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讨论分享,还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2年,6万边境居民逃往苏联,苏联开了绿灯,但中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种叛逃有多夸张?
6万多人带着家人涌入苏联,带走了30多万头牲畜,一个县城只剩下100名村民,放弃了数百万英亩的耕地。
更诡异的是,两位开国少将也带头叛逃。
为什么6万边境居民突然叛逃?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成为最后的赢家?
点击它以揭示 1962 年边境人民叛逃的真相。
1. 60,000 名边境居民。
1962年,新疆伊犁地区发生异常。
刚过年,本该是播种的好季节,但当地村民却整天呆在家里,白天不出门,晚上四处走动,他们偷偷离开家,从村里到县城,再到中苏边境,一路偷偷摸摸, 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这群边民行为异常,生怕被人发现,一开始只有几户人家,但到了3月,一个村子的大部分人都已经被卷入其中。
1962年4月,异常情况已经发展到不可阻挡的地步,边防人民无从掩饰,每天晚上都带着大包小包来到边区。
更夸张的是,有人拉着车,赶着牛羊,气势汹汹地挤到边境地区,然后趁着月光越过边境线。
这群边疆人越过边境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这还没完,剩下的边疆人也没有就此止步,作为第一批边疆人越过边境,剩下的边疆人也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
一时间,新疆掀起了一股跨界浪潮,而边界的另一边正是苏联。
按理说,苏联肯定不会接纳突然涌入苏联的中国边境居民;一是难以安置边境居民,二是大量边境居民融入苏联,这也是对苏联安全的重大挑战。
但奇怪的是,苏联的行为出乎意料,苏联对这群远道而来的边疆人表现得非常积极,领导人赫鲁晓夫亲自下令:
不惜一切代价帮助边境人民越过边境。
边境居民越境主要遇到三个问题,苏联已千方百计为他们扫清障碍。
首先,如果边境居民想要越过边境,他们必须获得适当的证件,以便他们能够进入苏联并长期生活。
但要想拿到证书,必须得到上级的批准,而且批准混进去,叛逃就化为乌有。
为此,苏联直接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单方面为边民办理证件,还让间谍偷偷把各种证件带到新疆地区,然后分发给边防居民,让边防人员的手续问题轻松解决。
其次,大部分边防居民都是在夜间过境,但边区没有照明,一些边防居民难以辨认方向,有时甚至走错地方。
为了帮助边防居民尽快越过边界线,苏联还动用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建起了许多大灯,沿途还竖起了标语,引导那些边防群众。
最后,越过边境后,到达苏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趟路上没有地方休息,大部分边疆人长途跋涉,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筋疲力尽。
苏联一挥手,直接斥巨资在公路沿线建了不少接待站,站内还配备了精通汉语和新疆话的翻译人员,全程护送边防居民,只为护送他们到苏城。
起初,叛逃是由边境人民组织的,但后来苏联加入了他们,在苏联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边境居民开始越过边境线。
仅在 1962 年,就有近 70,000 名边境居民逃往苏联,他们带走了 300,000 多头牲畜。
为什么这群边民放弃农田,连冲进苏联都想冲进苏联? 更奇怪的是,为什么苏联要花时间和精力帮助边疆人民叛逃?
二、少将叛逃。
这次叛逃在当时引起了轰动,67万人冲进边境,带着家人和孩子进入苏联,更令人费解的是,这次叛逃的组织者竟然是两位开国少将。
其中一位是马尔戈夫,他是第一批创始少将名单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中罕见的少将。
** 他被认为年轻有为,英勇非凡,许多元帅对他寄予厚望。
但事实上,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马戈夫就被埋没在叛逃的隐患中。
马尔科夫1923年出生于新疆,俄罗斯血统,体内流淌着俄罗斯血统。
马尔可夫十几岁的时候,碰巧碰到了抗日战争,这期间,我国与苏联友好,马尔戈夫是俄罗斯血统,所以与苏联打交道是很自然的。
后来,马尔戈夫参军,主要在新疆服役,巅峰时期,马尔戈夫甚至成为伊犁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急需人来坐镇,马尔戈夫精通当地语言,加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被交给了马尔戈夫。
1955年,马尔戈夫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期,新疆又被授予少将军衔。
在两人获得军衔的同时,上级也把他们送到苏联学习,学习的初衷是好的,那就是为新疆地区吸收更先进的知识,然而,正是因为与苏联的接触越来越多,马尔戈夫的心态才逐渐转变。
到1962年,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逐渐僵化,同时中印之间也存在矛盾,西方大国美国的态度不明朗,中国一度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面对内外矛盾,新疆的发展不是很好,很多边疆居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这让他们对现状非常不满。
正是在这一时期,苏联派间谍收买人心,在边境地区安装无线电喇叭,天天在拉拢和煽动边民。
这些广播都是在新疆,广播的内容是赞美苏联的良好生活条件和他们有火腿和面包吃的事实,但另一方面,新疆的边民每天连一点肉都吃不上,贫富差距的巨大差距再次让边疆人民动摇了。
紧接着,苏联就散布谣言,说中印马上就要开战了,战火必将蔓延到当时的新疆地区。
这还没有结束,苏联还威胁说,美国和我国的关系已经恶化,目前正在准备与我国合作。
在他们看来,新疆地区虽然幅员辽阔,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苏联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仅仅因为经济水平低,新疆新闻滞后,对印度和美国一无所知,苏联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还不够。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开始准备逃往苏联,这时,苏联抛出橄榄枝,说要允许边境居民在苏联定居,各行各业都可以为他们安排工作,工资和薪水相当可观。
在金钱和安全的双重压力下,这些边民最终抵挡不住**,于1962年初逐渐越过边疆叛逃。
不仅是普通的边疆百姓,就连开国少将马尔戈夫也不例外,他和另一位少将一起放下军事,主动带领边防百姓叛逃。
本来有些边民担心叛逃会被发现,但现在少将加入,他们就放心多了,叛逃的规模也愈演愈烈。
本来新疆有数百万亩耕地,牛羊成群,但叛逃后,耕地全部被废弃,财产损失不可估量。
这些人大多年老体弱,病残,逃亡不方便,只是粗略计算一下,1962年有6人7万边民叛逃,事件在北京引起波澜,举国震惊。
有人建议尽快派兵去找这些逃兵,但***的回答只有一句话:
如果你离开,就不要回来了。
果不其然,这群边民去了苏联之后,没过多久就后悔了,甚至还想回新疆。
你会同意吗? 这群边疆人怎么了?
