪行。
斋藤邦夫于1941年成为日本帝国陆军的一员,入伍后被派往旅情报室,负责八路军的情报工作。
战争结束后,他写了多本描述自己在军队中经历的书籍,其中《陆军步兵漫画故事》以漫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他在侵华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并在日本广为流传。
在书的“纪念战友(2)”部分,描绘了一个既有趣又可悲的荒谬事件。
在旅部期间,有一位名叫田中信夫的少将。
说到田中信夫,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胡须和他敬礼的方式。
田中的胡子在军队中是出了名的,他身材魁梧,脸上留着醒目的胡子,脸颊左右两侧伸出10多厘米。
就连当时的日本天皇也喜欢它,并说:“田中的胡须是不允许剃光的。 ”
当然,这些话让田中更加沾沾自喜,他想把它做成一条丝带挂在自己身上。
至于田中的第二个专长,敬礼法,相比之下就没有那么光彩了。
田中每次敬礼时总是胳膊肘向上弯曲,胡须飞扬,看起来像一只“幸运猫”,自然很不标准。
本来军队特别注意敬礼,但田中不知道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标准的敬礼,所以不会挑剔给别人敬礼,还是因为他不在乎敬礼,所以他的敬礼歪了。
有时候,当他遇到一个士兵,想向他敬礼时,他也会觉得这个士兵在努力战斗,所以他不必做更多的事情。
但田中对别人的宽容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在上司面前马马虎虎。
根据斋藤邦雄的回忆,有一次,陆军的一名中将访问了旅部在情报作战室里,他与包括负责端茶倒水的田中在内的军官举行了会议。
就在他准备进入房间的时候,他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响亮的“砰,砰”的一声,一时间觉得奇怪,但他没有多想就抬脚踏进了房间。
进入房间后,眼前的一幕让斋藤目瞪口呆,只见身材高大的田中站得笔直,双手紧贴裤缝,面前站着一个比田中矮一个头的大个子上官气得挑了挑眉,对田中吼道:“这是什么礼,再给我! ”
我想是田中少将交错的敬礼姿势惹恼了军官们,导致他因为没有以规范的方式敬礼而被少将打了一巴掌。
如果仅仅是因为违反军纪或交流时的分歧,那么一些拳打脚踢的动作,从道理上看似乎是合理的,但这位高级军官,却因为敬礼这种小事,就对威严的少将暴暴自弃,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斋藤自己也说过,“要求很多敬礼的老板,在打架的时候,往往是无能的人。 ”
不过,这一巴掌可能只是田中少将军旅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因为少将晋升为中将后不久,就被提升为第33师师团师长,前往东南亚印缅地区工作。
其实,掌掴在当时的日军中极为普遍,但当受害者是普通军人时,暴力的原因就更加离谱了,暴力的程度远不止是一巴掌。
在本书的“战友回忆(1)”部分,斋藤还写了另一个版本的“掌掴事件”。
他有一个亲密的战友:二等兵M,他们俩都是在同一小队接受新兵训练的,当他们上战场时被安排在同一个中队。
按照斋藤的话说,M根本不是军人:不仅动作迟钝,说话总是模糊不清,脑子似乎转不动,这让他在当新兵的时候连续打了班长和老兵好几天的耳光,脸都快变形了。
后来,5月的一天,M突然约斋藤一起去厕所,原来M的家人偷偷给他送了一盒马桶后面的大福蛋糕。
M和斋藤赶紧偷吃完了大福蛋糕,然后装作无动于衷的样子回到了机翼,可是他们没想到,当时负责训练的高级士兵恰好在厕所里,所以事情恰好在夜幕降临前的东窗。
结果当然是毒打。
当时新兵的管理层采取的是联席坐镇的方法,只要一个人犯了错,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当晚的“特别耳光”被无情地迎接了每一个新兵。
这里的“特技耳光”指的是用靴子打,斋藤和M被打得嘴角裂开,然后二等兵M死在了战场上,这件事成为斋藤心中难忘的记忆。
1936年,他应征入伍,是日军第16师团第9步兵连第11中队的高级士兵望月五三郎,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记录了日本侵华期间的各种恶行。
1937年11月,他随部队抵达常熟,看到各地房屋墙上都写着“彻底抗日战争”、“打倒东方鬼”等标语。
鲭鱼中队的中队长告诉他们,这里是抗日运动非常活跃的地方,抵抗力量非常强烈,所以从现在开始,男女老少可以当场处决,所有平民房屋都会被烧毁。
当鲭鱼中队长下达这个冷酷无情的命令时,似乎有点语无伦次,但部队中没有一个人执行命令。
本来是他们会用钱在途中买当地人的东西,但到了常熟后,上级巡抚直接下达了收粮的命令,实质上就是强行掠夺当地人的粮食。
没过多久,他们就抢走了大量的粮食、肉类和蔬菜,甚至还有藏在地窖里的酒。
在他的回忆中,欺弱怕硬的风俗在日军中也很猖獗。
由于小队的准尉讨厌鸡蛋,他下令军队中不许出现煮鸡蛋,被抢走的鸡蛋随意扔在地上。
战斗中,中队长总是站在火线后方两百米的战壕里大喊大叫,让少尉冲上前,不要原地指挥,这与他自己的行为相吻合,实在是太荒谬了。
此外,上下级之间发生暴力的案例不少,让人不禁好奇,这样的军队怎么还得起“现代军队”的名号?
这其实也与日军的组成有关。
为准备侵华战争,1937年8月9日至10月1日,日本举行了四次征兵,共征兵50万人。
据统计,当时侵华日军80%由农民担任,军官大多是职业军人、大资产阶级和地主,少数富农可以担任低级军官。
所以日军上下层阶级的不健康关系,实质上是社会阶层分明的日本社会氛围的凝结,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的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直接关系,根本就没有平等。
日军在战争期间的政治道德状况也存在明显缺陷,军事指挥官默许虐待平民的行为,不仅激怒了中国人民,也引起了国内群众的不满。
随着战争的进行,反战情绪开始在日军内部逐渐蔓延,尽管日方粉饰或避免谈论此类事件,但外国记者的报道却出乎意料。
根据国外报纸上刊登的几个事实,可以看出,在上海发生了几起全日小队拒绝上前线的事件,经常有部队因为“不稳定”而从前线调回来。
在南京和上海都曾发生过几次士兵从前线逃跑的情况,一些士兵拒绝继续进攻,南京和芜湖的海军总部与拒绝执行指挥的步兵之间发生了几次公开的争执。
日本也经常发生逃避征兵和装病的事件,军队中的自杀人数与日俱增。
在日军战败的影响下,东京也开始认识到这场侵华战争的严重性,一位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曾说:
当这次中国事件的可怕战争转移到上海时,我国人民很清楚,这是一场现代战争,我国上一次参加世界大战时,我们只看到了利润,丝毫没有感受到现代战争的本质。 只是这一次在中国发生的事件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现代战争。 ”
战后,苏联承担了运送日军的部分工作,斋藤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列“回日本”的列车,居然是苏联护送他们到西伯利亚劳动的“押运战俘列车”。
最后,斋藤被迫在西伯利亚呆了三年,然后才得以返回日本。
在被一张红纸征召入伍后,斋藤被迫在军队中当了8年的兵,在这场战争中,他失去了许多战友、朋友和亲人。
1988年,斋藤写了《陆军步兵漫画故事》一书,以纪念自己在战争中的同胞,揭露了日本军队的腐败和荒谬,但这本书的出版并没有减轻斋藤的强烈感情。
于是在1998年6月,他为《陆军步兵漫画故事》写了后记,感叹战争的残酷。
斋藤出生于1912年,1941年入伍,四十多岁回到家乡,除了出版书籍外,人们对他复员后的生活知之甚少。
有人说他最终回到了中国并被埋葬在那里,而另一些人则说他结婚生子并躲在市场上。
然而,他书中所描述的一切,以及背后日本侵华的罪行,都刻在了历史的柱子上,永远不会消失,在战争中丧生的无辜人民永远不会被人民遗忘。
陆军步兵漫画故事; 广仁学会; 2009.04
南京**历史收藏:日本官兵的回忆“;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10
日本士兵卡通抗日战争》; “文史博览会”;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