3. 我后悔了。
在边疆人叛逃之前,苏联会提供好吃好喝,很多边民已经开始期盼在苏联安家落户,但实际上,他们去了苏联之后,发现这一切都是陷阱。
他们本该在苏联发家致富,但最终却成了苦力的“二等公民”。
60,000 名边境居民没有进入苏联城市,而是被送往西伯利亚,那里恶劣的气候可以达到零下几十度的温度,他们的工作是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开垦荒地。
在新疆的时候,边疆人民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但在苏联,他们根本没有自由,每天等待他们的是高强度的劳动。
边疆人长期在西伯利亚工作,吃得不好,生活得差,没过多久,大部分人都病倒了,但即便如此,苏联也没有给他们喘口气的机会。
对于苏联来说,他们是自愿来工作的劳动力,他们唯一的价值就是为苏联开垦土地。
苏联没有放过这群边疆人,唯一担心他们的就是祖国,这群边疆人涌入苏联后,我国一直在寻找谈判的机会,试图将他们救回国。
但苏联的回答是:
只有一群边境居民被允许被释放。
苏联的边民是年纪大、体力低下、不能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为他们提供价值,所以他们被允许返回新疆。
另外,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在60年代逐渐僵化,真正能从苏联回来的人很少。
当初苏联开绿灯,疯狂鼓动边疆人民进入苏联,后期苏联拼命压榨边民,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苏联缺乏劳动力。
早在50年代,苏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总共损失了600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男性,苏联一度处于短缺的境地。
人口的突然下降对苏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许多行业缺乏人力和动力,甚至没有人耕种耕地。
苏联首先鼓励女性尽快生育,14岁以上的女性一旦生下孩子,就被评为“英雄母亲”。
另一方面,苏联派当地居民到西伯利亚开垦饥荒,这些居民吃不饱苦,没干活多久就懈怠了。
来来去去,苏联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新疆地区的边民。
我国人民吃苦耐劳是众所周知的优良传统,在苏联看来,我们要求边疆人民去收复饥荒是很恰当的。
为了引诱我国边境居民,他们四处散布谣言,吹嘘苏联的条件很好,同时在边境居民中制造恐慌。
到了1962年,这群边疆人真的做好了行动的准备,在两位少将的带领下,成群结队地涌入苏联。
苏联自然欢迎这群人的到来,毕竟他们是免费劳动力。
在苏联的绿灯背后,还有另一个好处,它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劳动力,还可以打击中国新疆地区的稳定。
从一开始,苏联就不准备好好对待这些边疆人,当他们去苏联的时候,当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
前期边民被当苦力,后期很多边民后悔不已,迫切地想回国,却被苏联阻挠。
直到苏联解体,他们才看到了一线希望,可惜的是,他们已经加入了苏联,回到中国已经更加困难了。
算上当初率先叛逃的两位少将,都病死在异国他乡,结局可谓十分凄惨。
这群边疆人最后的下场是极其凄凉的,有的在国外流浪了一辈子,有的在长期劳动中留下了终身残疾,他们的结局印证了董事长的话:
如果你离开了,就不要回来了。
另一方面,中国成了这次叛逃事件的最终赢家,这些边民信仰不坚定,迟早会闹事,他们趁着逃往苏联的机会,却消除了6万个不稳定因素,将苏联在新疆地区的潜在力量连根拔起, 这显然是一件好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总统的**远见卓识,至于那些为了眼前利益而背弃国家的人,他们不值得任何同情。
最后,由于平台的规则,只有与我互动更多,您才会被视为粉丝。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成为粉丝后立即收到文章推送。